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专利创新网络演化比较研究

    滕堂伟史磊鲍涵曹贤忠...
    100-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技术专利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了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创新网络在主体和城市层面上均呈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趋于松散的共性特征,而在主体关联方面则呈现内向化特征,依赖组织间的"隶属关系"。②三大城市群数字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区域分异性,主要体现在城市网络的合作尺度和主体合作模式等方面。其中,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以全国范围的合作为主,珠三角城市群以本地合作为主;主体合作模式方面,京津冀城市群的国有企业在塑造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中民营企业的创新关联作用更强,而珠三角城市群则以本地民营企业合作为主,同时外部高校与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早期阶段也发挥了关键作用。③数字技术可以有效突破地理距离的限制,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是数字技术合作网络的重要推手。

    数字技术专利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空间尺度资本要素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中国市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分析及其时空特征

    曾鹏尚玲杰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熵值法测算了2006-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并对城市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全国及四大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稳步提升。②全国及四大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空间极化趋势明显,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③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总体差异变化不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

    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区域差异胡焕庸线

    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的产业升级效应

    曹兴刘新琨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权法,测算了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耦合发展水平以及先进制造业升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耦合发展水平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中国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总体上对先进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北部沿海地区升级效应相对更强,除南部沿海地区外的其他区域升级效应均显著;②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动态演进的过程,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且沿海区域的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普遍优于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③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水平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体上由2009年的0。249提高到了2021年的0。503。为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政府应鼓励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深度互动融合,建立融合型产业新体系,完善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研究,增强产业融合技术发展新动能。

    先进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度模型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

    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链空间聚类识别及空间熵分解

    陈子归苏乐言吴客形王振军...
    13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珠三角地区全产业链家具企业POI数据,采用DBSCAN空间聚类算法识别并提取家具产业空间聚类集群,运用核密度估计、轮廓系数等方法剖析了家具产业空间聚类的总体特征、产业链结构特征和等级结构特征,并通过空间熵指数分解辨析了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空间聚类的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主要聚类集群有7个,呈"多核心扇状"空间分布以及"一主三副"中心分布的等级结构特征,主中心位于顺德,副中心位于厚街、沙溪和香洲。②家具产业链上游企业空间聚类呈"二主一副"中心分布的等级结构,主中心为顺德和香洲,次中心为斗门;中游和下游企业空间聚类呈"一主一副"中心分布的等级结构,主中心均为顺德,次中心分别为禅城、厚街。③非空间因素更能解释珠三角地区总体家具产业的空间聚类,解释程度达80%,且随着空间距离的上升而逐渐增加。而空间因素主导家具产业链上、中、下游空间聚类,解释程度为60%~70%。④珠三角各地区家具产业空间聚类的形成与演进受空间与非空间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一样,广州、中山、江门等地家具产业空间聚类集群受空间因素的影响相比其他地区更突出。

    家具产业链DBSCAN空间聚类空间熵等级结构产业集群供应链珠三角地区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与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

    姚芳虹曾元正彭春张弛...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体呈现明显的集聚和辐射现象,主要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这种集聚性具有空间上的"高—高"关联性,且高集聚区有稳固和加强趋势;②中国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空间上的"低—低"关联性,其中高集聚区上的生态效率较高,低集聚区上的生态效率较低且在动态减少;③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本省、周围省及全国的生态效率提升,但仍需警惕后期扩张带来的负生态外部性。据此,提出三点建议:①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强化生态友好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效应;②承担体育生态责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生态经济系统;③驱动发展要素流动,促成生态共建共治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域生态效率时空特征空间溢出效应

    乡村活力的理论解析与案例实证

    方方王婧李裕瑞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乡村活力的基础理论与测度方法,对于提升乡村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论视角构建了乡村活力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科学识别乡村活力空间类型的方法体系,应用乡村活力指数测算方法与回归模型,结合江苏丰县案例开展了村域尺度的乡村活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乡村活力是乡村地域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的外在表现,体现于乡村地域系统的自组织演化与外部环境之间互动过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否有效地影响外部环境及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研判乡村活力水平的重要标准。②乡村振兴是乡村地域系统到达成熟阶段,具有高活力水平、强再生能力的一种发展状态;不同演化阶段的乡村地域系统依赖于差异化的外部干预,乡村振兴战略可为提升乡村活力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③以乡村五大振兴作为参照,从经济、人口、文化、生态与组织5个维度构建乡村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型评价+系统筛选+专家修正"的乡村活力空间类型识别技术流程与方法体系。④案例区村域尺度乡村活力评价与空间识别研究表明,乡村活力空间格局呈现出局部集聚的态势;村庄空心化制约乡村总体活力,而就业非农化率、耕地流入率、乡镇政府驻地及与政府驻地的连接、公交通达性等因素促进了乡村活力提升;将案例区划分为7类乡村活力空间类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乡村活力评价空间识别方法体系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发展层次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城市群乡村振兴水平测度、区域分解及时空收敛性

    石玉堂王晓丹刘达陈凯旋...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十大城市群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及各维度发展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SDM模型考察了各城市群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异来源与贡献、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及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①各城市群整体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不高,地区间呈现非均衡性特征。②各维度中生活富裕指数发展较好,治理有效指数发展缓慢。③区域间差异是城市群区域差异主要来源;各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呈现逐步缩小态势,空间上极化现象较为严重,除珠三角城市群外,其余各城市群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向上转移概率均小于向下转移概率。④全国乡村振兴存在绝对β收敛趋势,与绝对β收敛相比,研究期内条件β收敛速度有所放缓。据此,提出在提升城市群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同时,应注重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城市群乡村振兴测度区域分解时空收敛

    江苏省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及其分区治理

    韩述郭贯成孙昊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8-2022年江苏省6754户的农户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空间特征,采用Logistic和门槛模型剖析风险承载力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在划定宅基地退出分区的同时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结果表明:①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意愿有正向作用。②风险承载力对农户意愿存在双门槛效应。③结合农户意愿空间相关性与风险承载力门槛效应,确定核心优选区、重点改革区、重点调节区、适度改革区和综合改革区。其中,淮安、宿迁为核心优选区,农户意愿空间集聚,风险承载力适中,应为改革示范区;连云港、扬州与泰州为重点改革区,应强化地区联动,促进农户意愿的空间扩散;南通作为重点调节区,应防范农户意愿的回流效应;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与苏州为适度改革区,应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农户意愿;徐州、盐城为综合改革区,需完善农村保障机制,加强风险承载力。

    宅基地农户意愿风险承载力分区农村保障机制治理对策

    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

    张利国冷浪平杨胜苏林曦...
    181-18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了规模经营视角下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交互效应。研究发现:①2010-2021年,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增长态势。②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均能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两者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在效率提升过程中是"相得益彰"的共赢关系。③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邻近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据此,提出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土地流转体系协同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好农业规模经营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共同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杜蓉柳思维冯佑帅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9-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中介和空间溢出视角探究了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农村居民消费和数字乡村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乡村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从消费层次看,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影响明显,对享受型消费的提升作用微弱;从分区域看,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③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而间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据此,提出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健全数字技术与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加强地区间协同发展和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消费的外部性效应的对策建议。

    数字乡村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收入空间溢出数字技术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