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秦贵信

双月刊

1000-5684

jlndxb@vip.sina.com

0431-84532914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以反映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化学、农业应用物理、果树、蔬菜、园林、药用植物、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如《AGRINDEX》、《CABI》、《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均将本刊列为文献信息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湿热条件下真菌发酵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影响

    张丹丹窦森张一枫叶淑芬...
    1009-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还田是实现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固态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效果优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为研究不同湿热条件下固态发酵的玉米秸秆残留物的还田效果,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ck)、秸秆直接还田(CS)、温度25℃湿度70%(T25H70)、温度30℃湿度70%(T30H70)、温度30℃湿度60%(T30H60)和温度25℃湿度60%(T25H60)秸秆残留物还田,利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热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湿热条件下,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对土壤胡敏酸(H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湿热条件下的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使土壤HA结构向简单化方向发展,其中T30H70处理的(O+S)/C=0。686,H/C=1。268,T25H70处理I2920/I1620=0。78,失重高中比为0。87。发酵温度为25℃、湿度70%的秸秆残留物还田(T25H70)处理的土壤HA分子的脂族性增强、芳构化程度降低的效果最好。该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胡敏酸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发酵

    暗棕壤及白浆土林地土壤可蚀性因子的研究

    张琪王识然崔佳慧刘健...
    1017-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可蚀性(K值)是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指标,林地的土壤环境,正在人为扰动下发生变化。结合土壤侵蚀模型估算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受人为扰动较大的暗棕壤及白浆土林地土壤可蚀性变化规律。经测定辉南县土壤暗棕壤和白浆土有机质平均值分别为7。953 6%,3。686 7%,采用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级系统,辉南县林下土壤主要是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和黏壤土。利用诺谟公式对辉南县林地土壤可蚀性因子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种土壤可蚀性因子暗棕壤>白浆土。结合GIS手段确定退耕还林地块,退耕还林年限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即退耕还林年限越大可蚀性因子K值越小,土壤抵抗侵蚀的能力越强。

    暗棕壤白浆土林地可蚀性因子退耕还林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去除铜的最佳条件及影响因素

    贾岚冷粟王继红
    1024-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去除畜禽养殖业污水中的重金属铜,从畜禽粪便中筛选出1株能耐受重金属铜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从pH、菌体投加量、初始浓度、去除时间、温度等方面研究菌体去除铜的最佳条件,及主要污染物氮、磷、氯四环素等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去除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5、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菌体投加量8 g/L、去除时间90 min时,Cu2+去除率最高,为 76。1%。畜禽污水中氨氮在<80 mg/L时去除Cu2+效果良好,总磷对去除Cu2+无不良影响,氯四环素质量浓度为1 mg/L时,Cu2+的去除率<1%,加入氯四环素0。01 mg/L对Cu2+去除率产生影响。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体对Cu2+的去除机理表现为明显的表面吸附作用,细胞表面的羟基、胺基、酰胺基、羧基、磷酸盐等官能团都与Cu2+结合。综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处理畜禽污水中的重金属铜可以作为深度处理技术,用于处理氨氮浓度<80 mg/L的畜禽污水。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畜禽污水

    3种除草剂在玉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样品储藏稳定性

    冷金蔓张晟孙晓伟高玉雪...
    1032-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乙草胺、苯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在玉米中的残留量及储藏稳定性。样品经含0。3%甲酸的乙腈提取,以乙腈-0。1%甲酸+4。5 mmol/L甲酸铵+0。5 mmol/L氟化铵混合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再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3种除草剂线性良好(R≥0。998 3),平均添加回收率76。7%~102。2%,相对标准偏差1。2%~10。5%。在-10℃条件下,乙草胺、苯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在玉米残留样品中至少可以稳定储藏30 d;在-20℃条件下至少可以稳定储藏210 d。检测方法为乙草胺、苯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的残留检测与储藏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乙草胺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玉米残留分析储藏稳定性

    梅花鹿鹿茸提取物促进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神经细胞损伤修复的活性成分追踪

    赵鑫陈思李超华刘洋...
    1040-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不同方法将梅花鹿鹿茸提取物(Pilose anlter extracts,PAEs)分成不同组分,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筛选并确定PAEs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组分。提取PAEs,利用超滤离心、热处理的方法对PAEs进行处理,获得PAEs、PAEsH(热处理)、PAEs30(超滤离心分子质量>30 kDa组分),分别观察其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并进一步追踪分离。选择活性最强组分PAEs30进一步加热、酶解处理后得到PAEs30-H(热处理)与PAEs30-E(酶解),分别观察其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并进一步追踪分离,最终确定有效活性组分。结果表明:与MPP+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相比,质量浓度>0。5 mg/mL的PAEs、PAEs30可显著抑制MPP+对PC12细胞的损伤,其中PAEs30组分活性最强。对PAEs30进行热处理及酶解处理后得到的各组分对MPP+损伤的PC12细胞均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质量浓度≥0。125 mg/mL均可显著提高细胞的相对生存率。可见,PAEs中具有MPP+诱导神经细胞损伤修复作用的活性成分,初步鉴定为对热稳定、分子质量为10 kDa或35 kDa的蛋白类成分,这为后续的质量标准制定及提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鹿茸提取物活性追踪分离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超滤离心

