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徐家豪吴俊尹明娟廖绍兵...
    745-752,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2008-2018年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的跟踪数据集,选取≥65岁、有连续3次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记录且随访至2018年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按性别、年龄亚组分析以评估随诊间SBPV的交互作用;最后,在模型中加入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究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共纳入2 582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8(71,86)岁,其中男性1 253人(48.5%).在平均3.29年的随访期间,共有739例(28.6%)老年人死亡;(2)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亚组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对不同随诊间SBPV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未发现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作用≥0.100);(4)RCS结果显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在男性和女性中一致,全因死亡风险随随诊间SBPV增大而线性升高(P总趋势SBPV<0.001,P非线性SBPV>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70岁组的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呈正线性关系,而其余年龄组两者均无剂量-反应关系(年龄<70岁组:P总趋势SBPV<0.001,P非线性SBPV>0.05;其余年龄组:P总趋势SBPV>0.05,P非线性SBPV>0.05).结论 中国老年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其独立于随访期间平均SBP.除了检测老年人群的SBP外,还应关注其就诊以来SBP的波动情况.

    收缩压变异性全因死亡风险剂量-反应关系

    锻炼频率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维持的影响——一项基于社区队列的研究

    朱玲曾金彩王莹杜志成...
    753-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锻炼频率对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维持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2-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南源社区队列的研究,对基线纳入的6 905名老年人进行随访,对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对纳入分析的5 154人采用边际结构时依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衡量老年人日常锻炼频率与维持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过去1年中,有48.58%的研究对象每天锻炼.最后1次随访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占4.2%,随访中位时间为3.63年.经校正混杂因素,与不锻炼相比,偶尔锻炼和每天锻炼不能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分别降低了 44.9%(HR=0.551,95%CI:0.432~0.701)和 39.9%(HR=0.601,95%CI:0.460~0.784).分层分析发现,无论是偶尔锻炼还是每天锻炼,对于吸烟者而言,都不能有效降低他们无法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从不吸烟者偶尔锻炼或每天锻炼能降低不能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分别降低了 45.8%(HR=0.542,95%CI:0.419~0.702)和 39.7%(HR=0.603,95%CI:0.453~0.804).对于饮酒者而言,无论是偶尔锻炼还是坚持每天锻炼,都不能有效降低他们无法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从不饮酒者偶尔锻炼或每天锻炼能降低不能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分别降低了 45.1%(HR=0.549,95%CI:0.429~0.704)和 39.4%(HR=0.606,95%CI:0.459~0.800).结论 老年人可以通过锻炼维持生活自理能力,但饮酒会减弱锻炼维持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建议减少饮酒量或戒酒,并采取科学锻炼方式.

    锻炼频率自理能力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队列

    老年人身体活动对上下肢肌力退行性变化的影响研究

    陆港谭美涛马金香
    759-763,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自然人群中老年人身体活动对上下肢肌力退行性变化的作用.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5 年数据集,使用握力、坐立试验、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测量老年人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身体活动水平,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身体活动水平对老年人上下肢肌力退行性变化的中介作用/调节作用.结果 本研究纳入≥60岁老年人2 808人,男性1 446人(51.50%),女性1 362人(48.50%).低水平身体活动者658人(23.43%).身体活动可以减弱年龄对上下肢肌力的退行性变化的影响,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55%(95%CI:2.31%~7.00%,P<0.001)、6.90%(95%CI:4.48%~10.00%,P<0.001).身体活动在上肢肌力退行性变化中未发挥调节作用(年龄×身体活动水平:β=0.421,P>0.05),但在下肢肌力退行性变化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年龄×身体活动水平:β=-0.375,P<0.01).结论 身体活动部分介导年龄所造成的上下肢肌力退行性变化,高水平身体活动可缓解下肢肌力退行性变化程度.

