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房颤负荷对血栓事件的影响

    陆青洋孟淑华郭元芳王海龙...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房颤负荷对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167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7 d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房颤负荷(房颤发生时间占记录整体时间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 3 组,≥23%为高负荷组,7%~23%为中负荷组,≤7%为低负荷组.通过门诊及病案系统进行随访,并每年对患者进行 1 次电话随访.剔除失访和行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患者,共 153 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低负荷组 48 例,中负荷组 53 例,高负荷组 52 例.平均随访 42.7 个月,记录患者血栓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 组房颤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用药、肝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及LV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负荷组有饮酒史患者比例高于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高负荷组应用地高辛比例较中、低负荷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随房颤负荷升高而升高,高负荷组LAD高于中负荷组,中负荷组高于低负荷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房颤负荷升高,缺血性脑卒中/TIA发生率及血栓事件发生率逐级升高,3 组缺血性脑卒中/TIA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总血栓事件发生率高于中负荷组和低负荷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间急性心梗发生率和心脑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负荷与主要血栓终点事件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271.结论 房颤负荷与脑卒中等血栓相关事件密切相关,房颤负荷越重,主要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越高.

    心房颤动房颤负荷血栓脑卒中风险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价值

    郭泳梅黎艳聪张道敏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适用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收治并好转出院的 60 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治疗.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HFNC组(30 例)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30 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情况.根据年龄及PaO2/FiO2 分层,分析HFNC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PaO2、PaO2/FiO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PaO2、PaO2/Fi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治疗前后心率、PaO2、PaO2/FiO2 比较[(85.47±13.21)次/min vs.(97.67±22.62)次/min、(95.92±27.33)mmHg vs.(80.3±19.02)mmHg、(321.23±78.73)mmHg vs.(278.40±67.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次数、PaO2、PaO2/FiO2 比较[(90.33±12.02)次/min vs.(105.70±22.03)次/min、(20.67±0.76)次/min vs.(24.93±2.45)次/min、(91.54±34.81)mmHg vs.(70.86±24.03)mmHg、(311.03±113.14)mmHg vs.(240.53±86.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及PaO2/FiO2 分层,与治疗前比较,HFNC组患者年龄≥71 岁、PaO2/FiO2 在 201~300 mmHg之间的患者治疗后PaO2、PaO2/FiO2 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及NPPV均可改善AECOPD患者的氧合功能,效果相当,可作为NPPV的备选方案.HFNC尤其适用于年龄 71 岁及以上、PaO2/FiO2 在 201~300 mmHg的人群.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

    李卫兵丁好桑玉玉薛漓...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6 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45 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同期选取43 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入组者均于入院 24 h内检测血清MR-proADM、PCT水平,脓毒症组以是否为休克脓毒症分为休克组(20 例)与非休克组(25 例),以不同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5 例)与存活组(40 例).比较健康对照组与脓毒症组MR-proADM、PCT水平,同时比较各亚组MR-proADM、PCT水平,并分析MR-proADM、PCT指标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MR-proADM、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06、35.745,P<0.05);休克组MR-proADM、PCT水平较非休克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7、2.149,P<0.05);死亡组MR-proADM、PCT水平较存活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58、2.174,P<0.05).联合检测用于预测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MR-proADM、PCT单一检测更高(P<0.05).结论 MR-proADM联合PCT检测用于脓毒症诊疗,可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并可用于评估预后.

    降钙素原脓毒症联合检测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诊断价值

    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对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外周血PD-1表达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分析

    季秋蓉杨晓琴汤金燕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表达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4 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110 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多西他赛组和培美曲塞组,每组各 55 例.多西他赛组使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培美曲塞组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以 21 d为 1 个周期,两组均治疗 4 个周期.治疗后观察评估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观察比较两组CA125、CYFRA21-1、Gal-3 水平和PD-1 阳性率;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水平.结果 多西他赛组疾病控制率(DCR)率 92.73%,培美曲塞组DCR率 89.09%,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多西他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 Gal-3、CYFRA21-1、CA125 水平和PD-1 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D3+、CD4+及NK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对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外周血PD-1 表达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区别无明显差异,但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治疗方案更理想,有临床应用价值.

