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评论
经济评论

陈继勇

双月刊

1005-3425

027-68753012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经济评论/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方面的科研论文、评论、调研报告等。既重视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也重视应用经济学、新兴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栏目: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有员、经济部门管理人员和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基于人力资本的调节视角

    艾阳宋培李琳白雪洁...
    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劳动收入份额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从而内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机制.定量模拟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高低.进一步基于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发现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但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够驱动数字经济发挥兼顾结构转型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的效能,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检验表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人力资本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存在不平衡特征.本文为充分挖掘数字经济潜能,强化人力资本引领作用,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提供启示.

    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劳动收入份额人力资本共同富裕

    低碳转型会加剧技能溢价吗?——来自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梁栋刘宇陈博洋张硕...
    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将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劳动力工资差距也将在变革中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基于2007-2020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能够刻画城市工资差距的技能溢价变量,并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试点政策对城市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会显著降低技能溢价,这一结论在进行处理效应异质性、平行趋势、安慰剂等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通过需求侧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加剧了技能溢价,供给侧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机制则对技能溢价表现为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工业基础及高低劳动力技能的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低碳转型进程中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技能溢价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渐进双重差分

    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市场势力

    姚博
    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加成率视角,考察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市场势力提升,这主要源于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效应大于竞争效应,最终导致企业加成率提高.就创新效应而言,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要素资源配置,产生信息技术溢出影响,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市场势力和竞争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竞争程度行业、低融资约束程度行业以及高信息化程度企业、大规模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市场势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于促进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信息化建设市场势力创新效应竞争效应

    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结构转型了吗——基于超边际一般均衡视角的研究

    王成刘渝琳
    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以新质生产力高质量、高科技、高效能的核心表征为出发点,构建了传统生产力、传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演进的非对称内生分工演进模型.研究发现:内生分工演化下传统-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跃升发展将促进人均真实收入及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大幅提升,为就业结构转型提供经济支持.进一步研究发现: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市场均衡结构演进,中高端就业规模呈跳跃式增长且随交易效率提升而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中低端就业人员向中高端就业演化.此外,降低新质生产力固定学习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将有力助推市场均衡结构的演进,摆脱以传统生产力为主导的就业结构失衡,削减低端就业人员占比.本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新质生产力分工演进交易效率就业结构转型超边际分析

    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基于共享发展视角

    肖有智张晓兰刘欣
    7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使用201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内部管理层与员工平均薪酬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平均薪酬的差距显著下降,员工能够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降低国有企业和高管超额薪酬较高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作用更加明显,但是会扩大设立数字技术管理岗位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潜在机制的讨论发现,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改善行业整体经营水平、提升员工权利、制约管理层权力,从而缩小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的平均薪酬差距.本文为我国更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新质生产力内部薪酬差距共享发展员工权利管理层权力

    高铁网络如何促进城市间合作创新——基于高铁网络通达性与合作专利的实证分析

    吕爽孙铁山张洪鸣
    9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2008-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对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铁路出行时间数据集以及城市间合作专利数据集,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讨论高铁网络通达性的提升如何促进城市间的合作创新.研究发现,高铁网络通达性提高了城市间的合作创新产出;在城市关联视角下,高铁网络通达性通过促进城市间技术关联和市场关联程度的提升,作用于城市间合作创新产出;但高铁带来的网络通达性的提升对城市间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以及城市是否直接接入高铁网络均会对此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完善区域创新格局、优化高铁沿线城市分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高铁网络通达性城市间合作创新技术关联市场关联

    数据要素市场赋能数字产业创新——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赵放蒋国梁马婉莹
    10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数字产业创新活力是提升我国数字竞争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环.本文将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高了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且随着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促进效果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主要通过加速数字产业集聚和强化政府数字治理,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第三,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发展水平较低和创新环境较差的省份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强于数字发展水平较高和创新环境较好的省份.因此,未来应加快培育统一规范的数据要素市场,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持续赋能.

    数据要素市场数字产业创新数字产业集聚政府数字治理

    数字经济发展何以塑造城市网络——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

    易恩文姚常成杨慧玲
    12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社会分工视角下从技术和组织两个层面考察了数字经济塑造城市网络的理论机制,并匹配201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上市公司"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网络中心性,这一结论在考虑指数测度误差、内生性问题以及外生政策冲击等因素后依然成立;相较于吸引外部投资,数字经济增强城市对外部城市进行投资的效果更甚.机制检验表明,深化社会分工是数字经济加强城市网络经济关联的重要路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和多中心空间形态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网络中心性的边际效应.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网络不仅要重视平台分工网络构建,更要加快推进政务互联互通与网络型城市群建设.

    城市网络中心性数字经济社会分工城市群

    信号传递模型下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研究

    徐雷张欣钰刘蕊
    14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政策则是构建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石.本文对事后奖励性激励政策和事前普惠性补贴政策这两种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研究发现:当经济陷入低质量均衡时,激励政策能够以更小的成本突破这种均衡,但对收入公平产生较大影响.当经济中的均衡无法自我维持时,实施补贴政策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均衡的维持,并对收入公平提供更好的保障.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经济中存在无效投资劳动者,补贴政策的成本将显著上升,此时需要引入一个甄别机制使补贴政策能够恢复高效率运转.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境况,从鼓励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投资这一人才政策的根本目的出发,地方政府事后奖励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应被普惠性补贴政策逐渐替代.

    人才政策信号传递模型激励政策补贴政策

    投稿指南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