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孙福明

季刊

1008-889X

xbzs@jmu.edu.cn

0592-6181348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8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集美大学主办。该刊坚持理论性、实用性、信息性的原则。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产党宣言》中的斗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王咏怡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宣言》是蕴含斗争精神的战斗檄文,从斗争立场、斗争方式、斗争范围3 个维度呈现了斗争精神的主要内容,具有内在超越性和时代批判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引导正确认识-汇聚广泛群众-形成精神力量"的策略发扬斗争精神,启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斗争精神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斗争立场、坚持党的领导的斗争保障和坚持策略灵活的斗争智慧.

    《共产党宣言》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

    富民要赋志:低收入群体工作韧性对职业变换的影响

    邓玮常思颖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职业稳定性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其作用机理在于保持职业稳定性、减少工作流动率有助于技能的提升与工作职级的晋升,从而提升工资收入.以福建省X市H区新生代农民工为分析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年龄、婚姻、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对职业稳定性产生影响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在工作韧性对职业稳定性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组织学习通过工作韧性产生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潜在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贯彻"富民要赋志"的理念,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工作韧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工作韧性职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村规民约的完善路径

    沈协陈宇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规民约凭借其内生性、灵活性等天然优势,应当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功用.然而,通过对X市J区辖区内37 个村居走访调研发现,现阶段村规民约存在规范性、内生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加之当前乡村仍未向村民自治和规则化治理的趋势进行充分转化,导致村规民约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价值.基于乡村规则化治理的需求,应当优化落实村规民约效用发挥的乡村治理环境;同时,应当从生成路径、规范表达、实践内涵和规范面向等4 个方面对村规民约进行改造,推动村规民约的司法裁判功能重塑,注重村规民约对乡村治理特点的回应,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功能.

    村规民约乡村治理村居自治

    "空间"感知与"地方"生成:在线社群的媒介实践——基于F市某地缘微信群的考察

    黄林静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媒时代,人们对所在"空间"的感知受到媒介技术多方位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的地方性形成自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媒介技术的运作对"地方"生成的具体作用能够反映出当下技术对日常生活的逻辑式嵌入,以及技术与文化层面的深层互动关系.文章结合空间生产理论与"地方"理论,运用量化分析、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考察了一个基于地方归属感与文化认同而建立起来的地缘微信群,研究发现市民对这一在线社群的媒介实践呈现出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通过个人既有"空间"经验的书写与传播联通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通过创设新的"空间"经验联通当下空间与历史空间,达到强化"空间"感知的作用;其次,在重大公共议题中发挥信息发布中心与集体决策中心、构建行动联合体的作用,凸显地方性价值,加强了地缘微信群的凝聚力,生成了"地方",超出了传统线下社区的功能,重塑了人地关系,联结人与地方.

    "空间""地方"在线社群媒介实践

    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来自中国27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姜文辉张婧奕余欣圆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2004-2019 年中国276 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其所在城市的就业水平,相对于未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城市,该政策的推行使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就业水平平均增加约10.6%.从分区域结果来看,相比于沿海,内地自贸试验区对就业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从分时间结果来看,第 1 批自贸试验区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更突出,且随着自贸试验区设立时间的推移,其对城市就业水平的影响逐渐减弱.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的设立通过增加外资流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2 个维度提高当地就业水平.

    自由贸易试验区就业水平外资流入产业结构升级

    调节定向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情绪和机会评价的链式中介

    詹雪梅吴静珍柯艳蓉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意图是创业行为的预测指标.为了探索调节定向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调节定向理论和情绪信息理论,以MBA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调研得到的183 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机会评价在促进定向和创业意图中起中介作用,情绪和机会评价在调节定向和创业意图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的传导机理,对创业意图的相关研究有突出的理论启示,进一步完善了创业理论,并且有助于探寻调节定向转化为创业意愿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创业意图调节定向情绪机会评价

    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逻辑与实证分析

    邹悦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收入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基于2010-2019 年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以城乡融合为门槛变量,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支持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1)农村三产融合能够拉动农民可支配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但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仍需加强.(2)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时,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更强,反之,该效应将被抑制,且城乡融合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对此,应完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助力农民各收入协调增长,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城乡融合与产业融合的联动作用,培养引进新型治理人才、提升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农村三产融合门槛面板模型城乡融合

    露丝·杨的美中双重身份操演——论《接骨师之女》的身份流动性

    张春梅王艳萍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女主人公露丝·杨是典型的"ABC",在美国化的道路上,她首先操演美国人的身份,抛弃自己的华人文化和身份,结果遭遇种族歧视,成为西方社会的边缘人、他者,陷入文化身份寻求的危机.为了走出人生低谷,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同时,露丝转而寻根华裔文化,对自己的华裔身份进行操演,从而达成融合,重建美中双重文化身份.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身份操演理论分析《接骨师之女》,能清楚地看到,主人公露丝·杨从抛弃华人文化身份到建构美中双重文化身份的过程是社会建构下的族裔身份操演,它解构了身份的本质主义,体现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有助于增进族裔和多元文化的大融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谭恩美《接骨师之女》族裔身份身份操演身份的流动性

    《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创伤表现、根源与自我修复解析

    余小蕊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长日留痕》书写了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家庭创伤、爱情创伤、事业创伤、战争创伤,描述了史蒂文斯6 天驾车旅行自我修复创伤、最终实现自我和解的心路历程.《长日留痕》表达了石黑一雄对创伤人群命运的同情悲悯之心,既是石黑一雄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也是启迪我们重新思考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现代经典之作.文章聚焦于小说对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创伤书写,解读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创伤和自我修复过程,进而为现实生活中的创伤修复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长日留痕》史蒂文斯创伤修复石黑一雄

    "个人写作的新时代":新媒介视域下的文学写作探究

    郑丽霞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介写作作为日益普遍的文学现象,呈现出"向媒介敞开"的写作特点:对作家而言,新媒介写作带来文学作品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发表空间与文体形式的创新变革;对读者或者批评家而言,新媒介使阅读/批评形态、读者规模与传播速度发生剧烈变化,形成"媒介文学"生成机制,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新媒介文学以其敏锐繁盛的"感觉"、个体生命的"关怀"与日常生活现象的"哲思",展现着"人文性"特点."AIGC"文学创作欠缺人性的温情关怀、创造性、想象力与审美态度,而只有以人为主体创作的文学才能弥补这些缺憾,以"碎片化"反抗"碎片化"昭示着新媒介文学的文学价值.这对于当代个体新媒介写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个人写作新媒介文学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