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发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发展研究

季刊

教师发展研究/Journal 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历史脉络、价值导向与建设路径

    陈如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党和国家重视教育体系建设由来已久,历经制度设计、结构完善、加速构建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重要政策话语,其价值导向在于彰显中国特色本质特征、体现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突出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坚持系统集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统领、以四大类型教育体系为骨干支撑、以管理保障体系为横向支撑、以高水平教育国际合作体系拓展发展空间.

    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培养

    公办中小学教师身份及中国政策选择

    佘宇陈松柏单大圣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教必先强师.强师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解决好教师身份这个"元问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具有专业性、公共性、职务性和国家性等特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赋予了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干部、专业人员等不同的身份,这与当时的经济社会体制总体是相适应的.2018 年,我国提出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新身份定位,实现了重大政策突破.为了进一步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建议明确对我国公办中小学教师参照公务员管理,确立公办中小学"国家教师"制度,完善公办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发展的管理制度,强化公办中小学教师自律自强的约束机制建设.

    公办中小学教师身份国家公职人员

    重塑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的制度变革路径——基于新制度理论与嵌入式能动性的考察

    曾艳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身份认同处于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关键地位,对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研究多围绕着制度、身份、能动性三者关系展开,但却忽视了能动性的丰富表现形态,低估了制度变革中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借助新制度理论和嵌入式能动性的概念,从正反两方面剖析制度变革与个体建构身份认同的能动行动之关系,展现了以制度变革重新定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行动与专业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因此,要重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认同,应以能动性为焦点,聚焦于制度条件下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发展中的转变过程与环境建构.

    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改革身份认同专业发展新制度理论能动性

    教师如何建构自己的身份?——基于结构取向与叙事取向的比较分析

    沈晓燕王国明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身份建构是教师生涯与专业成长历程的重要反映,也是理论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教师身份建构存在结构取向和叙事取向两种理论视角.结构取向立足于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制度规范的约制、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的角色身份感知和身份实践、反思例行化行动以发现自我这三种角度探析教师身份建构的历程.叙事取向强调分析身份建构的心理过程,重视对教师体验与意义建构的分析,或以教师与公共话语的对话为依据,或以教师的生涯故事与关键事件为主线,或以自我对话理论为基础,以解析教师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的脉络.两种理论取向揭示了教师身份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张力,解释了教师身份建构的多元路径、多维结果取向和内在丰富性,对公共政策实践、教师个体生涯发展,以及教师身份研究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教师身份身份建构结构取向叙事取向

    如何看待教授校长办学?

    顾明远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授校长办学是大学服务中小学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教师发展研究》刊出"'教授校长'办学笔谈"系列文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教授校长办学是有历史传统的,近代以来不断有大学教授肩负起双向使命,在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的同时,也把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经历的问题带回大学进行知识的再生产、再创造.未来,要想实现教授校长办学的常态化和可持续,还需从管理上给予体制机制的保障,同时要注意创新多种形式,助力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授校长基础教育中小学发展

    教授校长跨界办学的当代价值及保障

    项红专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院校设立附属学校并由大学教育学教授担任附属学校校长彰显了师范教育特色.进入 21世纪,教授校长办学这一历史传统被赋予了当代价值:以大学精神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学术理性引领中小学实践变革,以理实相生助力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未来,要实现大学教授担任中小学校长的常态化,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大学教授的跨界办学、角色切换;正视跨界的困难,消解文化和角色冲突.

    教授校长师范院校附属学校教育合作

    "书斋"与"田野"互嵌:教授校长办学的价值、挑战与保障

    王健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情怀的驱使与知识能动性的召唤下,大学教授跨越理想与现实的边界,迈出"书斋"走向"田野"到中小学担任校长,以其独特的学术精神与管理智慧引领中小学发展.大学教授担任中小学校长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借助"书斋"的理论重构"田野"的实践,让"田野"的教育实践经验反哺"书斋"的学术精神世界.但在这一过程中,教授校长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身份角色转换的迷茫、双重管理考核的摆动和未来平衡发展的疑惑.建议高校应搭建培育培训平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开辟多元发展道路,为教授校长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教授校长教授办学双向融通

    乡村教师的代际变迁及价值实现——专访郑新蓉教授

    向蓓莉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为奠基基础教育、接续文化、传播现代观念、促进教育公平等作出重大贡献.郑新蓉教授多年从事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研究,在访谈中,她从历史视角、性别视角、民族视角系统分析了乡村教师的代际变迁,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的乡村教师在扫盲教育、乡村初等教育普及、乡村儿童公平发展、乡土文化守护、乡村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大价值.郑教授期望乡村教师代际变迁中沉淀的优秀遗产能够在当今得到创造性转化.

    乡村教师代际变迁现代乡绅特岗教师领导力乡村女教师

    走向公平与卓越:三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的演进

    郑玉莲宋景艳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 1989 年至 2024 年间我国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的各类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对校长的角色定位兼具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家多重角色,培训目标强调忠诚性,培训课程内容从通识性培训转向以素质教育实施为主导的专题培训,培训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从重视理论教学到以实践教学为主,形成了以分级管理为特点的四级校长培训管理体系以及从"闭环式"走向"开放式"格局的四级培训提供体系,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与制度也有了较强的保障.

    中小学校长校长培训政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建构的文化意蕴与方向——以美国为参照

    刘洪涛冯建平岳新坡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当下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关注的热点.对美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检视发现,其理论基础存在缺陷,在教育实践中陷入困境.在厘清教育文化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建议:建构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要还原教师文化身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赓续中国教育传统,避免体育教师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倾向;寻回生活世界根基,建构结合型体育教师专业标准.

    体育教师教师专业标准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