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层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层中医药
基层中医药

张瑞贤

月刊

2097-1222

jczyyz@126.com

010-6405217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基层中医药/Journal Ba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进中医院肺病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鹿振辉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中医肺病学科建设在取得极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难点问题,距形成一门规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仍任重而道远。笔者所在团队从事中医肺病医、教、研工作已六十余年,为中医肺病学科建设做出许多积极探索。本文从传承守正、强调疗效、科研创新、衷中参西、医教协同、医德医风建设六个方面探讨中医肺病学科的建设发展思路。

    中医肺病学科传承创新医学教育中医现代化

    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取穴规律

    王家碧吴步罗森黄亮亮...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 搜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 data)自建库时至2023 年 4 月 1 日有关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以温和灸和间接灸较为常用,治疗方法是温针灸为主,其次是单纯灸法。频次较高的穴位有下关穴、阿是穴、颊车和听宫;腧穴频数分布最多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高频穴位多分布在面部。关联性最强的穴组为下关-颊车;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两大类。结论 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以温和灸、间接灸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温针灸,同时灸法取穴重视循经选穴及局部取穴,其结果可以为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灸法艾灸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用药规律

    李夏姚宇红肖雪李文爽...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ET的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处方 49 首,药物共计 177 味。频率最高的为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生地、红花、丹参、甘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心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高频药物核心组合有川芎-赤芍、川芎-红花、当归-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基于聚类算法得出 3 组潜在新方核心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ET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热凉血、扶正固本。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药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妇人癥瘕组方规律

    任依凡赵永庆李享书程林南...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妇人癥瘕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妇人癥瘕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Apriori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妇人癥瘕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 274 首方剂,313 味中药,主归肝、脾两经,性味以辛、温为主,高频药物有当归、肉桂、大黄、桃仁等,高频药物组合有当归-赤芍、当归-川芎、当归-延胡索等,并衍生候选新方 8 组。结论 历代医家论治妇人癥瘕时多重视肝、脾两脏,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兼顾扶正、温通之品的应用,以及注重虫类药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指导作用。

    妇人癥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组方规律

    中药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刘宝生周秀丽朱彦刘丽红...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一半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即为进展期肺癌,患者生存期较短。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靶向药物,其临床疗效已获得临床认可,但仍存在耐药性及毒副作用不可耐受的局限性,而中药辨证论治及减毒增效的优点,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疗效,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通过检索 201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不同中药联合各类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治疗NSCLC的相关研究,试从不同角度探讨治疗NSCLC的新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钟燕王振兴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梗死(心梗)是心力衰竭(心衰)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我国,心梗后心衰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防治心梗后心衰愈发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目前,虽然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心肌肌球蛋白激动剂等西医治疗手段使得心衰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其最终结局仍不理想。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心梗后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重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自 2006-2023 年的文献,就心梗后心衰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心梗后心衰提供一定的参考。

    心梗后心衰病因病机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