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中极端权重处理方法的模拟比较及应用研究

    许毛毛高绒绒高倩王菊平...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模拟研究比较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weighting,IPW)及其5种替代方法在有限重叠和倾向评分模型错误指定下的性能,并应用这些方法探讨血清总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缺乏与成年人睡眠时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设置不同样本量、倾向性评分重叠度、模型指定情况的模拟场景,比较6种方法的统计性能.结果 模拟结果显示,IPW对重叠度差和模型错误指定比较敏感,其替代方法可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更高的效率,其中重叠权重(overlap weights,OW)法可提供最好的效应估计.血清总25(OH)D缺乏者睡眠时间比血清总25(OH)D充足者少(P<0.001).结论 OW可作为存在极端权重时IPW方法的最优替代,血清总25(OH)D缺乏会减少成年人的睡眠时间.

    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极端权重25-羟基维生素D睡眠时间

    云南剑川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影响因素

    武丽罗云燕黎文鸿洪汝丹...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鼠形动物特征和环境因子与鼠形动物寄生蚤的关系,明确影响云南剑川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的因素.方法 选取剑川县作为采样点,分别在4个季节不同海拔梯度进行鼠形动物、寄生蚤、环境因子取样.使用跨栏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季节、生境、海拔)和鼠形动物特征指标(种类、性别、年龄、体长、体重等)与鼠形动物寄生蚤丰盛度和丰富度的关系.结果 寄生蚤丰盛度跨栏负二项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染蚤率分别降低了 68%、78%、45%.与耕地相比,林地中野外鼠形动物染蚤数量减少了 35%.与齐氏姬鼠相比,大绒鼠的染蚤率增加了 0.41倍,中华姬鼠的染蚤率降低54%,其他种类的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 39%;中华姬鼠的染蚤数量降低60%.雌性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25%.成年的鼠形动物染蚤数量降低了 44%.体长>100 mm、耳高>13 mm的鼠形动物染蚤率分别增加了 0.48、0.53倍.尾长>13 mm的鼠形动物的染蚤数量降低了 49%.寄生蚤丰富度跨栏Poisson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染蚤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 68%、78%、45%.林地比耕地染蚤种类降低了 47%.与齐氏姬鼠相比,大绒鼠染蚤率增加了0.41倍,中华姬鼠的染蚤率降低54%,其他鼠形动物种类染蚤率减低了 39%.雌性鼠形动物染蚤率降低了 25%.体长>100 mm、耳高>13 mm的鼠形动物染蚤率分别增加了 0.48、0.53倍.结论 影响寄生蚤丰盛度的因素包括季节、生境,以及鼠形动物种类、性别、年龄、体长、尾长、耳高.影响寄生蚤丰富度的因素包括季节、生境,以及鼠形动物种类、性别、体长、耳高.

    寄生蚤丰盛度丰富度鼠形动物影响因素

    河南省商城县2种动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刘万双陈浩荣代科蒋宝贵...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感染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调查研究,明确SFTS自然疫源地SFTSV的传播风险与影响因素,为SFTS的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连续跟踪商城县邱湾村、平塘村和龙头桥村3个村庄部分村民家养狗日常活动轨迹2周并采集血清样本,使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法检测家养狗血清 SFTSV-IgG 抗体,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家养狗感染SFTSV的潜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对家养狗活动区域内的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种群进行密度调查,针对保守基因进行PCR种类鉴定,并采用荧光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SFTSV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卫星定位共追踪26条家养狗的日常活动范围信息,采集37条家养狗52份血清,SFTS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9.46%;共捕获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419只,优势种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未有SFTSV阳性标本检出;家养狗活动中心离主干道路距离远和到过林地的频次多是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家养狗活动中心离林地距离远是感染SFTSV的保护因素.结论 商城县家养狗SFTSV抗体阳性率较高,感染SFTSV与生态环境相关,建议进一步扩大家养动物的种类,开展SFTSV感染情况的研究;啮齿动物的SFTSV感染率低,在SFTSV自然循环过程中的作用需进一步调查.

