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集美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集美大学学报
集美大学学报

施若谷

季刊

1671-6493

xbedu@jmu.edu.cn

0592-6182465

361021

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集美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校内外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本校教学改革服务,为福建教育兴省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宇宙教育与知识符号表征:对教育求真的挑战

    崔岐恩李倩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实境等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既扩展符号教育之边界,又与知识符号表征同谋,挑战了既有的教育本真追求.元宇宙教育通过创造沉浸式和互动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元宇宙教育存在潜在风险,即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知识符号传递工具,无法使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忽视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基于元宇宙教育与符号表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了本真与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估体系等一系列教育建议,以确保元宇宙技术与知识符号表征在教育中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创新者和终身学习者.

    元宇宙符号表征本真仿真像似符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与启示——以英国爱丁堡大学为例

    缪学超王思琦
    12-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设立,有利于从治理层面保障大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爱丁堡大学成立了英国第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并且在该机构引领下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丁堡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该机构主要通过引领确定型利益相关者落实可持续发展行动,为期望型利益相关者提供建议,以及激发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潜力等方式,协同各利益相关者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爱丁堡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前提,以充分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为行动逻辑,这对我国高校成立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门机构,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战略管理以协同各利益相关者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可持续发展机构利益相关者理论爱丁堡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安徽教育现代化的困境与突破——基于"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项目的分析

    吴颖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是促进长三角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步伐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但其重任之一在于补齐"安徽短板".通过实地调研和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安徽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仍面临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高且城乡差距拉大、学校育人环境及基础能力建设比较薄弱、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终身学习服务能力及教育供给水平偏低、教育教学质量及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要突破教育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安徽需要从精准投入、师资建设、特色发展、公平保障和监测评估等方面开展更多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多元化教育投入与分配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体系;推动高校分类发展,致力于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补齐继续教育不足,筑牢教育公平最后防线;有效发挥监测评估导向功能和政策调适作用.

    教育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监测评估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王树涛刘燕丽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使其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蕴含要素,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通过高质量教育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通过优质均衡教育缩小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通过打造文化精品提升国民整体精神富裕程度,教育有助于促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共同富裕.但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短板,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仍然严峻,教育对人民精神富裕度的提升仍显不足,需要在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公平正义格局、加强文化精品供给等方面进行破局.

    高质量教育教育均衡共同富裕机制机理

    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及其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殷世东陈思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学校教育育人方式的新路径,旨在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全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形成课程育人文化自觉和课程育人教学行为自觉,从而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其核心要义指向为谁培养人,指向课程综合育人,指向课程育人文化自觉.课程思政遵循教学教育性的原则、文化育人的整体性原则、培养"完整的人"的原则.作为新的育人方式,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即课程实施必须明示课程目标价值指向,秉承教学的教育性;坚守课程育人为本,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建构全课程育人体系,形成全课程协同育人文化自觉和教学行为自觉,从而达成课程设置的本然目的和应然目标.

    课程思政课程综合育人完整的人课程育人文化自觉

    学前教育劳动意蕴下新时代幼师的劳动价值及其实现向度

    阎乃胜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来审视学前教育,其劳动意蕴在于发展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幼师是学前教育的劳动主体,个性、人权、解放和自由是幼师劳动价值的表征、保障、实现条件和目标愿景,由此构成学前教育劳动意蕴下新时代幼师劳动价值的核心要素.为切实履行好学前教育的劳动使命,充分实现育人主体的劳动价值,幼师应做促进幼儿发展的"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为服务"的育人方向,遵循"四个相统一"的劳动原则,成长为"四有"好老师.这是新时代幼师劳动价值实现的四维向度.

    新时代幼师劳动价值

    儒家"仁"的创造转化与现代教师仁爱之心新释——基于思想史的考察

    李鹏举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一项"仁而爱人"的事业,仁爱之心是现代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在既有研究中,普遍将"仁"与"爱"等同理解,但这并不切合儒家思想之要旨,因此,如何以思想史中"仁"的创造转化为知识基础重新阐释现代教师的仁爱之心,纠正已有解释之偏,成为当前学界重要的理论问题.研究揭示,"仁"在现代转化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个人自我实现的内外部相互作用的社群主义趋向.这一新的范式赋予现代教师仁爱之心以全新的意义,它不是指教师内在的情感-心理状态,而是强调群体交流的社会实践属性,社群主义是其本质属性,对超越性的追寻是其根本精神旨归,反"儿童中心"是其价值坐标.这些是中国式现代教师职业区别于西方的根本特征.

    仁爱之心教师职业精神社群主义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研究路径与方式

    皇甫科杰李锦榕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代中国教育学重建式发展需要,"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路径与方式,突出了"自己讲""讲自己"螺旋式上升的学术自我意识,具体体现在:基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本然性、主体性与价值性探索出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教育生成"的研究路径,具体形成了主动深度介入的理论研究方式和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实践更新方式.主动深度介入的研究方式以"成事成人"为核心价值追求,具体为研究主体的主动参与和理论适度先行并持续浸入.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实践更新方式体现了"研究性或理论性""变革性或创生性""交互性"等特质.

    "生命·实践"教育学理实交互主动深度介入研究性变革

    基于活动理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系统

    蒋莹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社会文化理论解读大学英语课程与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双向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理论框架下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系统,课堂以教材的价值观内涵融入教学活动,课外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多元实践相结合,为系统提供不断的动力,发挥系统各要素的作用以达成语言、技能与价值目标.研究数据表明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英语技能并培养学生阐释中国文化的能力.研究旨在探索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从而培养文化自强能力的路径,并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常态化提供参考框架.

    文化自信自强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活动理论

    信创背景下数智赋能软件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颖苏锦河蔡国榕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信创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数智赋能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完善育人机制、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工程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信创产业需求紧密契合,为培养创新实践型高素质信创人才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信创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课程思政精准教学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