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层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层中医药
基层中医药

张瑞贤

月刊

2097-1222

jczyyz@126.com

010-6405217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基层中医药/Journal Ba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药文化融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

    王倩倩王巧丽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文化融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级护理专业 293 名学生为对照组,2022 级护理专业 293 名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融入中医药文化讲授。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并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末考核相结合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能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文化融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育人效果。

    中医药文化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

    欢迎订阅2025年《基层中医药》杂志

    《基层中医药》编辑部
    83页

    近代中药毒性三级分法"大毒""有毒""小毒"概念浅析

    刘青郑红梅康琪梁雪兰...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代中药毒性的含义较广,一是指药物的总称,二是指药物的偏性,三是指药物毒副作用,四是指药物作用的强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研究不断深入,近现代中药毒性主要是指中药的毒副作用,历版《中国药典》、统编《中药学》教材对中药毒性有三级分法"大毒""有毒""小毒",但是对三级分法"大毒""有毒""小毒"至今没有确切定义,笔者从 2020 版《中国药典》83 味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赵学敏主编的《中药学》教材对近代中药毒性三级分法"大毒""有毒""小毒"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对毒性中药"大毒""有毒""小毒"的概念做了梳理和定义。为中药毒性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大毒""有毒""小毒"概念浅析毒性

    藏药植物药的采集、储存、炮制与配伍要领

    拉姆次仁益西拉姆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药学是藏医药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从采集到用药的整个过程都非常严格,而藏药中的绝大部分又是草药,为了证实藏药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借助相关文献报道的现代科技数据进一步证实理论观点并结合传统药学理论的方法,对藏药材的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存储条件、使用时限、毒性去除、药性调和、配伍禁忌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藏药材采集炮制

    《基层中医药》投稿格式要求参考文献

    《基层中医药》编辑部
    94页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取穴规律

    陈学思白杨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PFP)选穴处方特点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4 个数据库自建库以来针刺治疗急性期PFP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后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 245 篇,统计分析腧穴总个数 143 个,总频次 2 775 次,针刺治疗急性期PFP应用频次前 5 位的腧穴为:地仓、合谷、阳白、颊车、翳风;腧穴归经前 5 位的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非十四经脉(经外奇穴)、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应用频次前 5 位的穴对为:地仓-阳白、合谷-地仓、颊车-地仓、合谷-阳白、颊车-合谷;相互关系最强的穴位组合为:地仓-阳白、地仓-合谷、地仓-颊车、阳白-合谷、阳白-颊车。结论针刺治疗急性期PFP的腧穴归经以阳经为主,多应用头面部腧穴,临证可以地仓、合谷、阳白、颊车、翳风为主穴,随症加减,以上规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期PFP取穴。

    周围性面瘫针刺时间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用药规律分析

    晏豆豆念兴涛李偲张富刚...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搜寻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维普(CQVIP)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8 月的中医药治疗VC的文献,通过挑选并运用Excel规范后的药方材料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后予统算剖析,对中医证候、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和新处方进行统算剖析,总结并研究中医药治疗VC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 60 篇文献中的 80 首合格处方,包括 147 味中药,出现频次较高的中医证候依次是肾虚血瘀证、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频次≥20 的中药共有 11 味;性味多为温、甘,归经多是肝、肾、脾;频次较高的药对是"菟丝子-枸杞子""丹参-当归",置信度最高药物为淫羊藿、枸杞子与菟丝子;最后重组 13 个新药方。结论 目前中医药治疗VC以活血祛瘀为主,同时兼顾补肾、疏肝、健脾、理气、补气等治法。

    精索静脉曲张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刘璐贾文浩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CHD)是目前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CHD最常见的治疗选择,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PCI远期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近10年中医药防治PCI术后ISR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PCI术后临床常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瘀毒证。疗效较好的方剂为芎芍胶囊、益气凉血生肌方、补阳还五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的中成药为通心络胶囊、丹蒌片、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常用的中药为丹参、川芎、黄芪。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医药支架内再狭窄综述

    经络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牛明真毛俊嬛张亚楠陈伟平...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升级、互联网迅速发展和产业更新换代,"低头族"现象已成为常态,颈椎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难以忽视的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退变诱发的疾病之一,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经济负担日益沉重。经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理论指导下的保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效果明显,优势显著,经济价廉且形式多样,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本文整理、归纳有关经络理论指导下中医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以期为经络理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提供多样化的临床思路。

    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络理论经络辨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