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地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

樊杰

月刊

1000-8462

jjdl1981@163.com

0731-8558471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青园路506号

经济地理/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地理》杂志系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为办刊宗旨。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栏目有: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中学地理教师。有英文目次和中英文文摘。发行到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陆大道先生为中科院院士。杂志荣获第一、第二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奖、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来源期刊。杂志近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市域数字经济创新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左万水古恒宇周麟沈体雁...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6-2020年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据,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对比全部创新活动,探讨了中国的数字经济创新活动时空格局特征,并从知识生产函数视角构建空间面板数据引入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日益成为创新活动中的重要领域,并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平衡特征,空间集中度相对全部创新活动更高;②数字经济创新水平与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正向耦合关系,中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是引领数字经济创新的主要力量;③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受到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活动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大学、数字基础设施等非流动性要素仅对本地数字经济创新具有促进效应,而知识、人力资本等流动性要素的促进作用还会溢出到邻近城市.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创新格局、完善创新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变为发展效能的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创新发明专利知识溢出空间杜宾模型数字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

    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及其时空演变

    卢福财钟诗韵
    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数字产业集群演化视角出发,结合区位商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中国302个城市中识别出36个数字产业集群;同时综合运用动态改进理想解法首次测算了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并通过整体与维度分析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和分布动态.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②支持度及其增长率最高,是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压舱石";关联度增长率最低,是最具潜力的发展点.③区域差异呈微弱缩小趋势,主要源自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④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稳定性和俱乐部趋同特征.从趋势预测来看,中国数字产业集群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但近邻水平越高越影响本地发展水平向高值集中的趋势.因此,要创新数字产业集群合作模式,探究兼顾异质性与长效性的协调发展路径和完善区域间关联互动机制,以保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目标的实现.

    数字产业集群识别动态评价方法区域差异创新链与产业链协调发展

    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任世鑫李二玲邓晴晴赵金彩...
    12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国4119家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热点分析及Tobit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低密高疏—区域差异显著—集聚特征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总体样本企业及分类作物种业企业密度空间表现出"异质性—多核心"特征,冷热点区集中连片且分层明显.③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产业基础、城市综合实力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且深度依赖于地形、气温和降水等自然条件.④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主要分布于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优势明显、自然条件适宜的粮食主产地,综合实力强、规模等级高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以及创新要素集聚效应突出、创新产出规模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

    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空间格局集聚特征粮食主产地创新中国

    海洋牧场产业创新多重网络的演进特征与作用机制——以烟台市为例

    王淑婧李俊峰韩会然
    13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了产业创新多重网络的理论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以及实地调研方法,探讨了烟台市海洋牧场产业创新多重网络的演进特征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单网存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特点,多网逐步交织互嵌,形成一体化且立体化的多重网络,并以开放的状态不断拓展多维产业边界,形成多产融合、边界模糊的复杂创新网络系统;②多重网络主体数量与类型不断增多,联结通道更加密集,联结方式灵活多样,创新源网络最易突破本地空间,资本传导网络以经济发达城市为首展开异地拓展,而生产网络则较难突破本地空间;③烟台海洋牧场产业发展初期更加依赖政策与资本,资本网络是海洋牧场嵌入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进入现代化转型阶段后,创新源网络作用增强,成为多重网络的主导网络,生产网络在承接创新力的同时倒逼创新源网络不断产生新的创新力,并由政策再次推动资本流动产生传导作用,形成更高层级的产业创新循环.

    产业创新多重网络海洋牧场海洋渔业创新源烟台市

    中国柑橘产业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毛海欧杨楠楠祁春节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6-2021年市域尺度柑橘生产数据,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中国柑橘产业空间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柑橘产业空间整体呈现"Z"字集聚特征.主要包括湖北宜昌和广西桂林2个较高的密度核心区,川渝、赣南和漳州等中低密度核心区及其密度核心区向周围辐射扩散形成的片区.②研究期内中国柑橘产业空间分布存在失衡问题,即华东地区柑橘产业收缩过快,西南地区未能形成较好的产业发展条件,使得柑橘产业在中南地区高度集聚.③单因素因子探测结果表明,自然因素是中国柑橘产业空间分布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双因素交互探测结果显示,自然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呈现趋弱态势,而其他3种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呈现增强特征,说明在自然资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生产要素供给、产业支撑条件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柑橘产业空间集聚.

