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价格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价格理论与实践
价格理论与实践

王永治

月刊

1003-3971

010-68029447 68047375

100837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委交流物价工作经验、开展价格理论研究的重要窗口,是国家价格政策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和国家发改委行业信息宣传的重要传媒。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全社会团体会费监管制度路径研究——基于760家全国性社会团体会费情况的分析

    王鸿儒初绽黄进朱火红...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团体作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载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团体迅速发展,不同类型社会团体在会费收取和使用上已表现出明显差异,现行的会费监管制度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团体发展需要.如何完善会费监管制度,对于释放社会团体发展活力、提升社会团体治理效能、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760 家全国性社会团体会费的收取和使用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团体会费管理经验,从提升会费标准监管精细化水平、加强会费使用监督、建立长效化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社会团体会费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完善会费监管制度、助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提升社会团体的社会治理效能提供政策参考.

    社会团体会费监管制度社会治理效能

    考量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成本核算方法研究——基于功率型储能、能量型储能的比较分析

    王庆赵宏陈静漪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在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各类储能技术特性与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相结合,提出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成本核算方法,并对其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成本进行测算比较.研究显示,功率型储能、能量型储能在匹配电力系统调节需求、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竞争优势等方面差异较大.应建立适用于不同调节需求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核算规则、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相关政策.

    新型电力系统储能电力辅助服务成本比较

    数字经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连俊华董庆前
    135-13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考察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人力资本均显著正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其中数字经济与高级人力资本融合对产业升级影响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单门槛效应.基于此,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积极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不断缩小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数字经济人力资本产业升级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影响的测度研究

    高志刚胡时豪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抵抗与恢复能力、调整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升级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综合指标体系,阐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并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其通过增强区域的抵抗与恢复能力、调整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升级能力三方面实现促进效果.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小.基于此,应要加强中西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西部经济韧性,同时提升东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区域经济韧性差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区域经济韧性创新能力熵值法

    数据要素、行业竞争与企业供应链质量关系研究

    王玉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数据要素在传统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升,但目前关于数据要素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选取 2011-2022 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数据要素对企业供应链质量的影响,并探索行业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供应链质量存在正效应,表现为供应链多元化和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其中对上游供应链多元化的促进作用强于下游供应链.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中,数据要素对企业提升供应链质量的正向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扩大长尾客户的销售额、提高产品竞争力来改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质量.基于此,为提升企业供应链质量,要加快数据要素开发与利用,提高数据要素与技术创新的协调性,同时促进公平竞争,助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数据要素供应链多元化供应链效率行业市场竞争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研究——基于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杜永善郭红玉李婷婷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金融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业态,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 2012-2021 年"新三板"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系统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数字金融通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有效促进其技术创新;(3)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相对置后的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和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持续推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充分利用数字金融优势,全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优化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精准度与区域协调性.

    数字金融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约束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张铎张沁李富强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 250 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

    城市群数字经济指数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数据的分析

    祝福云王欣平徐欣妍
    163-168,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重要空间载体,数字经济是增强其经济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要素.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数字经济划分标准,结合我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实践,建立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 2013-2022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及其内部 11 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可视化处理分析其内部城市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经济整体呈现波动增长,数字经济分项指标存在短板,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化明显,且影响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不同.据此,提出对策: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推进城市群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高效利用政策红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保障措施"双管齐下";将一体化发展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群数字经济建设.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时空特征

    数字化背景下创业环境与区域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新兴区位要素、创业代群及政策支持作用机制的分析

    高强杨淳吉畅
    169-17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不仅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应整合区域优势要素以推动区域形成数字化创业浪潮,重塑区域商业价值创造逻辑.同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推动区域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此,本文在测度我国 1805家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与省级面板数据基础上,计量分析创业区位要素及其融合对区域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探讨新型创业代群和政策支持对其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传统创业区位要素依然发挥核心作用下,新兴创业区位要素也对区域商业模式创新产生显著作用,且要素融合能更好促进区域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此,各地应不断提升新兴创业区位要素水平,同时巩固现有传统创业区位要素,积极支持区域新型创业代群发展,均衡政策推进,以实现区域商业模式创新.

    新兴创业要素商业模式创业代群创业空间效应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演进的主要特征及其启示

    肖宇李博文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纷纷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督,顺应混业趋势,构建统合的监管模式,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监管模式创新,同时积极争取金融监管国际话语权,力图推动构建统一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对我国而言,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实践中,我国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致力于完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

    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混业经营数字金融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