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蔡金亭

双月刊

1002-722X

jfjw@chinajournal.net.cn

0379-69843520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主要特色是:一、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并重,前者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后者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二、兼顾纯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不仅有文论型的论文而且有可直接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文章。容纳各家之言,如有关语言学研究,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兼收并蓄。四、涵盖外语语种多,除英、日、俄的文章以外,还刊登有关德、法、西、朝、越、蒙、泰、缅、印尼、印度、尼泊尔、土耳其、阿拉伯等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学报每年分4次刊载《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该索引收集了全国所有最新发表的有关英、日、俄三语种的论文的信息,是做相关研究的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为全国独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想二语自我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二语坚毅和自信的链式中介作用

    杨毅隆张晓梦李亚丹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际意愿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前提,具有个体差异特征,与自信、动机和人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以往研究表明,理想二语自我对二语交际意愿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其深层认知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基于二语交际意愿的启发式金字塔模型理论,拟引入二语坚毅和自信探索其中的认知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理想二语自我可正向预测交际意愿;二语坚毅和自信在上述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理想二语自我通过二语坚毅和自信对交际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拓宽二语交际意愿的相关研究,为现阶段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探索思路,对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启示.

    理想二语自我二语坚毅二语自信二语交际意愿链式中介

    《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职业差异及其影响

    许多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考察《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职业分布情况,探讨英译者的职业与译介活动的关联,进而评析其职业对译介活动的深层影响.就现有研究来看,学界往往对译者的翻译动机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研究,而译者身份、立场与翻译动机实则存在密切关联,职业差异亦不容忽视.鉴于此,从译者的职业角度出发,探讨其在整个翻译动态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能为译者研究开拓新路径,收获新发现.

    三国演义译者职业差异译者身份翻译动机

    20世纪湘籍革命家群体之马克思主义译介:动因、内容及价值

    黄元军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革命因素驱动,湘籍革命家群体在马克思主义翻译领域登场,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译介了大量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他重要文献.译介活动促使湖南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重要的策源地之一,助推译者自我演进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卫士,并在宏观层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文系统整理此群体于20世纪开展的译介活动,并以史实为据论证其译介价值,将有助于洞悉马克思主义译介"湘军"的特质,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启发,更可揭示翻译于社会进步的促动意义.

    湘籍革命家群体马克思主义译介翻译实践中国翻译史中国革命

    非洲成长小说国外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王卓冯海青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非洲成长小说的关注是近年来成长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随着这一亚文类在非洲的不断发展,非洲成长小说研究也出现了一批富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本文从非洲成长小说传统和本土化策略研究,非洲殖民、后殖民和流散成长小说研究,非洲女性成长小说研究,非洲国别成长小说和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了国外非洲成长小说研究的特点,同时也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非洲成长小说本土化策略

    文学与政治的"共谋"——政治光谱中的斯坦贝克及其文学实践

    方杰付满赵思源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文学研究的恒久议题.在20世纪众多参与现实政治的作家中,斯坦贝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见证了1929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二战"、冷战、越南战争等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引发持续大半个世纪的有关其政治倾向的激烈争议.在斯坦贝克数十年的文笔生涯中,文学与政治的撕扯始终影响其文学实践,他从借力于政治到服务于政治再到捆绑于政治,其中既有成功的荣耀,又有失败的落寞,更有苦闷的挣扎.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历时地考察斯坦贝克"巅峰期"和"衰落期"复杂多变的文学实践,既能确定其在现代美国政治光谱中的定位,又有助于理解其文学生涯所经历的"成"与"败",以及其文学声誉的荣辱兴衰.

    约翰·斯坦贝克政治光谱文学政治

    吉恩·图默《甘蔗》与《巴洛》中的农作物书写与资本主义批判

    刘翠翠石平萍
    137-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新物质主义批评理论话语和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方法探究美国非裔作家吉恩·图默的混杂文体小说《甘蔗》和独幕剧《巴洛》中农作物与人类交织缠绕的关系.其棉花书写强调人类行动者在与棉花、木材等物所构建的经济集合中的道德责任,揭露了棉花拜物教以及棉花施展的恐惧力背后的资本主义逻辑与权力关系,由此填补了新物质主义批评所缺失的政治批判性维度.其甘蔗书写凸显甘蔗去人类中心、去资本化的能动力,与棉花书写构成对照互补的关系,强化了他对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批判.

    吉恩·图默甘蔗巴洛农作物新物质主义资本主义美国非裔文学

    拉丁美洲见证小说的"口述者/作者"话语关系和"非虚构/非真实"悖论

    卢云穆殿欣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拉丁美洲掀起创作热潮并持续至今的见证文学写作,在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此类小说的模式主要由精英知识分子借助边缘群体代表的口吻以第一人称叙事,目的在于真实呈现该边缘群体在某社会事件中所经历的歧视、不公、剥削、压迫、虐待甚至屠杀等遭遇.两者"口述者/作者"的复杂关系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两者在文本内外的话语关系极大地影响了对某部见证小说内在的"非虚构/非真实"悖论的信任和接受.

    拉丁美洲见证小说非虚构非真实口述者作者话语关系

    Abstracts

    155-158页

    《外语导刊》2024年第1-6期总目录

    159-160,封3页

    本刊稿约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