    柑橘产业生产集中度核密度分析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农村抖音网红发育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张改素于佳甜马芳芳丁志伟...
    1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农村抖音网红数量、销售额、粉丝量构建发育水平综合指标,运用类型划分、核密度和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抖音网红发育水平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整体空间差异看,农村抖音网红呈现"一主两次两节点"的空间集聚特征,主核心区位于鲁豫皖交汇及其邻近区域,两个次核心区分别位于郑许地区以及连云港、宿迁和徐州的交界处,另外在重庆和四川南部形成两处中等密度核心节点.②从类型划分与空间差异看,短视频类和非带货类的高密度集聚区均位于重庆和以商丘为中心的鲁豫地区,视频带货类集中在宜宾、丽水及河南东部,直播类、带货类和直播带货类与整体基本一致但等级层次有所提升.③从位序—规模特征看,整体拟合曲线偏离理想状态,"头部"城市数量少且离散分布,"中部"城市数量多但层级不分明,"尾部"城市差距较大,出现断层现象.从各类型看,直播类、带货类和直播带货类的分布与整体相近,视频带货类较符合理想形态,而短视频类和非带货类则呈现明显的极化和断层现象.④从影响因素分析看,农村人口规模支撑下"草根达人"崛起和宽松的电商政策环境是影响农村抖音网红整体发育水平的主导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次之,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一般,但对于各类型农村抖音网红发育水平具有不同的解释强度.

    农村抖音网红发育水平空间差异农村电商政策电商发展水平

    合村并居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朱纪广胡长春李小建秦赛...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村并居能否兼顾农户的基本利益,直接决定着合村并居的成败.文章结合杨春社区案例,测度了合村并居前后农户福利变化情况,并对农户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和福利组成要素贡献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体上在合村并居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明显提升.其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社会保障和社会机会隶属度显著提升,但是居住条件和社会交往隶属度有所下降.②在各功能性活动指标的贡献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的隶属度权重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合村并居中,应重点提高农户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以及居住条件,同时还应关注农户的社会机会、生活环境以及社会交往.③合村并居要顺势而为,硬性推行合村并居,可能会适得其反.

    合村并居农户福利收入社会保障生活环境乡村振兴城镇化

    数字赋能乡村空间变迁的数字化治理转型

    丁波方叶林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空间治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空间治理过程,优化乡村空间治理模式.乡村空间具有乡村社会的结构特征,乡村空间变迁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结构变迁.文章以空间变迁为视角,构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的三重分析维度,分析乡村空间形态、社会关联和集体认同转变的数字化治理情境.研究表明:①数字化治理能有效应对乡村空间变迁的治理情境,即通过物理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意义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运作逻辑,推进乡村空间变迁的数字化治理转型.②乡村空间变迁的数字化治理路径主要是通过提升空间适应能力、空间治理能力和空间发展能力,推动村民生活的数字化增权、村庄治理的数字化赋能和村庄共同体的数字化再造,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共治.

    数字乡村建设空间治理数字赋能乡村空间变迁人口流动数字化治理

    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格局与影响机理

    陈坤秋周婧婧陈韵雅陈娇...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厘清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科学内涵的基础上,解构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具体形式,利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①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指在城乡地域系统内土地要素通过权属变更与功能转变实现价值转型的过程,土地征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占补平衡目的下的土地整治等是其主要形式.②2004-2019年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呈"先波动增长,后持续下降"与"东高西低,中高南北低"的时空格局.③中国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是市场驱动和政府干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农民非农收入和土地财政依赖促进城乡土地要素流动,而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有负向影响.④重新审视土地要素的多元价值,健全城乡统一土地市场与偏向乡村的土地要素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同时,城乡土地要素流动的时空异质性启示我们优化其格局与类型是未来科学决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土地利用城乡土地要素流动驱动机制城镇化土地财政乡村振兴乡村重构

    新疆农村土地流转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连宏萍马梓洲冯学芳
    193-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城乡关系的重点,农地流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12-2020年新疆58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农地流转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对新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中介效应和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农地流转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影响效应.②农地流转通过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资本深化3个作用渠道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其中,农业资本深化起完全中介效应,而劳动力转移的部分中介效应大于经营规模.③农地流转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效应,北疆区域大于南疆区域.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快农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转移就业,引导工商资本,发展农业金融,因地制宜推进农地流转,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地流转城乡融合发展经营规模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本深化土地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