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化运动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影响

    徐琍张志云段雪飞高丽丽...
    589-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元化运动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2021年 3 月~2024 年 1 月住院的 96 例老年肝硬化患者.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多元化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 48 例.对照组鼓励患者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多元化运动组采用有氧热身—弹力带抗阻—平衡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训练频次由每周 2 次,每次 20 min,过渡至每周 3 次,每次 45 min.两组均持续运动16 周.训练前后进行握力、步速测试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门静脉宽度.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握力、步速、TUGT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多元化运动组握力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化运动组步速(0.80±0.19)m∕s高于对照组(0.72±0.18)m∕s、TUGT时长(16.87±2.93)s低于对照组(18.60±3.34)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2.621,P<0.05).训练前后两组间ALT、AST、TBIL、门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肌少症的老年肝硬化患者,开展多元化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对下肢肌肉功能改善更为显著,且未增加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风险.

    肝硬化肌少症老年运动多元化

    营养风险指数与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相关性分析

    张静曾星王先瑜
    59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肌肉减少症(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2 月~2024 年2 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260 例老年患者,根据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的标准分为肌少症组(n=145)和非肌少症组(n=115).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联合指标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NRI与肌少症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60 例老年患者中,肌少症的检出率为55.77%(145∕2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GNRI均是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ALB、NLR和GNRI各指标联合预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发生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AUC为 0.874,灵敏度为 80.5%,特异度为 76.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NRI与肌少症相关指标(握力、骨骼肌指数、步速)均呈正相关(r=0.268、0.364、0.273,P<0.05).结论 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发生与GNR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早期筛查和干预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肌肉减少症胃癌根治术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Presepsin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王卉刘晓胡雨奇刘京鹤...
    597-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 14 亚型(Presepsin)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3 年 2 月~2024 年 2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 108 名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测和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BP组(n=46)和非SBP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Presepsin水平和外周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M)];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esepsin联合外周血常规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SBP组的Presepsin水平高于非SBP组,外周血常规指标 WBC、NE、LYM 也高于非 SB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8、5.947、4.978、4.816,P<0.05);血清Presepsin、WBC、NE、LYM与SBP均呈正相关(r=0.584、0.527、0.453、0.474,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Presepsin、WBC、NE、LYM单独检测SBP的AUC面积分别是0.898、0.823、0.804、0.729,血清Presepsin联合外周血常规WBC、NE、LYM监测的AUC是0.978,高于各单独检测(P<0.005).结论 Presepsin在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异常升高,Presepsin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价值较高.

    血清Presepsin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价值

    更正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600页

    探讨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下肺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齐小荣陆柏辰王亮潘宇...
    601-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临床试验探究阐明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原暴露后肺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平台检索丹芪精颗粒的有效成分和药物作用靶点,并检索疾病作用靶点,获得疾病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靶点.随后进行疾病和药物交叉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最后构建药物-疾病通路靶标网络图.根据随机对照法将 80 例患者分为红景天胶囊对照组和丹芪精颗粒组,各 40 例.分别于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进驻高原后第 1、3 和 7 天)记录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丹芪精颗粒可能通过调节急性高原暴露中的VEGF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红景天胶囊组相比,丹芪精颗粒组的VEGF水平升高(F=8.977,P<0.05),ET-1 水平降低(F=5.248,P<0.05).结论 丹芪精颗粒对急性高海拔暴露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急性高海拔暴露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核心靶点VEGF水平、降低ET-1 动态水平,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丹芪精颗粒急性高原暴露网络药理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肺血管内皮

    不同角度俯卧位通气对老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反应及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张婷贾新王小娇王晓欣...
    606-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 0°俯卧位通气和 30°倾斜俯卧位通气对老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反应及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2 月~2024 年2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拟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92 例老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0°俯卧位组和 30°俯卧位组,每组各 46 例.比较两组患者第 1、2、3、5 和 7 天俯卧位后的平均氧合指数,对两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及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进行比较.结果 剔除脱落病例后,0°俯卧位组44 例,30°俯卧位组 45 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第1、2、3、5 和7 天俯卧位后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1、2、3、5 和 7 天及入组后平均每日的俯卧位通气时长及通气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俯卧位组共 20 例患者出现 53 处压力性损伤,30°俯卧位组 11 例患者出现 25 处压力性损伤,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37).结论 0°和 30°俯卧位通气均可改善老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30°倾斜俯卧位有利于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但对于面部等压力性损伤高发区域仍需采取综合措施重点防护.

