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崔月琴

双月刊

0257-2834

0431-85166970 85168749

130012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以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倡导学术观点创新、学术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努力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论平台。在办刊上注重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既倾心探索学术理论,又密切把握时代脉搏,追踪学术热点,关注理论前沿,走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以高雅的学术品位和严谨的学风,在学术界和期刊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数量经济理论及应用"等特色栏目和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政府治理"等专题栏目,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努力把特色专栏办成反映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沿阵地,根据学术热点和时代特点不断推出专题栏目。学报遵循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倡导潜心钻研,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严谨学风,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刊发了一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不仅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还多次获得各种期刊奖项。1995年在首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提名奖";1999年、2002年连续两届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多年来连续获得"东北三省优秀社科期刊"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的荣誉称号;2004年在"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期刊。尤其是在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建设工程中,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于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基于"普遍文明形态"的世界历史书写范式

    吴宏政郭蓉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命题.马克思在其世界历史理论中创立了基于"普遍文明形态"的世界历史书写范式,这一范式为当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奠定了世界历史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更替过程,即从阶级社会的"特殊文明形态"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最后一个"特殊文明形态",把各民族的矛盾推向了极端,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普遍文明形态"的真正确立.

    普遍文明形态世界历史马克思书写范式

    重审西方思想"古今之变"的实质与出路——以《逻辑学》对柏拉图主义的重构为例

    庄振华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方思想"古今之变"问题,更重要的不是论定"变好"还是"变糟"(那样很可能导致以局部性史实覆盖甚或替代历史的根据与未来),而是寻找西方文明在深层次维系其生命力的东西,即在现代转化并延续其核心理念的方式.黑格尔《逻辑学》对柏拉图主义的重构是展示这种方式的一个典型样本.该书的存在论表明"一与多"在现代失去了古代那种纵向建构层级宇宙的潜力,被转化成了横向的相互嵌合关系,因为单纯的"有一"并不能证明"一必然统摄多",但真正能统摄多的一并非不存在,而是要到概念论中去寻找.本质论展示了现代生活在"反柏拉图主义"的假象之下艰难施行一种特殊的柏拉图主义(即突破这种生活方式固有的封闭化趋势而回向宇宙秩序)的可能性.概念论则表明宇宙秩序在现代世界如何连贯性地主动呈现.黑格尔这种"接纳并穿透现代性"的思路可以成为我们在现代性中寻求突围的一个首要参考对象.

    古今之变黑格尔柏拉图主义现代性《逻辑学》

    从"羁旅者"到"我思":中世纪晚期思想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革命

    雷思温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笛卡尔的"我思"和康德的先验哲学为代表,近代哲学完成了"哥白尼革命"的主体性转向,树立了 自我意识在重构世界秩序中的奠基地位.事实上,"我思"的出现与从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学中发源的"羁旅者"概念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刻画了羁留于尘世的朝圣者,其在中世纪晚期思想的发展中逐步获得了 自立性和主体性,从而为"我思"的诞生做好了准备.羁旅者含义的这一转变,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存在概念与基督教神学的不相容.两者的结合导致上帝的超越性与内在性发生矛盾,致使上帝的内在性移交给了人类心灵的内在性,由此出现了"内在性的下沉"现象,这为人类心灵内在秩序的确定性提供了前提.在上帝超越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羁旅者也随之逐步转变为主体性的"我思".

    羁旅者超越性内在性我思存在

    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与企业绿色发展

    史本叶杨馥嘉
    3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探究价值链嵌入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合并数据,结合中国区域间非竞争投入产出表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探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机制,考察深度参与国内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困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大多数样本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尚未达到拐点,主要表现为加剧污染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能够通过污染前端控制角度的绿色技术进步渠道和末端治理角度的污染治理投资渠道作用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提高国内价值链参与度有助于企业摆脱全球价值链嵌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困境,使倒U型曲线更加陡峭,拐点左移且整体下移,促进绿色发展.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发展格局下合理调整价值链嵌入策略,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共赢提供有益参考.