    新布尼亚病毒蜱传疾病啮齿动物血清学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

    征稿启事

    91,122-124页

    我国消除疟疾后再输入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刘巧刘珏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于2021年被WHO认证成功消除疟疾,但仍面临境外疟疾的输入风险.现阶段中国疟疾防控应侧重预防输入和输入后再传播.本研究就目前中国防疟疾输入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已经建立的消除后阶段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述,为中国未来疟疾防控提出建议.

    疟疾输入风险指标体系

    HPV E2、E5致癌机制及相关疫苗研究进展

    崔湘杰史荔陶玉芬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颈癌是影响女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 HPV E6、E7与宫颈癌病变有主要的关系外,其他一些早期蛋白如E2、E5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E2可以启动并维持病毒的复制,而E5可以与E6、E7癌蛋白合作,促进感染细胞增殖.本研究仅就HPVE2、E5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E5蛋白疫苗

    环境因素对水痘发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栾桂杰张伟燕刘少楠陈萌...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对水痘发病的影响.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21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环境因素与水痘发病关系的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方法和结果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气象因素研究和3项大气污染研究.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变化会造成水痘发病的增多,大气压、风速、日照等与水痘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地区差异;PM2.5、PM10和NO2等大气污染物会增加水痘发病的风险.结论 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暴露会影响水痘的发病,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环境因素气象因素大气污染水痘

    全球主要COVID-19数据来源间一致性及自身周期性研究进展

    刘涵宗慧莹胡国清
    108-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识别和解释不同COVID-19数据间一致性和周期性特征是准确了解COVID-19流行规律与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和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1)现有一致性研究集中于WHO、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发布的全球COVID-19疫情数据,而且不同数据来源在数据收集、统计指标与数据共享、同一指标数值等方面不尽相同;(2)COVID-19疫情数据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现有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发达国家,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疫情周期长短存在较大差异,有3.5 d、5.0 d、7.0 d和62.0 d等不同模式.关于周期性产生原因目前有样本检测和数据报告、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多种解释.综合来看,当前缺乏不同COVID-19数据来源间一致性的定量研究,暂未有研究评估数据一致性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国家间的差异,也缺乏研究探讨全球不同国家的COVID-19疫情周期性差异.

    COVID-19流行数据一致性周期性

    群随机研究中倾向性评分匹配与混合效应模型比较

    赵航余小金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和混合效应模型法在群随机试验中的统计效能,为同类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模拟研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级数据,比较倾向性评分后拟合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直接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应用于含有混杂因素的群随机试验数据时的统计学性能,说明方法应用场景和选择策略.结果 PSM后,各混杂因素组间均衡性明显改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处理效应估计结果十分接近,但前者的P值更小.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各混杂因素的标准化均数差异(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均控制在0.1以内,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识别出两个研究结局的处理组间差异;而混合效应模型仅识别出7 d有效率的处理组间差异.结论 PSM可以平衡群随机试验中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间的可比性,其检验效能较高.推荐在临床群随机试验中优先考虑PSM法,但也要注意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

    群随机试验倾向性评分混合效应模型

    单效应汇总回归模型在多组学数据共定位分析中的应用

    黄婷刘晋成李会琳吴怡雯...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效应汇总(sum of single effects,SuSiE)回归模型在多组学数据共定位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以多组学模拟数据为例,介绍单效应汇总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R软件分析.结果 SuSiE回归模型通过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位点之间因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产生的相关性,允许在有多个因果变异的情况下,正确识别两个组学数据与表型相关的共定位点.结论 相对于传统方法,SuSiE回归模型拓展了单一因果变异假设这一适用条件,且计算效率较高,从而有助于利用多组学数据检测多个潜在与疾病相关联位点.

    多组学共定位近似贝叶斯因子因果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