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刘颖

双月刊

1000-9965

oxbwk@jnu.edu.cn

020-85224092

510632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 Medicin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暨南大学主办。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还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等作为刊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鳞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

    王高燕李青园杨荣芳王永红...
    337-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GEO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基因与食管鳞癌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GEO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芯片数据集GSE23400,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来分析DEGs.整合GSE23400芯片中的两平台数据并通过GSVA包的ssGSEA算法计算每个样本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并分别计算免疫浸润细胞与DEGs之间的相关性.结合GSE53624数据集分析DEGs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分析生存相关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使用GSE53622数据集验证食管鳞癌生存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在38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EHF和CSTB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HF和CSTB在食管鳞癌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对104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数据进行分析,共获得38个DEGs.免疫浸润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有所不同,38个DEGs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具有相关性.在GSE53624数据集中,EHF基因表达与CD4+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67(均P<0.01),CSTB基因表达与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和0.62(均P<0.01);食管癌患者中EHF和CSTB基因表达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均P<0.05),EHF和CSTB基因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59.1 vs.24.1个月;63.1 vs.23.9个月).在GSE53622数据集中,EHF和CSTB基因表达下调(均P<0.01),EHF和CSTB基因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比低表达患者预后好(中位生存期NA vs.29.7个月;NA vs.17.9个月,均P<0.05).IHC结果显示,EHF和CSTB在食管鳞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均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HF和CSTB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均P<0.05).结论:EHF和CSTB基因可能在食管鳞癌的肿瘤免疫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患者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食管鳞癌EHF基因CSTB基因免疫细胞浸润生存分析

    非编码RNA调控消化道肿瘤铁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曹明远张振东侯鑫睿王小平...
    348-356,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焦亡和自噬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涉及铁代谢、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3种代谢途径,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编码RNA(ncRNAs)包括微小RNA(microRNA)、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可通过参与调控消化道肿瘤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肿瘤细胞铁死亡通路,从而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ncRNAs在调控消化道肿瘤铁死亡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机制并综述了近年来参与调控消化道肿瘤铁死亡的ncRNA及其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非编码RNA消化道肿瘤铁死亡

    帕金森病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及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王阳张赛郝永慈朱希恩...
    357-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行VEMP检查,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量表(H-Y)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相关量表(RBD-SQ)、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简易疲劳量表(BFI)、国际不宁腿综合征量表(IRLS)、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Wexner便秘评分(WCGS)评价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信心量表(ABC)、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POMA)评估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VEMP与其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VEMP异常率显著高于HC[72.31%(47/65)vs.33.33%(20/60),x2=19.056,P<0.001],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58.46%(38/47)].VEMP评分与PD患者病程、LEDD及各量表评分间的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VEMP 评分与 BBS 评分(r=-0.307,P=0.013)、Tinetti-POMA 评分(r=-0.255,P=0.042)呈负相关关系,与 HAMA-14 评分(r=0.323,P=0.009)、RBD-SQ(r=0.476,P=0.001)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D患者的VEMP异常率会显著升高,且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VEMP异常与PD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及RB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VEMP作为一种无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可为诊断PD的脑干功能受损情况提供依据,为前庭刺激及前庭康复等辅助治疗PD奠定理论基础.

    帕金森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

    骨质疏松症和关节炎之间的关联: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赵碧仪孙伟鹏林青钟文强...
    36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方法从基因遗传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与骨关节炎(OA)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作为工具变量来分析暴露因素和结局因素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采用MR方法分析OP与OA在患病率方面的因果效应关系.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来计算OP与OA在患病率方面的因果关联.结果:当骨密度水平(BMD)作为暴露数据集、OA作为结局数据时,BMD水平与OA之间呈现正向因果效应(OR=1.00,95%CI:1.00~1.01,P=2.00 × 10-4<0.01).当OA作为暴露数据集、BMD水平作为结局数据时,两者之间呈现负向因果效应(OR<1.00,P<0.01).不同部位BMD水平、OA的MR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向的MR分析中,只有前臂骨密度水平(FA-BMD)作为暴露数据集、膝关节炎(KOA)作为结局数据集时,BMD水平与OA之间呈现负向因果效应(OR=1.14,95%CI:1.08~1.19,P<0.01);在反向的 MR 分析中,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OR=1.14,95%CI:1.08~1.19,P>0.05),OA与OP的关系受发病部位影响.结论:BMD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OA的患病风险,OP与OA在患病率方面可能呈负相关关系,即OP患者发生OA的概率较低.

    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密度孟德尔随机化

    ARCO 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韦建杰曾平刘金富农焦...
    37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ARCO Ⅱ期(未塌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发生塌陷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ARCO Ⅱ期NONFH高塌陷风险患者提供简便工具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24年2月诊治的ARCO Ⅱ期和ⅢA期(塌陷早期)N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6∶4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以筛选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效能.首先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资料并用R统计软件对训练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LASSO回归分析以筛选最优特征值,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塌陷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比较模型对ARCOⅡ期塌陷风险的预测性能和区分度,评价指标包括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采用列线图对模型可视量化并通过决策曲线评估其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ARCO Ⅱ期NONFH患者78例(95髋)和ARCO Ⅲ A期NONFH患者80例(102髋),共197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时间长(OR=1.176,95%CI:1.090~1.313)、股骨头受累百分比(PFHI)>30%(OR=25.257,95%CI:2.771~436.321)、骨髓水肿(BME)3 级(OR=1.963,95%CI:0.017~22.424)、联合保留角(CPA)<118.7°(OR=6.814,95%CI:1.658~37.09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高(OR=1.097,95%CI:0.611~1.570)、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OR=1.174,95%CI:0.119~13.149)为股骨头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构建的ARCO Ⅱ期NONFH患者塌陷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C-index分别为0.844、0.878.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在较大概率阈值范围内带给患者更多净获益.结论:疼痛时间长、PFHI>30%、BME 3级、CPA<118.7°、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可作为ARCO Ⅱ期股骨头塌陷发生的预测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并干预股骨头塌陷的发生、发展.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塌陷回归分析