    老年人身体活动肌力中介效应调节效应

    基于Joinpoint回归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中国肾功能损伤所致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张越张英英丁玲伍劲屹...
    764-769,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肾功能损伤所致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ed to kidney dysfunction,KI-CVD)死亡率变化趋势,并评估年龄、时期及队列对KI-CVD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中1990-2019年中国KI-CVD死亡资料,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CDR)及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death rate,ASDR)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建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对KI-CVD的影响.结果 归因于KI-CVD的CDR总体呈上升趋势,从 1990 年的 12.65/10 万上升至 2019 年的 26.49/10 万,年均上升 3.35%(AAPC=3.35%,95%CI:3.06%~3.64%),ASDR 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0.70%,95%CI:0.39%~1.00%).APC 模型显示:1990-2019年归因于KI-CVD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至平稳再下降的趋势,以2000-2004年为参考,1990-1994年死亡风险相对较高,2015-2019年死亡相对风险较低.队列效应显示呈倒"U"型,1911-1939年队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931-1939年死亡风险达到高峰(RR=1.100,95%CI:1.046~1.158)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1990-2019年我国归因于KI-CVD的CDR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风险受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的影响.

    肾功能损伤心血管病死亡率Joinpoint回归模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LDL-C累积暴露对心血管病影响的队列研究

    程静马儒林何佳芮东升...
    770-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累积暴露对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影响.方法 研究队列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纳入在2016-2022年调查期间有3次LDL-C测量值,且相邻两次测量时间间隔≥2年的2 950名维吾尔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每个时间间隔LDL-C测量值的加权和(值×时间)计算LDL-C累积暴露(cumul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cumLDL-C).按 cumLDL-C 三分位数分组,采用 Log-rank 检验比较各组 CV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umLDL-C对发生CVD的影响.结果 随访期间共新发CVD事件322例(10.92%),cumLDL-C第一、二、三分位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12%、11.08%、14.55%,经 Log-rank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40,P<0.00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cumLDL-C第一分位组相比,cumLDL-C第三分位组发生CVD的HR=1.51(95%CI:1.12~2.06);cumLDL-C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发生CVD的风险增加14%(HR=1.14,95%CI:1.01~1.28).结论 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群中,高LDL-C累积暴露是该人群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保持较低的LDL-C水平,有助于降低该人群CVD的发生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累积暴露心血管病队列研究

    空腹血糖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顾淑君覃玉俞浩官昊宇...
    77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长期变异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基于江苏省常熟市社区糖尿病患者队列人群,共6 247人纳入分析.≥3次FPG值计算FPG长期变异性指标,包括FPG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平均真实变异(average real variability,AR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系数(variability independent of mean,VIM).利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FPG长期变异性与T2DM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并根据年龄、性别以及糖尿病用药史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队列人群平均随访7.26年,共观察到脑卒中发病1 080人,发病密度为23.81/1 000人年.以FPG长期变异性指标三分位分组(T1~T3),调整相关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T1组相比,FPG-SD、FPG-CV、FPG-ARV和FPG-VIM的T2、T3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均增加,并呈上升趋势(P趋势<0.01).FPG-SD、FPG-CV、FPG-ARV和FPG-VIM每增加1个SD,脑卒中发生风险均增加,HR值(95%CI)分别为1.09(1.02~1.16)、1.09(1.03~1.16)、1.08(1.02~1.16)和1.10(1.03~1.16);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均增加,HR值(95%CI)分别为 1.11(1.03~1.19),1.11(1.04~1.18),1.08(1.00~1.15),1.04(1.04~1.17);FPG-ARV每增加1个SD,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HR值(95%CI)为1.25(1.03~1.53).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 65岁患者(FPG-CV除外)、女性和单用降糖药的T2DM患者中,FPG-SD、FPG-CV、FPG-ARV和FPG-VIM每增加1个SD,其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均P<0.05).结论 FPG长期变异性与T2DM患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应降低FPG长期变异性.

