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报告
纺织报告

孔繁富

月刊

1005-6289

jsfz@fsdbs.com

025-84515834

210012

南京市软件大道48号苏豪国际广场A座305室

纺织报告/Journal Jiangsu Textile
查看更多>>本刊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全国发行量12000份,以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发行覆盖范围18个省和直辖市。主要读者为纺织企业的领导、管理营销和工程技术人员。刊出的纺织、家纺、纺机、纺器、化纤、纺织助剂及相关技术信息、针对性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视角下消极街道空间多元化改造设计研究——以长春市学人西街为例

    胡佳张智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加剧了消极街道空间的异质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为了找回遗失的街道生活,文章对消极街道空间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消解消极感的理论研究现状和策略,同时需要从空间模块、环境心理与场所感3个物理、环境、精神方面入手。以长春市学人西街为例,运用模块化、空间转化、心理暗示、功能重塑和共建共享等策略,对消极街道空间在交通、功能、环境、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更新与重塑,以增加街道空间活力,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微更新街道改造空间多元化长春学人西街消极街道空间

    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机遇与变革

    富涵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飞速发展,其助推新质生产力,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担负着服装产业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也要直面挑战,转型升级,培养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文章从AIGC的普及与应用入手,剖析AIGC给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冲击和潜在的变革机遇,探究现阶段AIGC技术在服装设计行业和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探讨AIGC赋能教学工作的原则与风险防范,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思路。

    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装设计教学

    "服装效果图"课程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郑俊洁刘满中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现代化趋势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也要更新和完善。"服装效果图"课程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顺应了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而如何提升该课程授课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值得思考和探究。文章从当下教育和服装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厘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指导,探究适合本专业教师发展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并从艺术设计类高校在政策和设施上的全面扶持、同行协同发展、教师在体验中学习3个方面提出"服装效果图"课程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为同行业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

    "服装效果图"教师混合式教学

    瑶族服饰图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中的应用

    宋薇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族服饰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艺术瑰宝,其中的图案设计、花纹装饰和精细工艺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在诸多民族服饰中,瑶族服饰以其精致的手工艺、复杂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展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将瑶族服饰图案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中,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鉴于此,文章深入探讨瑶族服饰图案的纹样特征、表现主题和结构风格,阐述将其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中的价值意蕴,提出在美术课、绘画课和手工课中系统引入瑶族服饰图案的实施策略,以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瑶族服饰图案学前教育美术课

    数智时代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为例

    李玮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持续演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旅游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结合数智时代的特征,积极探索"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线上线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论表明,数智时代下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强跨学科融合,并引入前沿技术,以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文创人才。

    数智时代"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教学改革

    以SPOC应用为导向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线上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熊雪姣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深度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改革也毫无疑问朝着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建设能用、好用的线上课程是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中最烦琐、复杂的一项工作。文章以艺术实践类课程"室内插花艺术"为例,梳理2018年以来的线上课程建设历程,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总结并提出以SPOC应用为导向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线上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以教学实践证明遵循以SPOC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思路、紧扣教学实施过程、符合教与学的行为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让授课教师的授课模式与新时代不断融合,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SPOC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学习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

    逯鹤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之一,是将抽象创意思维转换为具象设计表达的重要媒介。然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课程系统关联度低、软件学习入门门槛高、采用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缺少实际项目的介入、缺少合理的评价指标等问题。文章对当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目标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索,提出了"夯实基础,课程联动"的课程框架创新方法,并提出了设计难度适中的课程目标、重视软件逻辑培养、采用信息化教学、项目目标驱动学习、规范评价指标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设计软件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国内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提供参考。

    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课程改革

    新文科视域下服务乡村振兴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黄智凯张素娟王丽梅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境设计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以社会、文化和生态三维视角为核心的环境设计能力构架,提出了重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旨在推动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环境设计人才。

    新文科乡村振兴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级非遗项目"水族马尾绣"传承发展现状

    潘瑶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族马尾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承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该项目主要流传地,经过大量田野调查,结合项目自身特征,文章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比对发现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水族马尾绣等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传承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路径,以激发项目活态传承,促进项目产品创新研发,提高产业化水平,使非遗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源头活水",重现时代价值。

    水族马尾绣传承发展现状

    楚国玉器中神兽纹饰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解读

    谭淇之熊兆飞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楚国玉器中的神兽纹饰众多,但是系统研究楚国玉器中神兽纹饰的文章寥寥无几。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缺,文章从楚国玉器中代表性神兽纹饰造型特征入手,基于楚文化的视角,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类解读,并分析神兽纹饰在现代的应用,得出结论:楚国玉器纹样应该得到传承与创新,并运用于当今服饰品设计、艺术品设计等相关领域,以期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

    楚国玉器神兽纹饰造型特征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