    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污染排放强度绿色技术进步绿色发展

    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

    王广亮唐博昂
    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10年出台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区别于单纯的促进还是阻碍的争论,文章还关注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对绿色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显著挤出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挤出路径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减少和企业的环保补助减少;2)挤出效应对于所在区域法律环境更为严格、公众关注程度更高、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的企业更为明显;3)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挤出的是企业的绿色创新泡沫,反而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和质量.研究结论为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佐证,也为环境规制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创新创新质量创新效率

    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功效检验: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张鹤王一森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是稳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在借助有向无环图(DAG)识别变量间同期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包含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甄别宏观政策行业调控的短期极大响应与长期累积效应,据此得到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行业效应的经验特征与实践方向.研究表明:1)行业波动受到宏观政策同期调节较为有限.2)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短期对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行业关注不足,长期则由正向促进作用转为负向抑制作用.3)数量型货币政策短期对多数行业提振有效,长期虽然因行业属性出现分化,但整体呈现增强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具有相对优势,应在发挥好对实体经济调控成效的同时疏通对金融业的传导路径.研究结论可以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在行业领域的精准发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跨周期调节行业效应有向无环图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

    论知情同意在个入信息保护规范中的属性

    马新彦黄舜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法的要素视角观之,居于个人信息保护规范核心地位的知情同意之性质,应当属于法律原则.无论是《民法典》还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其中关于知情同意的规定,在体系逻辑上均遵循着如下脉络:知情同意背后潜藏的价值理念——作为法律原则的知情同意——涉及知情同意的具体规定.基于知情同意原则的规范份量,即其彰显着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尊重人格尊严与自由的根本价值、最能契合个人信息权益的特质,以及其与其他原则间的上下级关系等因素,知情同意原则应当享有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基本原则的地位.在知情同意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范可以被划定为信息主体所享权利、信息处理者所负义务、国家机关所负职责的三元规范体系.

    个人信息保护知情同意法的要素民法体系

    论违约行为侵害入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

    朱晓峰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996条是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可以作为合同相对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要规范发挥作用.该条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在体系定位上构成违约损害赔偿的例外,本质上仍属侵权损害赔偿范畴,与《民法典》合同编第583条、侵权责任编第1183条等规定的损害赔偿,共同构成现行民法上的精神损害赔偿体系.该条在规范作用的发挥上以具体侵害行为同时符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为前提,与第1183条及第583条等在规范适用上构成竞合关系.若受害人选择依据第996条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那么在解释上应当将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判断置于侵权损害赔偿规范体系内展开,原则上不受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限制,以贯彻立法者通过该条强调充分保护人格权并适当兼顾行为自由的平衡保护立场.

    人格权编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违约责任责任竞合

    金融规章对合同效力的裁判影响力研究

    牛安琪王轶
    11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违反规章而产生合同效力的争议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司法机关对金融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问题存在着否定、排除和使金融规章借助公序良俗通道影响合同效力的三种裁判倾向,反映出左右摇摆的裁判立场.法院应坚持法律实用主义立场,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同合作、相互成就、形成合力.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在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更加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法院应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向金融监管机构出具司法建议.法院处理不同类型的金融规章影响合同效力案件的路径是:一是须以《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为依据展开,金融规章可作为判断合同是否违背公序良俗的重要依据;二是提炼金融规章的公序良俗类型,具有裁判指导意义的金融规章可分为金融机构内部监管、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监管和金融机构资产转让监管类型,由此构建金融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公序良俗类型体系,简化金融规章影响合同效力的推理过程,合法合理处理此类案件.

    合同效力金融规章类型化法律实用主义公序良俗

    四维嵌入: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

    蔡劲松董欣静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精细化治理是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关键路径.基于嵌入式治理理论,提出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嵌入式内在逻辑分析框架,以三个社区的差异化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践探讨.研究发现,精细化治理通过文化的嵌入式重塑、权责的嵌入式博弈、资源的嵌入式配置、技术的嵌入式规制,从文化空间、权责空间、资源空间、技术空间四个维度对城市社区进行要素赋权.应从文化引领、主体协同、资源整合、技术赋能维度出发,凸显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载体,构建权责统一的多方治理结构,统筹多源联动的资源下沉保障,强化精准安全的靶向技术支撑,不断健全优化社区治理体系,为破解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精细化治理方案.

    精细化治理嵌入式治理城市社区文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