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

    王皓孙斌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217 例.根据患者是否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n=136)及非气管切开组(n=81).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住院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影响高血压脑血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结果 气管切开组患者的出血量、ICH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 7 d 白细胞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破入脑室比例,ICU时间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术后 7 d淋巴细胞(LY),术后 7 d 白蛋白(ALB)明显低于非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术后 7 d LY、术后7 d ALB是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APACHE Ⅱ评分、出血量、术后 7 d IL-6、PCT、LY、ALB在预测患者是否的气管切开的曲线下面积为 0.833、0.594、0.728、0.798、0.625、0.802.结论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因素包括APACHE Ⅱ评分、术后 7 d LY、术后 7 d ALB.治疗过程中要关注相关指标的变化和干预.

    脑出血气管切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降钙素原白蛋白

    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对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高云霞孙立张晓娟吴文娟...
    236-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对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河北省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2020 年 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112 例.单双号法分为2 组,观察组将接受呋塞米联合高压氧疗,而对照组将接受常规呋塞米治疗.对患者进行疗效、脑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9.6%vs.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026,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 组周围脑水肿体积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期间NIS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最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7.14%vs.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59,P<0.05).2 组治疗期间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最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呋塞米和高压氧可以协同发挥作用,有效降低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脑损伤,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呋塞米高压氧疗重症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肢体运动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风险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彭滢李丽娜吴亚琨
    23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7 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40 例AIS伴有DM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卒中后肺炎分为卒中后肺炎组(n=30)和非卒中后肺炎组(n=110).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 4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AIS伴有DM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概率为21.43%.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慢性肺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AIS伴有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回归方程 Logit(P)= 1.804×吸烟史+1.421×高血压+1.354×慢性肺病史+0.344×NIHSS评分+1.609×吞咽困难-5.977.内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 =13.904,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 0.884(P<0.001,95%CI=0.806~0.963),灵敏度为 73.30%,特异性为 94.50%,最大约登指数为 0.678.外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 =5.292,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 0.869(P<0.001,95%CI=0.761~0.977),灵敏度为 80.00%,特异性为 86.70%,最大约登指数为 0.667.结论 吸烟史、高血压、慢性肺病史、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AIS伴有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可在临床上对高风险人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卒中后肺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

    孙娟韦玉刘赟煜
    242-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7 月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18 例ACI患者,入院后检测Hcy、hs-CRP、CysC水平,采取尿激酶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于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转归良好组(n=94)和转归不良组(n=24).分析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转归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cy、hs-CRP、CysC对ACI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 118 例ACI患者治疗后,转归不良的患者有 24 例(20.24%),转归良好的患者有 94 例(79.66%).转归良好组的年龄、患有高血压的人数比率低于转归不良组(t=2.132、χ2=8.757,P<0.05).治疗前,转归良好组血清Hcy、hs-CRP、CysC水平低于转归不良组(t=3.840、3.674、2.405,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以及治疗前高水平的Hcy、hs-CRP和CysC是影响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Hcy、hs-CRP、CysC以及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64、0.706、0.647 和 0.702,敏感性为 75.00%、70.80%、41.70%和 83.30%,特异性为 71.30%、69.10%、87.20%和92.60%.结论 血清Hcy、hs-CRP、CysC水平的联合预测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转归的预测效能良好,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预测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转归的结局.

    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神经功能

    间苯三酚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邢劲王超曲直陈垒...
    24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间苯三酚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收治的 84 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仅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n=53)和联合用药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间苯三酚注射液,n=3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尿液炎症和血液炎症指标水平、肾脏损害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发热、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3、3.562、2.661、2.630、3.384,P<0.05);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24 h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42、9.543、7.073,P<0.05);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89、7.428,P<0.05);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0、18.517,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缩短尿频、尿急及尿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降低患者尿液、血液中的炎症水平,并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急性肾盂肾炎间苯三酚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SSLF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效果及对复发的影响

    吴琼石荟莲
    24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效果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泗县人民医院 2020 年 9 月~2023 年 6 月收治的老年子宫脱垂患者 60 例,按照均等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SSLF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差异,比较手术前后盆底肌超声影像指标(膀胱颈距离、宫颈外口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变化,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 6 和 12 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Aa、Ba、Ap、Bp、C、膀胱颈距离、宫颈外口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03、2.766、2.322、2.255、2.439、2.490、2.276,P<0.05).观察组术后肛提肌裂孔面积(19.93±3.01)显著低于对照组(22.25±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0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而术后总复发率观察组 1/30(3.33%)明显低于对照组 7/30(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结论 应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SSLF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能有效纠正子宫及阴道位置,改善盆底支持结构,较传统式不增加并发症风险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固定术子宫脱垂患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

    三种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影响

    王东君张晓慧刘爱华孙美果...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医院 2020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收治的 8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3 组,其中A组(n=28)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n=27)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C组(n=25)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 3 组患者围术期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3,P<0.05);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81,P<0.05);A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007、35.805,P<0.05);3 组患者术后 1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1,P= 0.877);A组术后 10 h、20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82、34.00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79,P=0.017);两组患者术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均上升,A组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躯体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93、7.085、13.976、5.623、19.960、6.381,P<0.05),3 组情感角色、一般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5、0.388,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体外冲击波联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肖迪珅赵恒刘凌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1 月八一骨科医院收治的KOA患者78 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 例,进行单盲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观察组则行体外冲击波联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治疗前、治疗 2 个月后,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评估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本体感觉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 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WOMAC中的疼痛、僵硬、日常生活等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2、3.868、2.969,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5).治疗 2 个月后,观察组本体感觉功能指标中的平均轨迹误差、平均负重力量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9、3.00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与对照组(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229,P=0.135).结论 在KOA患者治疗中,基于药物外用治疗基础上联合ESW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本体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膝骨关节炎体外冲击波扶他林乳胶剂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