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冯小涓

月刊

1006-026X

jnwxzazhi@126.com

0816-2290056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沈家坝下街11号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Journal Jian Nan Wen Xue(CLASS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称呼语和招呼语语用失误为例

    刘笳
    247-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需要运用一套语用规则,如若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语用规则,就会发生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和招呼语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其原因。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称呼语招呼语

    浅谈“忽悠”

    张丹丹
    248-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赵本山小品的热播,“忽悠”这个东北方言词风靡全球,渐渐进入了普通话词汇。它如此流行肯定有其独特的性质,文章主要从句法分析、语义分析、流行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忽悠”一词,以便对其有更深的了解。

    忽悠句法语义语用

    试比较汉英表达中的矛盾修饰法

    顾龙飞
    249-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矛盾修饰法是把两个意义相反、互相矛盾或互不协调的概念并列在一起构成的一种修辞格。英汉的矛盾修饰法实质相同,然而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们是同中有异的关系。本文通过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从概念内涵,存在依据这两方面对英汉矛盾修饰法进行了比较。这一比较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Oxymoron矛盾修饰反缀概念内涵存在依据

    《背影》两种英译本评析

    贾兰
    25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语言忠实质朴,简洁清新,又高度民族化。全文采用直白地手法描述了父子间的真挚情意。文章传达出的深沉的父爱能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共鸣,因此多次被译成了英文。通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张培基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得知,两个译本个有千秋又不乏相同之处。

    《背影》英译本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浅析同传中的带稿和脱稿同传

    王婷
    25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声传译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口头的形式和以与讲话者几乎同步的速度,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述出来的翻译实践。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民族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多样和复杂,这就决定了同传内容的广阔性、多样性与复杂性。职业译员在做同传时,会面临主办方提供讲稿和不提供讲稿的情况,而这两种情况并不能以一概之。它们有着不同的问题触发因素,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口译带稿同传脱稿同传不同点

    《小人物日记》里双关语赏析

    周会碧
    253-25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人物日记》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读物,除了内容风趣以外,里面的双关语使用更是彰显了语言的魅力,我们将从《小人物日记》里的双关语使用来看看双关语的在其里面体现的修辞作用。

    《小人物日记》双关语修辞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只”

    徐雪蓓
    2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限定性范围副词“只”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留学生习得“只”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对“只”的教学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只”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只”的用法,探讨“只”的句法组合功能和语义指向,“只”修饰限定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第二部分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范围副词“只”的错误用法对留学生使用范围副词“只”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将产生的偏误类型分为“只”的遗漏、“只”的误加、“只”的错序和“只”的误代四种;第三部分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只”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即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情景法进行教学。

    范围副词“只”对外汉语教学

    “A起来”和“A下去”的对比及教学研究

    王亚昀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A(形容词)+起来”和“A+下去”是汉语中常见的中补结构,并且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起来”和“下去”的语法化出发,分析“A(形容词)起来”和“A下去”结构的形成,再从语义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随后,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法,提出这组中部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语法化语义差异教学方法

    《向日葵》两种英译本对比赏析

    刘亚方
    258-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日葵》是冯亦代先生的经典散文之一,作者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倾注于平实却细腻的文字之中,委婉地讲述了这幅名画赋予他的生命体验以及十年浩劫时期的心境。本文选取两个英译本,即张梦井、杜耀文译本与温秀颖、刘士聪译本,通过对比分析遣词造句及译文感染力方面的异同,指出后者更能传递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向日葵》冯亦代张译本温译本

    浅谈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不对等性

    胡杨
    26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必然需要同世界接轨。走向世界的步伐包括日渐频繁的商务沟通,日益密切的贸易往来等方面。文化作为不可或缺的因素,自然而然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翻译的地位和重要性只会随着大潮大势而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部分中国本土的译者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存有偏见,例如,认为商务语言严谨直白,之间联系的文化差异较小等等。甚至有学者认为,只要是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一定商务知识,很多人都可以胜任商务的翻译工作。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是十分坐井观天的。笔者在本文中通过理论与例子的互相佐证,力求证实文化因素在翻译中具有普遍性,同时,英汉商务翻译中存在很多非专业人士难以察觉的各种不对等现象。以此引起读者注意商务英语翻译中潜移默化的文化差异因素,主动自觉地了解和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进而促进翻译理论及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的发展。

    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不对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