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

严少华

双月刊

1000-4440

jsnyxb@163.com

025-8439028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内

江苏农业学报/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牧业学术刊物,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科研成果的专题报告,各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综合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史田斌刘震李志涛陈丽敏...
    19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的响应,明确马铃薯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华颂 7 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遮雨棚下对马铃薯各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T1)后恢复灌水,相较于对照,成熟期马铃薯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产量和产量构成方面,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后恢复灌水,大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 11.00 个百分点、小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 10.34 个百分点,块茎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 31.34%.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干旱胁迫处理(T2、T3)的块茎产量较 CK显著下降58.41%和27.84%,T2处理的大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5.34 个百分点,但T3处理的大薯率、中薯率、小薯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淀粉积累期干旱胁迫处理(T4)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不显著.因此,可对华颂 7 号在幼苗期进行适当干旱胁迫以提高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确保块茎产量的形成,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马铃薯干旱胁迫生长特性块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绿豆窄叶突变体vrnl9基因的精细定位与转录组分析

    叶卫军吴泽江田东丰张阴...
    20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片是绿豆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其形态结构影响光合作用、群体结构和产量.筛选和鉴定绿豆叶形突变体材料,为探究叶片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和叶形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在皖科绿 3 号EMS(Ethyl methyl sul-phonate)诱变突变体库中鉴定出1 个窄叶突变体vrnl9,并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表型分析发现,窄叶突变体vrnl9 叶片宽较野生型皖科绿 3 号显著减小,叶面积和叶柄长也显著缩减;突变体主茎退化,生育期延长10 d.在突变位点的定位中,本研究利用苏绿16-10 与突变体vrnl9 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结果表明,窄叶突变体vrnl9 的窄叶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χ2=1.40).BSA测序分析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 9 染色体上0~3.1 Mb的区间内,结合图位克隆的方法,本研究将窄叶基因vrnl9 定位在标记NL-15和NL-28 之间 354.6 kb的区间内.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皖科绿 3 号相比,突变体vrnl9 中有 182 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 86 个上调、96 个下调.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玉米素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窄叶基因vrnl9 和解析绿豆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绿豆窄叶vrnl9基因基因定位转录组分析

    枸杞叶片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分析

    宋燕芳彭彤马少兰马彩霞...
    2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毒作用是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粮食生产.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重是枸杞园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枸杞残体的自毒作用及其物质基础目前仍不明确.为探讨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茎、根等组织浸提液对枸杞幼苗生长的影响.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高于根、老根皮及茎浸提液.向无枸杞种植历史的农田土壤中添加枸杞叶片干粉能够显著抑制枸杞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证实了枸杞叶片具有自毒作用.联合UPLC-QTOF-MS和GC-TOF-MS技术对生长季末期枸杞叶片进行代谢组分析,共鉴定出有机酸 112 种、醇类41 种、氨基酸37 种、醛酮类28 种和糖类48 种.对其中24 种有机酸及衍生物的分析发现,20 种有机物能够不同程度抑制枸杞幼苗初生根生长.其中水杨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素在浓度低至 10 μmol/L时仍具显著抑制效应.UPLC结果进一步显示,长期连作导致枸杞园土壤香豆素、水杨酸、苯甲酸、阿魏酸和香豆酸积累.此外,土壤总酚酸含量也随种植年限增加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土壤中枸杞叶片酚酸能够在长期连作下积累并诱发自毒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索枸杞连作障碍形成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枸杞连作障碍自毒物质叶片酚酸

    连云港地区野生灵芝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分析

    纪伟苏文英刘晓梅任立凯...
    223-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灵芝资源在连云港境内有着广泛的分布,本研究使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具有不同形态特征和生境特点的灵芝基因组进行测序及分析,以期解析连云港地区野生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表明,从不同区域采集的野生灵芝种质资源菌丝具有锁状联合,具备形成子实体的条件,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 12 株野生灵芝菌株种质资源聚为 3 类,其中第Ⅲ类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或者缺失(InDel)在 12 株灵芝菌株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发现,第 1 条染色体中的SNP最多,占比为 46.07%,SNP中转换颠换比(Ts/Tv)为 2.03,说明变异以转换为主,插入或缺失导致的基因差异在第 1 条染色体上最多,占总InDel数的 44.31%.研究结果说明,连云港地区灵芝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用于进一步挖掘更多的功能基因和进行品种选育.

    灵芝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重测序主成分分析

    特基拉芽孢杆菌KC 121拮抗玉米镰刀菌的防病促生作用

    吴雅杰樊炳君朱国兴焦钰...
    23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初步探究 1 株分离自兰坪铅锌尾矿的特基拉芽孢杆菌KC 121 的防病促生效果及作用机理,将其无菌滤液涂布平板与病原菌共培养以及与发酵滤液病原菌孢子共孵育来测定菌株KC 121 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数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发酵液浸种试验来测定菌株KC 121 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后利用盆栽灌根的方法研究菌株KC 121 对玉米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幼苗的促生作用并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特基拉芽孢杆菌KC 121 无菌滤液可使镰刀菌菌丝发生皱缩和凹陷,同时抑制了镰刀菌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浸种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103 倍的菌株KC 121 发酵液可以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时主根增长61%,芽长增加162%;在盆栽试验中,菌株KC 121 发酵液原液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引起的玉米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66.67%和 76.00%,且分别使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干质量和鲜质量提高了 130%和 90%.促生机理探究发现特基拉芽孢杆菌KC 121 通过产淀粉酶,并产生 6.19 ng/ml的吲哚乙酸(IAA)和提高玉米幼苗的总叶绿素含量来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研究结果显示特基拉芽孢杆菌KC 121 对防治玉米镰刀菌病害及促进玉米生长具有应用潜力.