    空腹血糖变异性2型糖尿病脑卒中队列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35~<75岁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

    江宇曾小云苏莉刘顺...
    784-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35~<75岁壮族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8-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开展基线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测等,采用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1 175名,平均年龄55.00(47.00,64.00)岁,男性占45.30%,农村居民占85.70%,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0.26%.调整了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影响后,吸烟(OR=1.47,95%CI:1.37~1.61)、超重(OR=1.43,95%CI:1.28~1.59)、肥胖(OR=1.78,95%CI:1.52~2.09)、腹型肥胖(OR=1.78,95%CI:1.59~1.99)、无高血压病史但检测为高血压(OR=1.22,95%CI:1.10~1.35)、有高血压病史但目前未治疗(OR=1.29,95%CI:1.12~1.48)、高尿酸血症(OR=1.82,95%CI:1.63~2.04)、高血糖和有糖尿病病史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而消瘦为保护因素(OR=0.47,95%CI:0.37~0.61).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35~<75岁壮族居民血脂异常发生水平较高,应加大对戒烟、控制体重等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加强对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血脂监测和控制.

    血脂异常壮族患病率影响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5个典型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暴露对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

    魏娜娜杨升美张向楠张晨光...
    791-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5个典型城市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暴露对居民每日死亡的影响,筛选敏感人群,为相关部门制定空气污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5个典型城市城区逐日气象资料、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居民死亡资料,采用二阶段统计分析策略(广义相加模型联合Meta分析),在控制气象因子和时间趋势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大气PM,.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影响.结果 5个典型城市大气PM10日均浓度为(89.9±98.2)μg/m3,居民总死亡人数为126 401人.Meta分析显示,移动平均lag 0~2 d的PM1.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总死亡、男性、女性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16%(95%CI:0.01%~0.36%)、0.13%(95%CI:0.01%~0.25%)、0.23%(95%CI:0.09%~0.37%)和 0.21%(95%CI:0.08%~0.34%).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5个典型城市大气PM10短期暴露增大了当地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女性死亡风险较高,不同地区死亡风险效应值不同.

    可吸入颗粒物人群死亡短期暴露敏感人群

    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郑懿李厚橙彭子豪蔡婧...
    798-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的特征,探讨超大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因素,并对真菌气溶胶浓度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随机抽样抽取覆盖某大型城市15条地铁线路的120座车站,运用Andersen撞击式分级采样法采集599个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6级粒径段(≥7.00 μm,4.70~<7.00 µm,3.30~<4.70 µm,2.10~<3.30 µm,1.10~<2.10 µm 和 0.65~<1.10 μm)的气溶胶样本,并采用培养法检测细菌与真菌气溶胶浓度.运用Spearman秩相关性、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某大型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细菌气溶胶和真菌气溶胶的中位数浓度(四分位距)分别为163(148)CFU/m3和346(205)CFU/m3.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影响因素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其中,环境温度与总细菌气溶胶浓度(r=0.22,P<0.001)和总真菌气溶胶浓度(r=0.17,P<0.001)均呈正相关.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质量浓度与总细菌气溶胶浓度呈正相关(r=0.10,P<0.05),与总真菌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较低(r=0.06,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还显示站点类型、站台开通年份、季节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均可能影响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结论 温度、相对湿度、PM10质量浓度、清洗间隔、采样时经过人数、站点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未来仍需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做好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风险防控工作.

    微生物气溶胶影响因素地铁空调通风系统

    尘肺病易感基因SNPs多位点图谱的构建

    朱峰林王曙光金雨婷陈亦然...
    808-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尘肺病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多位点检测图谱.方法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对已报道的易感基因SNPs位点进行整合,并根据基因位点设计不同的扩增片段和酶切片段,构建涵盖多个不同易感基因SNPs位点组成的多位点图谱,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多个长短不一的条带快速实现基因分型;采用陕北某矿区煤工尘肺(coal workers'pneumoconiosis,CWP)和接尘人群队列进行检测,通过遗传分化指数(fixation index,Fst)分析易感基因不同多态位点在队列遗传分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 5 个易感基因 IL-1β rs16944 T>C、IL-6 rs1800796 G>C、IL-8 rs4073 A>T、HSP70-1 rs562047 C>G、TGF-β rs1800469 T>C 的 SNPs 图谱,可快速有效鉴别 SNPs 的基因型;Fst 分析表明IL-1βrs16944、TGF-β rs1800469的Fst为>0.05~0.15,即发生中等程度遗传分化.结论 该易感基因SNPs多位点图谱可以有效实现基因分型,易感位点rs16944和rs1800469更易受到疾病选择压力的影响,与尘肺病的易感风险有关.

    尘肺病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