    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2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精氨酸代谢及细胞自噬的影响

    苗婧李丰阳王婷婷张美娜...
    1049-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2(Cysteinyl-tRNA synthetase 2,CARS2)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精氨酸代谢及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RNA干扰敲降CARS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细胞内精氨酸等相关氨基酸代谢变化;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CARS2对MAC-T细胞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1(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 1,ASS1)、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rnithinetranscarbamylase,OTC)、精氨酸脱羧酶(Arginine decarboxylase,ADC)的表达或酶活力变化;用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RS2对MAC-T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表明:RNAi敲降CARS2后,MAC-T细胞内精氨酸、瓜氨酸的含量显著下调,胍丁胺的含量上调;ASS1降低,OTC表达量及酶活力均降低,ADC表达量及酶活力升高;同时发现CARS2可以调控MAC-T细胞自噬的发生。说明CARS2下调可以加速MAC-T细胞精氨酸代谢并促进细胞自噬的产生,CARS2可能是人工干预精氨酸代谢及其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

    CARS2精氨酸代谢细胞自噬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藏羚羊源丁酸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秦一峰秦思源李铭晗赵子毓...
    1055-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厌氧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从藏羚羊粪便中分离出多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技术,鉴定出1株丁酸梭菌FC36。为探究分离菌株潜在的益生功能,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同时采用体外试验对其益生功能进行研究,包括生长曲线与pH变化曲线测定、产淀粉酶与短链脂肪酸检测、耐受性能评估、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组大小4。4 Mbp,G+C含量28。53%,包含4 02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共注释到532个碳水化合物酶类家族基因、1 070个新陈代谢类通路相关基因、3 244个同源蛋白簇基因及2个细菌素编码基因。菌株FC36生长速度较快,可产生淀粉酶和多种短链脂肪酸,耐受能力强,对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综上,分离得到1株性能优良的丁酸梭菌,可为临床相关益生菌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丁酸梭菌藏羚羊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

    混养草鱼池塘中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特性

    杨明谢永德施永海徐嘉波...
    1066-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混养草鱼池塘中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特性,采用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 3种生长模型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研究,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估算了以上3种模型的生长参数,并综合应用校正决定系数(R2adj)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选出最佳适配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回归关系为W=0。012 83L2。959 5(R2=0。989 7),表现为等速生长(b=3)。依据R2adj和AIC检验结果,并根据生产实际得出Gompertz模型为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生长的最佳适配模型,其体长、体质量增长曲线方程分别为Lt=15。863 4e-e-0。023 6(t-52。629 9),Wt=45。798 1e-10。247 4e-0。023 6t;体长的生长拐点为52。6日龄,拐点体长为5。835 8 cm;体质量的生长拐点为98。6日龄,拐点体质量为16。847 1 g。因此,应用Gompertz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凡纳滨对虾在混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凡纳滨对虾混养草鱼赤池信息准则生长拐点生长特性

    牛骨胶原蛋白肽酒制备及对小鼠酒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苏桐刘柳吕秦川张洵铭...
    1074-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牛骨胶原蛋白肽酒对小鼠酒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测定几种生物活性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经筛选,牛骨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符合肽酒制备的感官基本要求。采用生理盐水、53%乙醇、牛骨胶原蛋白肽酒分别灌胃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并分析肝组织切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牛骨胶原蛋白肽酒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在组织病理学观察中,牛骨胶原蛋白肽酒组的小鼠相较于模型组肝损伤轻,说明牛骨胶原蛋白肽酒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牛骨胶原蛋白肽酒酒精性肝损伤抗氧化活性

    酶法提取葡萄籽油工艺及其大米水解蛋白复合乳液稳定性

    鄢明段方宇张莹赵玮...
    1081-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产葡萄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选择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pH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料液比1∶5,酶解时间5 h,酶解pH 11,酶解温度45℃。在该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1。98%。葡萄籽油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油脂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3。30%,82。04%。制备葡萄籽油/大米水解蛋白复合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粒径、乳液表面张力、乳液微观结构,评价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储藏7 d内葡萄籽油/大米水解蛋白乳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微观结构显示油滴粒径随储藏时间增加略有增大,总体稳定性较好。

    葡萄籽油提取工艺大米水解蛋白乳液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