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价格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价格理论与实践
价格理论与实践

王永治

月刊

1003-3971

010-68029447 68047375

100837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委交流物价工作经验、开展价格理论研究的重要窗口,是国家价格政策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和国家发改委行业信息宣传的重要传媒。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年9月新闻发布会实录

    《价格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5-13页

    在经济高速成长中确保人民福祉——从中外比较看新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

    李钢张月刘延杰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文从量的增长、质的发展以及惠及全民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实现长期跨越式增长和历史性跃升。不仅如此,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已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品升级与技术升级,且工业化进程逐渐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惠及全民,中国人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人民有更多机会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后,本文通过关注"住"和"行"两个方面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惠及全民的实际表现。

    中国经济经济增长发展质量人民福祉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重大改革任务

    黄燕芬杨宜勇
    23-2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阐释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对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三方面,阐释了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改革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策略路径。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是核心目标,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关键环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根本保障。

    高标准市场体系要素市场化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演进、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邱霞原磊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现代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两化融合"、四位协同发展、三化三性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演进过程。当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包括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等,但也面临发展水平不高、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巩固优势产业,补齐发展短板,推动融合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演进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中国新能源发展机制研究——基于产业特性与国家整体工业体系融合视域的分析

    郭庆方张红晨
    33-38,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长足发展具有深厚机制基础。以制造业为核心和绿色低碳的产业特性是供需基础,覆盖全部门类的中国工业体系是国情条件,两者的融合在定性上契合"钻石模型",在定量上容易解决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经常面临的数量约束问题。当然,过去多年努力的积累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历史条件。产业特性与国家整体工业能力融合机制不仅赋予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还提高了中国新能源发展应对挑战和周期波动的韧性。为了提高中国新能源发展水平,应乐观判断中国新能源发展态势、坚持指向性新能源产业政策、提高新能源产业与整体工业体系的融合水平以及扩大国际合作。

    新能源发展机制产业特性整体工业体系

    应对欧盟CBAM机制的电力碳核算与碳定价初探

    张晶杰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欧盟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碳市场与欧洲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差,对部分进口商品隐含的碳排放量征税,使得碳价格与欧洲碳市场持平的机制。本文分析了CBAM机制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应对CBAM机制的思考和政策建议。一方面,要坚持UNFCCC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反对以应对气候变化名义设置贸易壁垒,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另一方面,加强碳核算能力建设,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应对CBAM机制的相关研究和谈判中,既要考虑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中的显性碳减排成本,同时又要考虑能耗限额、煤电标杆值、节能提效改造等行政手段和煤电容量电价等市场化手段以降低隐性碳减排成本。

    电力碳排放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碳税碳定价碳核算

    我国普惠保险发展成效、挑战与对策

    郭金龙章荩今
    45-5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保险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普惠保险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提供公平且负担得起的保险服务。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普惠保险逐步扩大了覆盖范围,提升了金融包容性。各地实践经验表明:政府、保险公司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和可及性。未来,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强化风险管理与提升居民金融教育,将成为推动普惠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普惠金融普惠保险农业保险普惠健康保险

    乡村教育发展、劳动力价格与中国县域创新

    韩鹏张涛冯冬发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育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将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政策视为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拟外生冲击",基于 1704 个县域在 2011-2022 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乡村教育发展对中国县域创新水平的整体影响和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乡村教育发展能显著促进县域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教育发展通过提升劳动力价格来促进县域创新,且该促进作用在人口较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较低、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县域中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扩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范围、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因地制宜设计特色化发展路径等政策建议。

    乡村教育劳动力价格县域创新新质生产力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

    张兴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乡村可持续发展

    延迟退休的作用机理与政策效应前瞻分析

    杨昊雯
    69-75,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将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施行延迟退休改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抉择,要基于全局视角、放眼长远,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在改革渐进式落实阶段,需要深度分析延迟退休的作用机理,本文将基于宏观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与一般均衡视角,系统阐释延迟退休在人力资本、就业、收入、财政与社会保障四方面的作用机理,并对其可能带来的政策效应进行前瞻分析,以期激励个体做出自愿延迟退休决策,为推动劳动就业制度与养老金制度协同优化提供学理支撑。

    延迟退休人力资本效应就业效应收入效应财政与社会保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