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王振洪

双月刊

1671-3699

jhjournal@163.com

0579-2265046

321007

浙江省金华市婺州街1188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nhua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关心下,于2001年创刊。主要刊登理工科、社会科学和文学类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发展型资助育人实践路径

    杨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型资助育人是关切家庭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民生工程."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发展型资助育人亟需破题起势,守正出新,趟出一条成体系、可复制、易推广的新路子.为此,"双高"建设单位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形成精准识别、协同育人两项机制,完善学生资助管理、学生信息服务、学生成长互助三个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学业支持、心理疏导、就业帮扶四大行动,以充分体现扶贫与脱贫共进、物质与精神齐彰,助推精准扶贫方略的全面开展.

    发展型资助双高计划高职路径

    改进层次分析法在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吴鸣颜爽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评价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要求,通过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学生评价数据,建立判断矩阵,改进层次分析法,调整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显示,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新标度能有效降低个人负面影响,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更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改进层次分析法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环保类专业"双课堂四课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毛轶裘建平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职环保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挖掘环保类专业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采用案例警示课、典范感悟课、思辨讨论课、绿色主题课四种课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衔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构建了"双课堂四课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环保专业"双课堂四课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生成式AI赋能教育的伦理观照:技术批判视角

    鲍文雨张文杰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AI具有强大的多轮对话能力、内容生成能力,给教育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包括转向协同本位的双师型共同体、转向思维本位的个性化学习、转向生成本位的教育资源、转向对话本位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然而生成式AI在为教育带来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蕴藏着一系列伦理风险,包括教师角色建构与人文关怀脱钩、灌输性输出造就技术附庸、资源生成存在侵权风险、对话式评估反馈存在技术缺陷等问题.为此,应聚焦人文关怀,创设智能帮扶与情感融合的双师型课堂;关注育人价值,构建生成式AI伦理评估以及道德过滤机制;落位资源权益,重构教育资源生成的法律监管和问责机制;立足精准反馈,构建对话评估偏差调节与改进体系.

    生成式AI技术批判伦理关照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适应性实证研究

    张正中朱友帅苏展陈映奇...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结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德国"双元制"模式成为了一个实践和研究的热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实践性和应用导向性极强,联结高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从德国"双元制"模式本土化的意义出发,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提出实施思路,即应满足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契合学校办学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向导,确立"应用"主导的培养目标;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系统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在"双元制"模式适应性的实施中,要组建联合管理委员会、确定"四融四同"人才培养协同方案、厘清人才培养过程.实践经验表明,"双元制"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应性实施中,培养了新工程师人才的五种潜力、实施了立体化教学模式并且全方位以学生为中心.

    德国"双元制"适应性实证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生态给养"视域下大学英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

    邓俊叶丛海燕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任之一,而大学英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生态给养"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必要性,构建大学英语民族文化"生态给养"资源库和多元评价机制并落地于教学实践.实践发现,"生态给养"视域下大学英语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培养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提高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给养理论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文化给养

    "八八战略"指引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义乌经验

    黄梓桢冯幸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3年,"八八战略"以浙江实践为指向,前瞻性地对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阐述了"两只手"思想.推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相结合,是"义乌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八八战略"实施以来,义乌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快推进区域市场化进程,开启了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结合的探索历程.一方面,以更大决心完善市场体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以更强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科学宏观调控和有效治理,两手合力推动义乌发展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跨越式的成就.义乌的实践经验表明,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是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关键在于两者行为边界的合理分工、动态调整,具体到地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应遵循有效市场底层逻辑和中央政府顶层规则.

    "八八战略"政府市场义乌经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本特征与生成逻辑

    丁淑彦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一种精神获得感、教育获得感、思想观念获得感、社会期待获得感、间接经验获得感和未来指向的获得感,它以大学生为主体,具有获得感受稳定性、学习付出前提性、呈现形态隐蔽性、内容选择既定性、认知过程离身性和获得阶段超前性五个基本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以大学生的社会化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逻辑中介,以大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为逻辑终点.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获得感生成逻辑社会化

    新时代大学生心性修养的现实困境与践行方法——基于儒释道心性修养理论的研究

    骆兴阳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大学生心性修养面临理论掌握不足、意识淡薄、缺少实践的困境.儒释道三家一直极为重视心性修养,其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大学生心性修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同时大学生心性修养的客观不足又为儒释道心性修养理论提供了价值生长空间.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借鉴各家心性修养方法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到存心养性,养浩然之气;持敬进学,由敬生畏;以思促行,知行合一;借鉴"心斋""坐忘"的心性修养方法,保持心灵的笃定,到达豁达自由的人生境界.

    新时代大学生心性修养方法

    从"自焚"到"自救":《文城》的版图拓展与想象建构

    吕珺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城》中具有线索意味的远行近似于一种具有悲情色彩的世俗朝圣,三个不同朝圣主体因始发动力的错位而导致命运脉络的错过.以海盐为核心的浙东回忆作为被余华内化的心理地标,通过沉入历史地表的方式再次复现,生发出异变新质,并因此导致文本空间上南北格局的重心失衡.官方话语失效后,由乡村社群情感维系的溪镇具有了民间共同体性质,在此,余华试图通过对中国家庭神话与乡土伦理规范的重申,提出某种位于既有创作版图之外的建构性文化想象,然而这种乡土想象在民众惰性与现代化等因素解构下,其有效性值得质疑.

    《文城》余华世俗朝圣乡土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