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文教学与研究
华文教学与研究

邵宜

季刊

1674-8174

hwjx@vip.163.com

020-87205011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

华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csol Studi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来华学历生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汉语写作能力低下是提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书面语、议论文、学术汉语和学术文献阅读教学的不足,是来华学历生学术汉语写作能力低下的重要致因,为此,提出学术汉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四过渡"策略:教材文本的语体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基础写作的文体由侧重记叙说明向侧重议论过渡;学术写作教学由学术汉语教学向写作技巧教学过渡;学术训练项目由文献阅读评析向学术写作过渡.强调学术写作能力的养成提升,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经过全方位渐进式地长期培养,才能取得远利长效.

    学术汉语学术写作教学策略

    汉语书面语教学与语体语法理论的构建

    冯胜利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汉语书面语教学切入,追踪语体语法的缘起与发展.首先以堪萨斯大学的"Classical Chinese for Modern Writing"、哈佛大学的《文以载道》(Writing and Truth),以及赵元任的"Sayable Chinese"为线索,介绍早期北美高年级"书面白话(written bairhuah)"的语言教学,以及如何从书面语的教学和研究中,依自主知识体系逐步发展与构建的语体语法理论及语体教学与实践.文章在追踪其始的同时,更强调从根本上釐清对"语体-语法"的偏误理解,从而让它在其正本轨道上将本体和教学的互动研究不断推向前进.

    书面语语体语法可说≠可讲不可说及不可讲的书面语

    人工智能——语言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崔希亮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国际中文教育业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网络技术、AI和AGI技术、VR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OpenAI与2023年11月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对GPT-4进行的升级,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来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既为我们创造了机遇,又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我们要了解人工智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人工智能语言教学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看全球中文教育字词等级分布——以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欧洲为例

    吴勇毅王喜
    30-3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将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欧洲的四类字词标准与《等级标准》进行对比,发现,若以"三圈"为基准,字词总量由内圈向外围递减,而与《等级标准》的重合程度则由内圈向外围递增,这是由内圈的母语文教育过渡到中圈的华文教育(类母语教育),再到外圈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等级标准》的定位是准确的、科学的.对比结果不仅揭示了四地字词标准各自的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反思与启示.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认读字手写字词汇

    《等级标准》量词语法等级的解读、完善与应用研究

    刘永静胡宪丽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发布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本文将《等级标准》与近四十年国际中文教育相关大纲与标准中的量词等级规范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等级标准》量词等级的两大特色,从量词与名词的选择关系与量词的内部分类等角度就《等级标准》的完善与应用展开讨论.

    国际中文教育《等级标准》量词解读完善

    国际中文教育专栏建设暨助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47页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词汇表》与《台湾华语文能力基准词表》比较研究

    冷雨航曾毅平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词表》与《台湾华语文能力基准词表》共有词约73%,差异词约27%.选词的情境类属有差异.情境主题下,共有词跨等交错分布,主要为日常生活类词语;情境主题外的独有词可据其典型特征分为"双方同类"和"单方独类"两种类型.独有词差异与两岸不同收词原则相关,词频在独有词增减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两岸词表存在融通趋势.

    中文词表海峡两岸对比

    副词"陆续"的分布特征与量化语义

    陈泽群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指导,在精确定位副词"陆续"单句分布并正反验证其同现成分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将"陆续"的语义功能概括为"散事顺联".首先,总结前人研究主要存在的"释义宽泛、表述模糊、验证不足"等问题,据此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定位并归纳"陆续"的单句分布规律,揭示其客观写实的方式性语义;再者,分析和提取分别形成"陆续"分配量化方式和续连量化特征的必要条件:论元成分的[+复数性]以及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特征;最后,借助同现的量性标记来说明和验证,[+顺位性,+熵时性]特征是"陆续"的两大量化特征,前者是形成分配性解读和事件性谓词的充分条件,后者是凸显"陆续"区别性语义的本质特征.

    "陆续"副词量化语义分布特征语义验证

    基于多维度熵值考察的常用字表构建

    张艳梅李如龙吕展
    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用字除了字频这一外显特性外,还应当具有稳定性、较广的分布性、构词构字的能产性等特征.以往基于语料选取来考察汉字,无法对每个汉字不同维度的特征进行量化,最终仍主要通过字频来构建字表.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语言大数据,对常用字的字频、稳定性、分布度、构词频、构字频等五个维度进行详细的数据考察与特征分析,使用熵值法建立汉字效用综合测度模型,构建多维度常用字表.通过熵值法构建的汉字效用综合测度模型,从多个方面测量、量化了汉字的效用,得出的排序结果与以往的字表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单单考虑字频这一维度之后,大量在稳定性、分布度、构词构字能力等维度具有突出优势的常用字跻身字表前列,由此也更为科学合理.

    常用字常用字表汉字效用熵值法

    话语标记"可以了"的语用功能及其形成——兼论话语标记"可以了"与"好了""行了"的语用差异

    梁凱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对表制止的话语标记"可以了"的语用功能、形成过程及其动因与机制进行考察.考察发现,话语标记"可以了"具有话语组织、制止受话人和礼貌委婉功能."可以了"由助动词"可以"和语气词"了"作肯定性应答语的用法发展而来,在语用推理、类推机制和语境影响下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制止的话语标记.最后,文章对"可以了"与相关话语标记"好了""行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话语否定指向、主观情态、礼貌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开启话题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话语标记"可以了""好了""行了"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