    多西他赛培美曲塞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PD-1淋巴细胞亚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王婷张丹李敏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阴后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2 月~4 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体检中心行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检测患者 1 009 例.比较不同性别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比较≥65 岁老年患者与<65 岁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再依据年龄,将≥65 岁老年患者分为 3 组(65 岁≤A组<75 岁,75≤B组<85 岁,85 岁≤C组),比较 3 组老年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对≥65 岁老年患者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与女性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1430.43(148.95,1466.76)S/Co vs.1023.62(97.79,1483.49)S/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74,P=0.51).≥65 岁老年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较<65岁患者明显降低[886.36(47.25,1443.74)S/Co vs.1139.24(262.02,1509.74)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P=0.00).A组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B、C组[1 074.54(143.93,1 485.32)S/Co vs.448.42(38.05,1389.25)S/Co;1074.54(143.93,1485.32)S/Co vs.176.43(11.29,1258.94)S/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B组和C组组间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 岁老年患者年龄与新型冠状病毒总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24,P=0.00).结论 老年患者,尤其高龄老年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转阴后抗体水平偏低,临床医师应认识到老年人再感染风险,相关专家应考虑制定老年人专属的免疫预防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老年人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镁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分泌功能、血清Ghrelin、Leptin水平的影响

    张旅君康明祥李焱平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镁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分泌功能、血清人生长素释放多肽(Ghrelin)、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2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泸县人民医院诊治的 180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奥美拉唑镁组(n=86)和联合用药组(n=94).奥美拉唑镁组使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奥美拉唑镁组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胃分泌功能[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hrelin和Lepti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94.68%)显著高于奥美拉唑镁组的总有效率(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Ⅱ、VIP、Lepti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PGⅡ、VIP、Leptin水平明显低于奥美拉唑镁组[(14.85±1.73)μg/L vs.(21.51±2.11)μg/L、(13.41±1.27)pg/ml vs.(20.45±1.15)pg/ml、(8.11±1.13)pg/ml vs.(16.52±2.7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6、38.857、27.41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AS、PGⅠ、MOT、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GAS、PGⅠ、MOT、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奥美拉唑镁组[(96.85±5.81)pg/ml vs.(78.76±4.87)pg/ml、(132.71±11.26)μg/L vs.(120.42±10.84)μg/L、(280.24±21.67)pg/ml vs.(200.56±17.62)pg/ml、(26.46±3.41)pg/ml vs.(19.64±3.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527、7.446、26.915、12.602,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8,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比较好,可以有效改善胃分泌功能,调节血清Ghrelin、Leptin水平平衡,进而改善反流现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莫沙必利奥美拉唑镁反流性食管炎胃分泌功能血清相关因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的通知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186页

    老年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马小娟王艳菊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情况、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年~2022 年12 月庐江县中医院诊治的 200 例老年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情况,分为焦虑/抑郁组与无焦虑/抑郁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 例患者中,焦虑 64 例(32.00%),抑郁 72 例(36.00%);女性、初中及以下、有合并症、无麻醉、首次检查、无住院史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高中、大学及以上、无合并症、有麻醉、多次检查、有住院史患者(χ2=4.511、8.809、12.616、20.624、11.199、5.3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合并症、初中及以下、无麻醉、首次检查属于老年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抑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女性、有合并症、初中及以下、无麻醉、首次检查属于老年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与抑郁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老年患者消化内镜检查焦虑抑郁干预措施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花静陈风娟陈莉江远芳...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复发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5 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Hp阳性PU患者149 例,根据随访资料中消化性溃疡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n=83)及复发组(n=66),并纳入 2022 年 6 月~2023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54 例作为验证组.筛选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Hp 阳性 PU 患者治疗后复发可能与溃疡直径、吸烟酗酒、焦虑抑郁、反复 Hp 感染及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应用史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溃疡直径≥7 mm、吸烟酗酒、焦虑抑郁、反复Hp感染、NSAIDs应用史是Hp阳性PU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最终建立的Hp阳性PU复发风险预警模型为logit(P)=-5.215+1.693×溃疡直径+1.905×吸烟酗酒+1.652×焦虑抑郁+1.466×反复Hp感染+1.497×NSAIDs应用史,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5,95%CI=0.773~0.897,灵敏度为 0.834,特异度为 0.742,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63,95%CI=0.660~0.926,灵敏度为 0.641,特异度为 0.656,校准曲线贴合度良好.结论 溃疡直径、吸烟酗酒、焦虑抑郁、反复Hp感染及NSAIDs应用史是Hp阳性PU复发的影响因素.

    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在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

    钱丽萍陈慧王辰辰张青...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应用于膀胱癌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以下简称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 2018 年5 月~2022 年5 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 102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 51 例.对照组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试验组行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2.07±45.48)min、(24.83±4.16)d较对照组(339.47±52.07)min、(21.05±4.72)d长,术中出血量为(857.06±125.39)ml较对照组的(749.14±140.06)ml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7、4.291、4.100,P<0.001).试验组治疗后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64.08±7.25)分、(63.93±7.02)分和(61.17±6.93)分,较对照组的(60.13±6.59)分、(59.97±6.84)分和(57.08±7.11)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2.885、2.942,P<0.05);试验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1.96%(1/51),低于对照组的 15.6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36).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应用于膀胱癌患者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可提高生活质量,且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尿流改道方式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生活质量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