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设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设科技
建设科技

杨西伟

半月刊

1671-3915

jskjzz@sina.com

010-57811343;57811346

100831

北京市三里河路11号(建设部南配楼)517、522室

建设科技/Journal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杂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立足大建设,大科技,建筑节能,垃圾污水减量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科技的中心工作要求,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彰显科技环节一生产力的伟大成就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升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加快推进建筑领域低碳发展

    《建设科技》编辑部
    1页

    城市碳达峰中建筑业降碳要素初析

    王有为
    6-9页

    我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成效分析及政策建议

    王广明刘美霞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在加大政策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开展试点示范、加强科技创新、创新管理机制、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剖析了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了加强试点工作评估指导、总结推广惠民实用技术、开展创新竞赛和成果宣传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成效政策建议

    住建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以住博会为例

    陈越曲垚杨偌醴于航...
    14-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助力之一.本文总结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企业主体、转化方式产学研深度融合、转化过程影响因素多样复杂的特点,梳理了建筑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情况和近十年住博会主题,说明了建筑领域在科技转化与应用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住博会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以科技赋能好房子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总结了其先进经验.

    成果转化科研管理住建科技

    "双碳"背景下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实施路径

    王清勤欧阳文慧周海珠张帅...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球能耗不断攀升及中国能耗高的实际情况,我国已提出多项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然而在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探索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双碳"背景,关注严寒地区的公共建筑节能问题,对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路径,提出促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为实现全球能耗减排目标作出贡献.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公共建筑发展现状创新路径

    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适用性分析

    刘景东马文生李鹏毛杰...
    24-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适用性,以典型城市为例,分析了供暖、照明、可再生能源、节水及监测控制等节能改造技术效果.结果表明,供暖系统改造节能效果显著,照明系统改造节能率高且经济性好,可再生能源利用具有潜力,节水改造和监测控制系统也有效提升了节能效果,综合节能率超过15%,实现显著节能减排效益.可为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应用推广提供借鉴,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公共建筑提升提供技术路径参考.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碳达峰严寒地区

    大型公共建筑超低能耗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汤民王言徐子涵臧科宇...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超低能耗建筑的评价标准是以静态设计竣工评价为主,即通过楼宇建成后的年平均用能等指标来判断是否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要求.然而大型公建种类繁多,各类建筑的用能指标、个性化条文并不统一,同时随着负荷的变动,通过单一的用能指标进行评价往往误差较大.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超低能耗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与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相结合,提升其评价的动态性、时效性及准确性.

    大型公共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近零能耗目标引导下的夏热冬暖地区超高层公共建筑BIPV技术应用研究

    杨春达蔡文博李博佳张腾...
    35-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热冬暖地区超高层大型公共建筑仅依靠屋顶光伏系统无法满足近零能耗建筑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指标要求.如何借助建筑立面空间资源应用BIPV技术,是提高建筑光伏系统产能达到近零能耗目标的关键.文章阐述了近零能耗建筑及BIPV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结合案例分析了BIPV技术在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夏热冬暖地区超高层近零能耗建筑提供满足安全、产能、美观的BIPV技术应用策略.

    近零能耗建筑夏热冬暖超高层公共建筑BIPV

    近零碳高校建设路径研究

    张伟韩钊魏慧娇周亮...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师生生活学习场所,其人员密集,用能强度及碳排放强度均较高.作为科研教育场所,建设近零碳高校,可为在校学生达成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并辐射社会.同时具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整理适用于高校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作为对比对象评估了传统高校的碳排放情况.针对传统高校碳排放特征,提出了"本源控制、正向抵消、管理补偿"的近零碳高校建设技术方向,并量化预测了各项详细技术实施后的减碳量,相较传统高校,近零碳高校减碳比例可达47%,达到了近零碳排放的目标.

    近零碳高校碳排放核算减碳技术减碳效益

    基于物联网(IoT)技术的智能建筑能效管理系统研究

    赵亮王秋实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寻求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策略来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已成为建筑节能发展的关键课题.因此,本文论述了在当前计算机网络和电气设备控制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结合多样化的优化设计方案,构建一个全面而高效的建筑能效管理系统,不仅是建筑节能的核心任务,更是推动我国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特别是物联网(IoT)技术的融入,为智能建筑能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物联网(IoT)技术智能建筑能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