    俯卧位通气老年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反应压力性损伤

    NPR、HBP及APACHEⅡ评分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朱瑶董雪梅晋小祥
    609-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比值(NPR)、肝素结合蛋白(HBP)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在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在马鞍山十七冶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 140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于入院 24 h内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HBP、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血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根据观察终点(入院后28 d)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105 例)与死亡组(n=35 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与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各个指标之间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 PLT、PaO2 均低于存活组,NPR、HBP、D-二聚体、CRP、PaCO2、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0、4.588、12.868、11.014、3.353、9.804、7.303、6.71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呼吸衰竭患者NPR、HBP、APACHEⅡ评分与PLT、PaO2 均呈负相关(P<0.05),与D-二聚体、CRP、PaCO2 均正相关(P<0.05);以入院后 28 d的存活情况为因变量,以 PLT、PaO2、NPR、HBP、D-二聚体、CRP、PaCO2、APACHEⅡ评分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NPR、HBP、PaCO2、APACHEⅡ评分为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较为严重,NPR、HBP、PaCO2、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水平较高,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较好价值,且临床需要对上述指标升高的患者引起重视,借助指标监测及诊治来改善患者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比值肝素结合蛋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呼吸衰竭

    量化式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王娟侠邹维吕欣谕李雯...
    612-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诱发性肺量计的量化式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4 月~2023 年 10 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 117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8,进行缩唇呼吸训练,3 次∕d)和量化式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组(量化ACBT组)(n=59,使用诱发性肺量计行量化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3 d和术后 7 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 1 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3 和 5 d痰液清除效果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量化ACBT组患者术后 3 d和术后 7 d的FVC%、MVV%以及术后 7 d的FEV1%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3 和 5 d,量化ACBT组患者的痰液清除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3 和 5 d,量化ACBT组患者的VAS评分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化ACBT组患者的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6.77%(4∕59),低于常规组患者的 18.96%(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8).结论 对于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基于诱发性肺量计的量化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训练有助于排出痰液,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胸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食管癌肺功能并发症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量化

    基于倾向匹配分析的孤立性肺结节危险因素研究

    张冬梅吴艳王彩虹卢冬梅...
    615-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匹配分析孤立性肺结节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2021 年 1 月~2023 年 8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56 例肺结节患者,按照是否恶变,分为良性组 58 例、恶性组 98 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孤立性肺结节危险因素.结果 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最终纳入 100 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匹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年龄、磨玻璃密度、分叶征、CEA水平及结节直径为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血清CEA水平、磨玻璃密度、分叶征及结节直径为恶性肺结节的高危因素.

    倾向匹配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因素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早期肺癌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腾飞耿玉六徐明王博...
    618-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在早期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2021 年1 月~2023 年11 月收治的103 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1)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52)患者则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 月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 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的变化;记录随访半年时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27.32±20.38)min,(4.39±1.6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15±32.61)min,(5.54±2.89)d;引流量为(645.82±122.51)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947.53±180.87)m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4.810、9.893、2.485,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 均有所降低,但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FACT-L量表中情感及功能状态、总分分别为(17.21±3.94)分、(19.08±3.61)分、(104.39±9.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15±2.49)分、(17.17±2.24)分、(97.97±8.22)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4.561、3.233、3.639,P<0.05).术后随访 6 月,两组均无死亡与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术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肺段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肺功能的保护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早期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