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建军

双月刊

1671-1696

025-83758260

210013

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查看更多>>《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贯中史料发现、整理与研究的观察和思考

    苗怀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贯中研究是《三国演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者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发现了一些新史料,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这些材料数量少,且相互矛盾,难以解决罗贯中的所有问题.研究者围绕罗贯中是否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及其籍贯、生卒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产生争论.因资料的缺乏,不少问题难以达成共识,罗贯中研究目前处于瓶颈状态,期待有新的推进.

    罗贯中《三国演义》史料学术史

    略论罗贯中对史实与虚构的艺术处理

    石麟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演义》中,哪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单元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还有哪些是半真半假的?这是一个饶有意味而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作品中那些对照历史事实或通俗文学作品而言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人物和故事,这方面的情况异常复杂.然而,《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取材、剪裁甚至叙事描写、塑造人物方面的出类拔萃的艺术水平恰恰就体现在这些地方.而且,其艺术水平又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和方法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排比、分析、总结这些艺术手段和方法.大体而言,这些艺术手法最常见的至少有八种,此处重点讨论其中的张冠李戴、夸张渲染、捕风捉影三种处理方式.

    三国演义史实与虚构张冠李戴夸张渲染捕风捉影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两种《异物汇苑》关系考实

    朱仙林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了五卷和十八卷两种《异物汇苑》,前者题为王世贞撰,后者题为闵文振撰.四库馆臣虽然对五卷本的作者提出了质疑,但因证据不充分,且未能考证出其真实作者,因此引发后世学者的再质疑.今通过考证指出,闵文振所撰《异物汇苑》最初是十八卷,刊刻于嘉靖十五年,此后在万历三十年之前又有一个修订后的重刻五卷本面世.今所见题为王世贞撰的五卷本,正是书商为牟利而据闵文振的五卷本刊刻后托名王世贞以传的,因此其实际作者仍是闵文振.

    《异物汇苑》王世贞闵文振《四库全书总目》五卷本十八卷本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及其当代启示

    孙德玉屈阳
    26-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既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同时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体系完整且意涵丰富,体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其生活德育思想不仅富有深厚的时代内涵,而且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它带给我们道德教育多方面的启示:德育目标应指向美好生活,德育内容必须贴近实际生活,德育方法要适应儿童生活,德育途径必须回归现实生活,德育评价要导向真实生活.

    陶行知生活德育集体生活学生自治

    刘佛年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内在逻辑、实践进路和价值意蕴

    刘崔华刘黎明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佛年建构了完整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涉及内在逻辑、实践进路两个部分.从内在逻辑看,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主体性教育生成的理论基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力是主体性教育的先决条件,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目的.从实践进路看,它包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改革方面注重知识的基本结构,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方法改革时培养"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再现型教学到创造性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研究刘佛年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展现了刘佛年对主体性教育思想认识和建构的理论自觉,充实完善了我国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我国当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刘佛年主体性教育思想内在逻辑实践进路价值意蕴

    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质性分析

    马多秀崔宇玮李佳乐白银...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育振兴依靠乡村教师,但是乡村教师"留不住"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通过对15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乡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品德属性,驱动乡村教师个体自觉自愿地投身乡村教育是个体品德修养的展现.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表征框架,包括知、情、意、行4种成分,确证教育情怀是一种客观实在.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情怀是当前破解乡村教师"留不住"难题的关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选拔有乡村从教意愿的优秀人才进入乡村教师队伍、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乡村理解教育以及给予乡村教师物质和精神层面全方位的支持.

    乡村教师教育情怀质性分析

    区县教研员的角色冲突:表现与机理

    方佳诚徐小丽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教研制度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区县教研员的角色冲突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探寻影响区县教研员角色冲突的主要因素,探寻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机理,对我国东部地区某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区县教研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角色冲突主要可分为自我角色冲突、适应性角色冲突、角色超载及期望性角色冲突.影响这些冲突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环境、人际互动和个体特征.有效的人际沟通及自我认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角色压力,调适角色冲突;但要根本消解区县教研员的角色冲突,则需要明确的组织期望,适度的工作压力,合理的组织环境及区县教研员 自身适应性共同作用.

    教研员角色冲突角色互动

    基础教育领域思维可视化的问题、对策及例解

    颜士刚袁晓蕾冯友梅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可视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思维培养目标的达成方面优势明显,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实践中,却存在图形语义模糊、使用不规范甚至混乱等情况.从思维可视化的实践出发,深入探讨思维可视化及其相关技术的困境,在理论上追根溯源,发现其理论支撑不足、生成逻辑不完善;实践中与知识可视化纠缠不清,其本质问题是知识与思维之间关系认识模糊.据此,从思维与知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观点出发,重新认识思维可视化"表征什么""如何表征"与"何种方式进行表征"等问题,最终找到了一条支持思维发展的思维可视化路径,即利用图形符号构建图形符号系统;对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即语义)进行表征,形成图形符号—语义系统,并以例解形式进行解析,希望借此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思维培养.

    思维可视化图形符号图形语义

    视听新媒体时代童漫作文教学的启示

    戴红稳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漫作文教学顺应视听新媒体时代要求,指向学生"媒介素养"和"阅读素养"培养,解决了学生写作动力不足、视听资源被忽略、个性表达被忽视等问题.童漫作文教学探索,在前瞻性、指向性、诗意性上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诸多教学启示.

    视听新媒体时代童漫作文教学媒介素养阅读素养

    江苏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三重逻辑

    葛笑如姚佩欣张钟艺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地方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与大学生"四史"教育目标一致、内容契合,是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在学界现有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利用江苏红色文化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提高大学生"四史"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

    "四史"教育红色文化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