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邰耀昌

季刊

1673-1026

jnsh@chinajournal.net.cn

0512-65272348

215124

江苏省苏州市江南社会学院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集中反映融政治性、学术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探析

    冯子珈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在担负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担负着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同推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使命主题相呼应,中国共产党分别践行着相应的文化使命主题.基于民族复兴的视域,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使命的百年实践,可以为新时代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经验启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百年历程

    习近平关于青年价值观重要论述的精神要义

    毛婷婷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青年价值观重要论述承继于博远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于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青年价值观底基,凝积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其思想精髓包括:从青年与时代关系角度论述"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从青年价值观重要性角度论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青年价值观的践行角度论述"青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青年的历史使命角度论述"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青年价值观重要论述,对于增厚青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筑牢青年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意识,擘画青年助力民族复兴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习近平青年价值观历史使命民族复兴

    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

    殷梦晗朱炳元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进步状态.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和发展的适应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发展需要和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进步需要的民主政治形式.立足于新时代,我们必须要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和定位中国发展已经取得和将要取得的成就,而对于政治文明的自信自立更显紧迫.通过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导,在现代化实践中坚定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根本性质和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目标,创造了具有鲜明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民主政治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推动和引导了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并且正在创造着人民文明新形态,那么,代表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已经并正在创造着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文明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

    李润迪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个必由之路"是党的二十大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新征程上的五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的号召与要求."五个必由之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逻辑系统,分别从领导力量、道路方向、精神标识、发展路径、根本保障五个维度擘画了新征程宏伟蓝图的整体性部署."五个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来源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同时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要求."五个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指引、新时代治党强党的有力保障,为"世界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

    "五个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以网络文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

    方世南马婧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努力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繁荣,实现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目标,其实质就是要以网络文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此,要将问题意识和对策意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正视网络不文明现象引发的网络不安全问题,揭示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从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以及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及文明兴网,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生态,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网络文明网络安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网络强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发展进步与经验启示

    和晓强金新
    33-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为夺取革命斗争胜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实践.这一时期,情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此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情报工作实现了从防卫性情报工作向攻防兼备性情报工作的转变,确立了秘密情报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将情报分析置于重要位置,加强对情报工作人员的培训.由此,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为赢得革命斗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延安时期,党的情报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经验为后来党的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教益和现实价值.

    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延安时期

    老西藏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路径

    孔川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西藏精神的孕育形成始终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化解民族隔阂,消除民族歧视,助力民族发展,推动民族进步,其核心要义蕴涵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群众传统习俗,稳步推进民主改革,坚持长期建藏方针是老西藏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推进共同富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是老西藏精神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老西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逻辑

    话语祛魅:崛起国的国际话语权难题——基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话语分析

    孙晓鹤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关系的交往和互动,往往都处在一种对话关系中.认知、知识和权力等内容在话语结构中得以展示,话语与权力等内容相互作用,催生国际话语权的概念.话语既是内容又是工具.美国学者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话语在国际传播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修昔底德陷阱"提出的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和现实影响,可以观察到国内对"修昔底德陷阱"话语的认知经历了一个被动、不知自觉再到扬弃和独立思考的祛魅过程.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正处在一个话语权力转型的关键时期,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并在国际秩序的重塑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新型国际关系对消解西方话语霸权和话语迷思,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修昔底德陷阱话语霸权国际话语权新型国际关系

    阿富汗塔利班的国家承认问题探析——基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

    田绍钧努丽艳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上台重新执政1年的时间里,国际社会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塔利班政权为阿富汗的新政府.因此,阿富汗当前面临的局势主要是塔利班政权的承认问题.在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家承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新国家(新政府)获得承认的原则、条件和后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对阿富汗塔利班而言,寻求国家承认是构建现代国家以及获得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方式.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其融入国际社会面临着多重困境与挑战.但是,根据国际法的相关理论,国际社会中既存国家的承认是新国家成为国际法人主体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阿富汗塔利班的承认问题最终又取决于各国的利益与认知.为此,中国应加强战略协调,推进地区安全与稳定.

    国家承认阿富汗塔利班外交政策合法性国际法

    美国在阿富汗失败的政策原因探析及其启示

    张树明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8月,美国终结了在阿富汗持续20年的战争,标志着其对阿政策的严重挫败,此次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与美国外交政策中一系列战略偏差与政策偏好密切相关.这些偏差与偏好包括:外交政策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传统,美国利益优先的倾向,对目标国利益、诉求与信息的忽视与无知,外交代理人模式的滥用,以强力(或武力)解决问题的偏好,在目标国欲达成的战略目标的缺失、迷茫与政策手段的无措、多变等.美国在阿富汗的惨败为国际社会进一步解决阿富汗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务必尊重阿富汗政府和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切实明确阿富汗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平等、正义基础上团结阿富汗各族各派力量,建立和平、中立、包容性的政府.

    美国阿富汗政策失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