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经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经评论
产经评论

张捷

双月刊

1674-8298

CJPL2010@126.com

020-85222798

510632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产经评论/Journal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块化网络化企业的初次分配范式与最优剩余分割占比: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例

    肖曙光吴涛洪宁宁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微观基础,而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关键又在于科学界定企业剩余分割占比,从根本上均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激发两者积极性.当前,产业分工协作已由产业间分工协作、产业内分工协作向产品内分工协作转变,模块化网络组织(含模块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及规则设计商)已然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流形态.运用博弈论及仿真方法研究一般企业及三类专精特新企业的最优剩余分割占比问题,结果显示:(1)企业剩余最优分割占比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讨价还价的动态博弈结果,重置成本、资产专用性和风险承受(意愿和能力)是影响博弈进程与结果的关键因素,这三种关键因素的动态强弱变化导致三类专精特新企业最优剩余分割占比存在很大差异.(2)专精特新模块制造商内部分配是物质资本主导下的"资本雇佣劳动"传统初次分配范式,其人力资本所有者分配的企业剩余最优分割占比处在0~0.5区间,具体呈正偏态分布,最优占比众数远小于0.5.(3)专精特新系统集成商内部分配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主导下的"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并存"新型初次分配范式,其人力资本所有者分配的企业剩余最优分割占比呈正态分布,最优占比众数接近0.5.(4)专精特新规则设计商内部分配则为人力资本主导下的"劳动雇佣资本"新型初次分配范式,其人力资本所有者分配的企业剩余最优分割占比处在0.5~1区间,具体呈负偏态分布,最优占比众数远大于0.5.因此,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在模块化网络组织中的位置和形态,采用合适的初次分配范式和企业剩余分割占比.

    专精特新企业初次分配范式企业剩余最优分割占比模块化网络组织

    新技术供应风险下预算约束制造商投资上游供应商的决策研究

    李秀峰张震
    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新技术行业竞争形势进一步分化和扩展,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制造商通力合作共创产品价值成为新产品研发成功的关键.从上游供应商新技术研发不确定性引发的供应风险问题出发,研究预算约束下制造商投资供应商的资源最优分配策略.首先,构建上下游技术互补性下的研发成功率函数,分析技术成熟度、供应商单位创新努力成本以及下游制造商资金支持对上游新技术研发成功的影响.其次,构建投资、研发创新以及产品上市三个阶段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博弈模型.研究表明,供应商新技术研发成功率总是随着资金支持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单源投资模式下,制造商将全部预算资金投资给上游供应商以实现最大的新技术成功率;而在分散化投资策略下,制造商倾向于在较小预算下投资全部资金给研发效率更高的供应商,仅在较大预算时,才会将资金平均分配给两家供应商;比较单源投资和分散化投资策略发现,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分散化投资需要更多资金,即相同资金约束下,制造商更倾向于只投资一家供应商.由此得到政府支持制造业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制造商的信贷支持以及应用新技术辅助制造商投资决策等政策启示.

    新技术供应风险预算约束投资决策研发合作

    信息化冲击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来自年报文本挖掘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经验证据

    王亮张宇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其是否会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视为信息化冲击的准自然实验,检验信息化冲击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文本挖掘方法,从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年报中提取信息,测算企业年报内容可读性指标,以反映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然后,基于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和地级市匹配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化冲击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所产生的信息化冲击会显著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机制分析表明,信息化冲击通过强化外部监督和改善内部治理的途径,改善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此外,异质性检验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所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提升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红利,赋能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内部治理外部监督

    人才政策支持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黄依婷杨永聪梁晓仪
    4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人才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范式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人才政策支持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缓解与人才集聚效应在人才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的中介作用.(3)异质性研究表明,从政策类别上看,评价、激励类人才政策工具比引进、培养类人才政策工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从企业特征和地区特征上看,人才政策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效应在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及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可从人才政策支持角度探索和识别激发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机制,加快形成数字化发展新格局、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企业创新数字经济人才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井辉江可慧
    6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推进创新、提升绩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运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编排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考察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商业模式创新在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和技术吸收能力强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认识数字技术应用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提供了 一个新解释,也揭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提升的潜在路径.

    数字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吸收能力企业绩效

    高管中"她力量"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徐斯旸蔡丹仪项后军
    8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管团队中"她力量"的企业治理效应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基于200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女性高管参与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董事会会议效率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女性高管参与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董事会会议效率强化了女性高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女性高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高风险承担的企业中,且只有当女性高管拥有一定话语权时,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才得以体现.基于此,企业可适当打破女性高管晋升途径中的隐形天花板,灵活运用女性高管的特质和能力,并充分重视董事会会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治理效应,提高会议效率,使之发挥实质性作用.

    女性高管企业风险承担董事会会议效率风险偏好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合理占比的理论探讨

    吴晓琪谢志岿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然而关于制造业的合理占比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及统一的测算标准.应用计量统计方法的测算结果显示:在新发展格局下,为保障内需,我国制造业占比应长期维持不低于26.6%,这是制造业占比的底线值;为满足就业及国际市场需求,需增加制造业占比3.7个百分点,那么满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应保持我国制造业占比不低于30.3%.目前我国制造业占比已逼近临界值,应采取符合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以维持制造业合理占比的稳定.

    制造业占比产业空心化合理值测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产经评论》2024年主要选题参考

    112页

    服务业综合改革与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

    陈秀英刘华杰刘胜
    11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业体制机制滞后日趋成为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但既有研究对如何通过治理制度变革激发服务业新活力的讨论仍较为匮乏.借助中国上市企业匹配数据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显著提升了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且主要基于缩减企业员工冗余来实现.进一步地,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政策效应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拥有较大员工规模的企业、区域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所处行业垄断程度高的企业、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和管理者短视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服务业综合改革能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润灌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的升级效应以及增强劳动力市场厚化效应来改善服务业企业的员工配置效率.制度创新变革赋能了企业员工配置结构优化,因此,应深化我国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形成服务业厚劳动力市场.

    服务业综合改革服务业企业员工配置效率双重差分法劳动力市场厚化效应

    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与企业杠杆率

    赵瑞丽马彪金晓梅
    12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去杠杆是防范和化解重大债务风险的关键举措,而利用实体经济的力量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积极稳妥地降低企业杠杆率是新时期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方向.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影响企业去杠杆的方向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贸易方式、不同行业企业去杠杆都有积极的影响.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由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带来的盈利能力提高、外资弱化效应以及商业信用增加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因此,政府和企业可从市场角度特别是企业自身竞争力提高方面探索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路径.

    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企业杠杆率盈利能力商业信用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