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林凌

双月刊

1006-012X

028-87016562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内

经济体制改革/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辟有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产权改革探讨、宏观经济管理与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股票与证券、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学家改革思想介绍等。适合经济研究人员和经济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贸易限制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鲁慧鑫冯宗宪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数据,分析数字贸易限制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限制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领域限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最大,电子交易限制、知识产权限制以及其他限制次之,支付系统限制不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受数字贸易壁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扩展分析表明,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受数字贸易限制的消极影响越突出。基于此,应适度放宽数字贸易限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数字贸易限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绿色低碳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吴志祥李兴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结合文本分析方法识别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实证检验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转型成本,同时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和促进行业竞争,从而助力转型企业实现经济和环境目标双赢;绿色低碳转型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绩效提升作用明显,而对非国有企业、其他行业企业的财务绩效提升作用更强,相较于其他地区,对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提升效应稍弱。因此,需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制定差异化财政政策和规制措施,引导更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巴黎协定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利益相关者PSM-DID

    中央银行政策调控的目标优化与权重管理——兼论实体经济波动与政策信誉的重要性

    田方钰刘达禹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体经济波动与政策信誉均是中央银行关注的重要目标。面对当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央银行如何在实体经济目标与政策信誉间分配权重成为了亟待阐释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央银行的名义利率调整主要是盯住剔除食品价格的CPIf和伪产出缺口,而不是盯住产出缺口等现实中不存在的变量;对于通货膨胀而言,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区间调控意愿,即只要通胀偏离不超出一定范围,政策利率一般不随之变动,至于产出端,中央银行的容忍度则相对较低,通常会采取即时调控,并具有强烈的规避经济收缩意愿;相对于政策信誉成本,实体经济波动成本仍是货币政策成本的核心来源。据此,货币政策调控应赋于实体经济更高的权重,提高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效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调控偏好福利损失成本政策权重分配

    政府间事权划分与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基于县级财力均等化效应的研究

    张立承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RE指数、基尼系数及其按收入构成分解方法考察2019年设立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东中西区域层面,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对县级财力均等化效应显著,在边际效果上强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反映出增加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规模能够更好地推动基层财力均等化。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主要体现为省际间差距缩小,但省内差距缩小并不明显,反映出中央对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比省对下转移支付分配的均等化政策目标更明确,政策执行更为有力。从区域层面来看,中部省份省对下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为显著,而东部发达省份和部分西部欠发达省份在转移支付实施后县级财力差距不降反升。据此,应完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政策,协调好财力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中央对省和省对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一致性、一般性债务与政府财力的匹配性。

    事权划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

    存贷比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高嘉璘王雪标高西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存贷比监管政策对于防范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2010~2020年6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探究存贷比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贷比的提高能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存在资本充足率、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中介效应;当资本充足率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当同业资产、影子银行业务为门槛变量时,存贷比降低银行风险呈"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影响。鉴于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存贷比作为流动性检测指标的监管,鼓励商业银行构建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同业资产以及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控,从而提升金融监管效果,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存贷比银行风险资本充足率同业资产影子银行

    中国渐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再探讨——基于LPR改革与利率完全市场化模拟的对比研究

    徐宁丁一兵刘文轩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路径为基础,通过DSGE模拟仿真以及TVP-VAR时变分析,重新考量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LPR改革等市场化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及其有效性,但会降低财政政策效率。此外,基于现实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向实体经济进行传导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效率衰减,这再次表明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操之过急。LPR改革是在当下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经济复苏偏弱的背景下,中央银行稳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权宜选择。因此,应持续深化LPR改革,培育存款端的市场化基准利率,确保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LPRDSGE模型TVP-VAR模型

    后工业化阶段的资产升值、内需扩张与经济增长

    陆江源曾兆祥
    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工业化阶段,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分化现象。从需求端对各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内需扩张动力的不同是导致各国增长分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与内需扩张有较强联系,美国居民收入占比低、贫富差距大、居民加杠杆少,但居民消费增长最为强劲,主要是由于居民资产增长的财富效应。美国居民在获得可支配收入以后消费支出的倾向很高,这是因为美国居民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得财富效应。美国内需扩张对资产升值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而日本居民资产出现了长期持续的贬值,这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很低。为此,我国应通过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升股市作用、发展新型要素资产等,加快推动居民资产回到稳定增长的通道,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资产升值扩大内需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增长分化

    环境保护抑或贸易保护: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分析

    孟猛郑昭阳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GTAP-E模型在系统评估《巴黎协定》缔约方自主减排基础上,进一步模拟分析了欧盟征收碳关税、美日欧形成碳关税联盟以及发展低碳技术对中国的产业、贸易和福利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为践行自主减排承诺付出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下降等经济成本,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相对"环境保护"而言,碳关税对相关产业的"贸易保护"效应更显著;如果美日欧形成碳关税联盟并以此作为针对中国的政策工具,中国经济可能要承受一定的负面冲击;中国发展低碳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自主减排和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与碳排放标准的制定;扩大国内碳交易范围,加快探索碳税立法;大力推动低碳技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巴黎协定碳关税GTAP-E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刘灵辉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时,由于"自动续期"的执行规则存在模糊性,致使住宅拥有者可能会因续期费用过高、地上建筑物的剩余使用寿命不长、续期后房产内在权利受限等诸多原因而选择放弃续期。因此,摸清影响续期意愿的多维因素就尤为重要。基于外业调研问卷,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受访者的续期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可续期年限以及"自动续期"后,房产的装修权、修葺权、重建权、继承权得到保障的程度,与续期意愿呈正相关;需要缴纳的续期缴费数额以及"自动续期"后,出售权得到保障的程度与续期意愿呈负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处于工作状态、家乡所在地为城镇、家庭在农村没有住房,续期意愿越高;已婚的受访者续期意愿越低。据此,未来应完善和细化"自动续期"制度,科学确定续期年限和续期费用缴纳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动续期"后住宅拥有者对房产享有的各项权利;妥善处理在住宅拥有者放弃续期权时的后续遗留问题。

    住宅建设用地土地出让期限届满自动续期续期意愿

    数据要素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增长吗?——基于森林机器学习的分析

    于柳箐高煜
    175-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2~2019年中国省际层面30种投入要素,采用因果森林和随机森林方法实证检验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效应、贡献、边际报酬规律以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投入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增长;在影响制造业增长的众多要素中,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和贡献率较高,数据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制造业增长贡献显著;当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制造业产出的增长幅度随着数据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下降,表明数据要素在制造业增长中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挖掘能力的提升增强了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效应。鉴于此,应加快完善数据产权、交易、公开等制度,着力培育高效、有序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同时,优化数据劳动供给、增加数据资本投资、提高数据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要素制造业随机森林因果森林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