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置定子泵喷推进器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杜通成武建国张敏革王昌强...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型对后置定子泵喷推进器瞬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所得推力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为4.68%,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分析泵喷推进器近流场压力脉动时频域特性,研究多工况下后置定子表面压力系数、声压脉动时均值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泵喷推进器内压力脉动主要受转子影响,脉动周期与转子旋转周期一致,频域峰值出现在低频段且均为转子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后置定子平衡转子扭矩的做功区集中在定子前缘,并沿弦向贡献逐渐降低,尾缘约1.8%定子弦长位置对平衡扭矩近乎无贡献;前缘是定子噪声的主要贡献源,在高进速系数下,尾缘表现为定子噪声的次要贡献源,随着进速系数的降低,尾缘对定子噪声贡献逐渐降低.

    泵喷推进器压力脉动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型数值模拟

    螺旋桨水动力噪声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朱天赐傅慧萍李杰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立水动力噪声量化计算规程,对基于FW-H方程的声类比计算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采用螺旋桨水动力性能EFD及CFD标模DTMB 4119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方法系统探讨了声类比计算收敛性相关问题,包括声学计算时间的影响分析、单个叶片声压与叶片总声压的关系、声压与流动压力比较等.研究表明,声学计算时间的长短对频率谱的分布有影响,但平均声压级几乎不受影响,误差不到1%;单个叶片的SPL几乎相等但声压存在相位差,总体SPL相比单个叶片有所降低;螺旋桨远场声压一般低于流动压力,近场螺旋桨域内则例外,呈现不收敛趋势.由此可见,将流动与声传播解耦的声类比方法对于近场声压求解有一定局限性.

    螺旋桨水动力噪声数值计算方法声类比FW-H方程

    船用铸铁耐高温甲酸腐蚀涂层抗高温腐蚀性能研究

    刘昭亮孙长飞惠节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预防铸铁材料的腐蚀,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研究船用铸铁耐高温甲酸腐蚀涂层抗高温腐蚀性能.制备纳米Fe粉体材料和添加了纳米Al粉和Cr3C2粉的Fe-Al/Cr3C2复合喷涂粉体材料以及指标甲酸溶液,利用正火态20钢制备铸铁试件M-1和M-2,将甲酸溶液作为腐蚀溶液,在不同高温环境下进行抗高温腐蚀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铸铁涂层试件在高温甲酸溶液腐蚀后,涂层表明呈现不同程度凸起,该凸起为Al和Cr氧化物以及Fe氧化物,该氧化物对铸铁材料起到了保护膜作用,因此试件M-2的抗高温腐蚀性能较好;在相同高温甲酸溶液腐蚀环境下,试件M-2的质量损失数值也低于试件M-1,表明添加了纳米Al粉和Cr3C2粉的Fe-Al/Cr3C2复合喷涂粉体材料制备成的铸铁试件M-2抗高温腐蚀能力较强.

    船舶铸铁耐高温甲酸腐蚀涂层抗高温腐蚀性能腐蚀速率

    高强度钢(921A)聚能切割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

    张鹏郭敬彬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4种不同炸高工况下的铜聚能切割索切割921A钢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其中炸高分别为0 mm、2 mm、4 mm和6 mm,钢板厚度为4 mm.根据仿真结果得出4 mm炸高最接近最优炸高,在这种工况下的切割效果最好.进行了 4mm炸高下921A钢板聚能切割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聚能射流921A钢数值仿真炸高

    船用颗粒阻尼能量损耗特性影响研究

    昝浩梅港伟胡寅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阻尼技术作为抑制低频振动的重要方式,可应用于抑制船舶低频振动.为探索颗粒阻尼器的耗能机理,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对颗粒阻尼器在不同振幅、不同填充比、不同振动频率下的运动状态和耗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填充比为50%的工况下,在不同振动频率和振幅激励时颗粒的运动状态比较丰富,出现了不规律的耗能现象;填充比为70%、90%时,颗粒的耗能随着振动的幅值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颗粒填充比为70%、振动频率为120 Hz、振幅为5 mm的情况下,颗粒的耗能达到了顶峰.在损耗因子方面,振幅在1~4 mm时90%填充比要明显高于50%、70%填充比;在振幅为5 mm时,90%填充比低于70%填充比而高于50%填充比.

    颗粒阻尼运动形态耗能机理损耗因子

    碳捕捉系统在超大型气体运输船上的应用

    周鑫元牛松李珂张道志...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PG双燃料低速机驱动的超大型气体运输船进行配置船用碳捕捉系统可行性研究,完成EED1计算方法研究、有效二氧化碳捕捉量分析、碳捕捉系统方案设计、装船方案设计以及对船舶设计的影响分析等,并基于碳税价格对于超大型气体运输船配置碳捕捉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碳捕捉EEDI超大型气体运输船经济性

    基于人因问题的船舶指挥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余阳杨超邓野张玉乾...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舰船指挥控制系统的人因工程设计对于提升人机交互任务的协作程度,改善系统操作控制绩效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传统以技术为中心的系统设计中广泛存在的人为因素问题,分析人机之间的交互特征,确定了控制系统在布局、功能、交互及显示等7个方面的人因设计要素集.根据人因标准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人因设计方案及实施与管理体系.以人因问题分析为导向的船舶指挥控制系统的人因工程设计,能够为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人-系统整合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施依据.

    船舶指挥控制系统人因问题人因工程设计要素人-系统整合实施和管理体系

    全海深自变形水下机器人高效运动实现机理研究

    翟亚东唐元贵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常规水下机器人不同,全海深水下机器人面临万米的垂直剖面水深,当前全海深水下机器人的潜浮过程占据了其入水后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全海深水下机器人运动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对潜浮运动模式及低阻构形方式的分析,结合变形—变结构水下机器人的设计思想,构建了一种适应于水下水平面与垂直面的高效运动模式,提出一种面向全海深高效运动的自变形水下机器人的实现方法.在对自变形水下机器人潜浮阶段与海底直航阶段运动进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有效工作时间的运动效率评价方法.最后结合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阻力系数的辨识,对自变形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效率进行评估,验证了该自变形的构形方式相较于传统回转外形构形方式在面向全海深工作环境的高效性.

    全海深水下机器人自变形高效运动

    多型ROV统一操控技术研究

    倪昱王浩苏涛郑志恒...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操控设备通常只适用于特定型号ROV,为满足深海空间站搭载多型ROV装备统一操控的需求,在调研国外ROV操控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多型ROV统一操控技术进行研究,梳理ROV操控标准信息接口,完成ROV操控通用软件的架构设计,并提出设备免驱的ROV操控电气接口,可为ROV通用操控设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ROV统一操控标准信息接口操控通用软件

    舰船水下监测机器人系统设计

    杨淼蒋海阳蔡立鹏董金耐...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舰船水下维护能力,针对现有水下机器人视频系统清晰度低、对比度低以及工作时海洋生物附着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用于舰船监测的水下机器人视频系统.通过光场分布实验仿真,计算一种水下灯的方案,能够将光场分布效果达到最佳;利用超声波传感器,设计一种新型的可自清洁的水下灯,能够有效防止生物附着.该系统优化了水下灯和水下摄像机的配置方案,确定了光源方向角和摄像机安装位置,跟现有的视频系统相比,显著提高了清晰度和对比度.该系统可达到2 592x1944分辨率、25 fps帧率的摄像机视频信号和水下灯的控制信号传输效果.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水下成像效果,增强舰船水下维护能力.

    舰船监测视频系统水下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