    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广东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调查协作组韩莎李冰肖
    390-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疾病的系统管理、医患沟通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37家医院新生儿科2015~2020年PPHN患儿的病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住院费用的特征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递归系统模型对住院费用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PHN患儿的平均住院总费用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31 758(16 715,46 430)元逐渐上升至2020年的52 505(30 400,84 216)元,其中死亡患儿住院总费用为26 146(14 771,52 505)元,存活患儿住院总费用为44 245(21 274,74 197)元.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P<0.001)、分娩方式(P<0.001)、受孕方式(P<0.001)、出生胎龄(P<0.001)、出生体质量(P<0.001)、性别(P=0.046)、PPHN 诱发病因(P<0.001)、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P<0.001)、是否使用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P<0.001)、是否使用一氧化氮(iNO)治疗(P<0.001)、住院天数(P<0.001)是PPHN患儿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因素按总效应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住院天数、呼吸机辅助通气、足月儿、晚期早产儿、使用iNO治疗、使用PS治疗、诱发病因为肺炎、分娩地区为非珠三角地区、合并2种及以上诱发病因、患儿性别为女性.结论:2015~2020年广东省PPHN的救治费用逐年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住院天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儿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缩短住院天数,可有效减少PPHN患儿的住院费用.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住院费用一氧化氮呼吸机辅助通气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指标及超声图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李若兰洪晓芳韩伟张舒悦...
    400-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图像特征及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并分析VTIQ定量指标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类型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病变女性患者110例,共112个病变.术前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记录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型.以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及分子分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剪切波速度最小值(SWVmin)、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MVmean)定量参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中肿块边缘、形态、高回声晕、钙化、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血流分级、VTIQ图像类型及SWVmax、SWVmean、SWVmin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不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钙化,VTIQ图像以边缘型为主,SWVmax及SWVmean明显低于非Luminal型(P<0.05).Her-2过表达型较Luminal A型更易出现钙化,其中SWVmax明显高于Luminal A型,SWVmin明显低于Luminal B型(P均<0.05).三阴型乳腺癌后方易出现回声增强,VTIQ图像以中央型多见,其中SWVmin明显低于Luminal B型(P<0.05).VTIQ定量、VTIQ定量联合图像类型、VTIQ定量联合图像类型及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在乳腺肿瘤良、恶性及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诊断效能均逐级提高.结论:VTIQ技术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较单一 VTIQ技术均有提高,为临床术前无创评估乳腺肿瘤性质提供新思路.

    乳腺癌二维超声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分子分型

    MRI联合血清AFP和IL-3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雷演鹏袁羞梁玉婷孙朝晖...
    41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RI参数联合血清AFP和IL-3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HCC、肝内胆管癌及良性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10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58例,良性肝病患者179例(包括肝血管瘤患者59例、肝囊肿患者62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及血清AFP、IL-33水平检测,比较各组患者MRI检查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及血清AFP、IL-3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Ktrans、Kep、Ve水平均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组血清AFP、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参数Ktrans、Kep、Ve诊断HC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8 mL/min、1.32 mL/min 和 0.36%;AFP、IL-33 诊断 HCC 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44.52ng/mL 和 100.81 ng/mL;Ktrans、Kep、Ve、AFP和IL-33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4.58%、74.58%、71.19%、77.12%和77.97%,特异度分别为74.53%、77.36%、73.58%、74.53%和 74.53%;Ktrans、Kep、Ve、AFP 和 IL-33 联合检测诊断 HCC 的 AUC 为 0.959(95%CI:0.936~0.982),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3%和90.57%.结论:Ktrans、Kep、Ve、AFP和IL-33联合检测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为HCC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肝细胞癌MRI甲胎蛋白IL-33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HFMEA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

    马小菊黎婉斌何达秋陈梦宁...
    420-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感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FMEA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并在2023年1月至12月实施改进措施.2023年12月再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应用多学科协作的HFMEA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与2022年相比,2023年应用多学科协作的HFMEA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650、0.653和0.219),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正确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HFMEA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显著降低CAUTI和CLABSI发生率,大幅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多学科协作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

    深圳市自我药疗居民用药安全的KAP现况调查

    杨梦欢吴文宇张东枚徐梦丹...
    428-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深圳市自我药疗者用药认知-态度-行为(KAP)现状,分析用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药监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收集深圳市自我药疗者的人口学特征、安全用药KAP情况,分析受访者安全用药KAP现状及风险点,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 014份.自我药疗者安全用药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93±1.56),(37.03±4.35),(34.76±4.24)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自我药疗者用药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受教育程度、知识来源渠道数量(P<0.05);影响用药态度的是性别、健康状况及知识来源渠道数量(P<0.05);用药行为受性别及知识来源渠道数量的影响(P<0.05).结论:受访者对安全用药的认知和态度水平较高,但实际用药行为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特定人群(男性、低学历、患病者)应进一步加强用药教育,并为公众拓宽用药安全相关知识的来源渠道与覆盖范围.

    认知-态度-行为用药风险自我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