    特基拉芽孢杆菌镰刀菌抑菌机理促生机理

    不同生育期施用牡蛎壳粉对小麦籽粒镉积累的影响

    陈星旺杨华蔡雄飞赵慧芳...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少作物可食用部位镉(Cd)积累是降低人体Cd暴露风险的有效途径.牡蛎壳粉因能改善土壤酸化程度、促进作物增产和减少Cd在作物中的积累而备受关注.为明确不同生育期施用牡蛎壳粉对小麦籽粒Cd富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不施用牡蛎壳粉(CK)、拔节期施用牡蛎壳粉和抽穗期施用牡蛎壳粉 3 个处理,分析不同生育期施用牡蛎壳粉对小麦各器官Cd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施用牡蛎壳粉和抽穗期施用牡蛎壳粉都能显著增加小麦千粒质量及地上部干质量,小麦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 24.9%和 37.7%.2 个时期施用牡蛎壳粉处理对籽粒总Cd吸收量影响不大,籽粒中Cd的分配比例略有增加.抽穗期施用牡蛎壳粉能更有效促进Cd在穗下节间的积累.总之,抽穗期是小麦籽粒中Cd积累的关键期,此时期施用牡蛎壳粉能增加Cd在穗下节间的滞留,减轻Cd对小麦植株生长的胁迫,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从而导致小麦籽粒Cd含量的降低.

    小麦牡蛎壳粉镉含量

    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刘威王晶晶师梦楠张文静...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特点,并开展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茶园阴坡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操作单元数量均高于阳坡.在门分类水平上,阴坡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为酸杆菌门,阳坡为变形菌门,而阴坡和阳坡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均超过 55.00%;在目分类水平上,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真菌均不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阴坡和阳坡茶园土壤间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阴坡和阳坡富集的细菌不同,而富集的真菌较为相似.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受土壤因子的影响大于真菌,且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因子

    物料碳氮比及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对黄瓜秧-鸡粪堆肥过程的影响

    张金辉李银月张发文袁远...
    260-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黄瓜秧与鸡粪堆肥的适宜碳氮比及微生物菌剂接种量,本研究设计 3 个碳氮比(17.5、22.5 和27.5)和 3 个微生物菌剂接种量(0.1%、0.2%、0.3%)共 9 个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对黄瓜秧与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有机质降解率、pH值、种子发芽指数(GI)、养分含量及堆肥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碳氮比和高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处理堆体温度更快达到 50℃以上,且堆肥过程中高温的峰值高于中、低碳氮比和中、低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处理;高碳氮比和高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处理,有机质降解率、堆肥的腐熟度(T)都显著提高;但接种 0.3%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有效磷、速效钾的保留效果以及堆肥最终发芽指数(GI)的提升均不如接种量为 0.2%与 0.1%的处理.综合上述分析,黄瓜秧与鸡粪进行堆肥无害化生产时,适宜的碳氮比为 27.5,微生物菌剂接种量为0.1%~0.2%.

    堆肥黄瓜秧鸡粪碳氮比微生物菌剂

    膨润土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苗玉杰汪院生郭西亚梁庆华...
    270-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毒性含铬废水处理难、水华藻类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拟制备膨润土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BMC),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对使用膨润土改性前后的微囊藻基生物炭的属性进行表征,研究初始pH、生物炭投加量对改性前后微囊藻基生物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膨润土改性后微囊藻基生物炭表面官能团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均大幅增加,改性前后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在pH=2、投加量为 2g/L的试验条件下,改性微囊藻基生物炭对Cr(Ⅵ)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0.87 mg/g,是改性前微囊藻基生物炭(MC)饱和吸附容量的 3.94 倍,微囊藻基生物炭改性后显著促进了对Cr(Ⅵ)的吸附;静电吸附和氧化还原作用是微囊藻基生物炭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成果可为含铬废水处理提供新方法,并可为水华藻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微囊藻基生物炭膨润土Cr(Ⅵ)吸附

    河北省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格局及协调分区

    张智扬尹海魁李新旺陈亚恒...
    28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碳排放政策.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构建碳排放评价模型,测算河北省2000-2020 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利用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究研究区碳排放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依据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和碳生态承载系数提出碳平衡分区方案及优化对策.结果表明,①2000-2020 年河北省碳排放总量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从9.01×107 t上升到2.75×108 t,2000-2010 年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快速提升,2010-2020 年碳排放量增长相对缓慢.②河北省碳排放强度呈现多圈层结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资源型城市为中心向外呈圈层结构扩散,石家庄和沧州核心市区次圈层结构逐渐显现.③河北省县域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空间特征呈四周低中间高,碳生态承载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④基于碳平衡分析将河北省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保持区、经济发展区、碳汇发展区和高碳优化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土地利用碳排放碳生态承载平衡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