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经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经评论
产经评论

张捷

双月刊

1674-8298

CJPL2010@126.com

020-85222798

510632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产经评论/Journal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经济地理视阈下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与区域异质性

    皮特·艾格郭益蓓
    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系统探寻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国内外现有探讨不同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利用空间拓扑结构分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不同层级驱动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发现,经济集聚所产生的劳动力流动、高技能人才集聚以及规模经济形成了创新效应,从而驱动企业乃至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区域内部来看,集聚规模、市场准入程度、生产要素可得性、全球价值链定位等因素塑造了区域差异化的集聚模式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异质性影响.从区域外部来看,集聚区内部溢出效应与区域间外部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在当前世界区域结构大变革的新时期,应重视数字化过程中空间经济结构演变与新质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关系.

    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

    供应链网络位置与企业生产效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刘胜罗君愉吴亮
    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而供应链的网络位置直接影响了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状况,因此,研究供应链网络位置特征及其微观经济效应具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上探讨供应链网络位置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依据企业主要供应商与客户信息构建时间维度上的供应链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点度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度作为企业供应链网络位置的特征指标,实证检验供应链网络中心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网络中心位置优势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体以促进企业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及降低经营成本为渠道机制.此外,企业的协同动机、战略距离、供应链距离、信息效率、合作倾向及管理者战略眼光等特征会带来差异化的影响.厘清供应链网络对微观企业发展的影响机制,能为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及依托现代化供应链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供应链网络位置网络中心度全要素生产率协同合作

    企业年龄如何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边际:"老当益壮"还是"老气横秋"?

    祝树金陈贺
    4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下,微观企业的行为逻辑与其内部特征密切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亦是如此.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年龄视角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差异化表现.结果显示:越年长的企业采用的数字化技术越单一、应用程度也越低.机制分析发现,年长企业在发展上往往更保守,更多地分布在数字化转型条件不占优的行业,运营管理效率更低,从而牵制其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具有政企关联的企业并不会因为年长而减缓数字化转型.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城市范围内存在破窗效应,即企业会模仿同一城市内数字化转型"老气横秋"的企业.因此,应将企业年龄特征等既定差异内置于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建设规划中,更科学合理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企业年龄保守倾向同群效应破窗效应

    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朱春燕张鑫
    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以省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政府建设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政府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政府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动态效应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强度、优化营商环境和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应充分借助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政务服务的契机,促进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激发地区创新活力、优化要素结构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效带动机制.

    数字政府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产业结构升级多期双重差分法

    数字赋能、制造业集聚与企业成长

    杨冉张亚龙赖明勇
    8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企业成长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切入点,先通过理论分析论证数字制造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然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制造业集聚能够助力企业成长,但不同约束条件下数字制造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高产业关联度地区企业从数字制造业集聚中获得的收益更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制造业集聚通过构筑数字劳动力蓄水池、增加数字要素投入和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助力企业成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制造业集聚的企业成长效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并裂变为负向的本地化特征.因此,应打造良好的数字产业集聚生态,促进数字产业的跨区域交流互动,全面认识数字制造业集聚作用于微观企业的路径,推动企业成长.

    数字制造业企业成长数字劳动力数字要素数字技术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基于参股混合度和深入度视角

    郭婷王彦凤李慧
    11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参与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本的参与能否带动民营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是当前亟待探究的问题.基于2013-2021年中国民营上市企业数据,考察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发挥了带动作用,国有资本参股提升了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且民营企业中的国有股东越多、持股比例越高,对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带来的资源效应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大、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减弱.进一步拓展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资本参股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市场价值,使民营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应多方面关注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入国有资本,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源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有资本参股社会责任融资约束市场价值多期DID

    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健康水平

    李磊何艳辉王小霞
    12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就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个体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劳动力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健康水平,从就业技能结构来看,其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力,即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健康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通过劳动力再配置、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影响劳动力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低技能劳动力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女性、35岁以上以及低风险行业劳动力.因此,面对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抓住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擎新动力,推动劳动者实现岗位转换,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挥机器人应用对就业性别平等和劳动力健康的促进作用.

    机器人应用劳动力健康劳动力再配置收入效应工作时间

    扩大外需能撬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吗?——基于劳动力资源错配视角的解析

    李文秀黄宗启
    14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大外需能否有效带动内需增长,进而顺利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取决于微观企业的自身努力,还与宏观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有着紧密联系.中国以劳动力资源充裕而资本稀缺的经济体角色参与世界贸易体系,因受制于劳动力要素和劳动力配置结构失衡,其双循环的实现必然受到影响.基于此,从劳动力资源错配的视角探讨扩大外需是否能撬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结果显示:(1)外需扩大对内需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会随着开放程度的深化而加强,这种促进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结构更为合理的东部发达地区表现更为明显.(2)扩大外需短期内虽可以拉动内需,但缺乏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的增长将以劳动力资源错配加剧为代价,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以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为基础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突破"多重困境"的新时代策略.

    外需波动内需增长劳动力配置资源错配双循环

    学术动态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