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

严少华

双月刊

1000-4440

jsnyxb@163.com

025-8439028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内

江苏农业学报/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牧业学术刊物,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科研成果的专题报告,各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综合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YOLOv5s模型的田间食用玫瑰花检测方法

    化春键黄宇峰蒋毅俞建峰...
    1464-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田间环境下准确检测食用玫瑰花及其成熟度,实现花期玫瑰花的自动化采摘,针对田间光照、遮挡等因素造成识别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改进模型,对花蕾期、采摘期、败花期食用玫瑰花的生长状态进行检测.首先,为了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对特征融合结构进行改进.其次,采用多分支结构训练提高精度,在颈部网络C3模块进行改进.最后,为了提升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中添加融合注意力模块,使模型关注检测目标,减少玫瑰花的误检及漏检现象.改进后的模型检测总体类别平均精度较原始模型提升了 3.6个百分点,达到90.4%,对3个花期玫瑰花的检测精度均有提升.本研究结果为非结构环境下的不同花期食用玫瑰花检测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方法.

    目标检测YOLOv5s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食用玫瑰花

    基于SARIMA-VMD-LSSVM的水产养殖溶解氧质量浓度预测

    唐毅徐全杜彬王磊...
    1473-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数据特征,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中溶解氧质量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出"线性与非线性"与"分解-预测-集成"相结合的溶解氧质量浓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由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SARIMA)模型对溶解氧质量浓度随着时间变化而组成的数据序列(简称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进行线性拟合,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残差序列进行分解,然后将各残差分量代入经改进的灰狼算法(IGWO)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SSVM)中,得到非线性分量的预测结果.最后集成线性与非线性预测结果,得到最终的溶解氧质量浓度预测值.结果表明,与SARIMA、LSSVM、VMD-LSSVM模型相比,基于SARIMA-VMD-LSS-VM 模型对溶解氧质量浓度进行预测的精度显著提高,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78 7,平均相对误差(MAPE)为0.022 6,说明该组合模型可有效提取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时间序列的多尺度特征,从而更精准地进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预测.

    水产养殖溶解氧变分模态分解组合预测方法改进的灰狼算法

    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

    王楠艺付文婷孙思思周鹏...
    1483-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以卓椒52、骄阳6号和辣研12号3个辣椒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贵州省麻江县、云南省砚山县、湖南省长沙市、重庆市石柱县4个辣椒主产区进行栽培试验,并进行辣椒品质指标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明确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辣椒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对4个辣椒主产区的气候资源优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于4个种植点的3个辣椒品种品质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辣椒二氢辣椒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而还原糖含量、氨基酸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变异系数均在20%以内.种植于云南省砚山县的卓椒52品质综合评价最优,而供试的3个辣椒品种种植于贵州省麻江县的辣椒品质总体优于其他3个种植区.根据主成分载荷值筛选出的辣椒品质指标为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辣椒定植至采收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水量.4个种植点的气象因子主成分得分分属4个象限,而7个气象因子的主成分载荷值分属3个象限,其中,与辣椒品质相关的关键气象因子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水量位于第2象限,与贵州省麻江县的气象因子主成分得分一致.说明贵州省麻江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提升辣椒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辣椒优质栽培、品质评价及种植区划提供了依据.

    辣椒品质综合评价气象因子

    基于响应面法对皇冠牡丹(Paeonia×lemoinei'Yellow Crown')增殖培养基大量元素配方的优化

    李胜皓张晓芝潘月郑冰雁...
    1493-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殖系数低一直是制约牡丹微繁殖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组合,较少关注培养基配方对牡丹试管苗增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皇冠牡丹(Paeonia×lemoinei'Yellow Crown')为试验材料,使用Design-Expert响应面法设计优化试验,探究WPM中5种大量元素[K2SO4、MgSO4·7H2O、KH2PO4、NH4NO3、Ca(NO3)2·4H2O]对皇冠牡丹试管苗增殖效果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预测最佳优化培养基配方.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KH2PO4、NH4NO3与Ca(NO3)2·4H2O对牡丹试管苗的增殖效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MgSO4·7H2O与K2SO4对牡丹试管苗的增殖效果无明显影响.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K2SO4与KH2PO4的交互作用对株高、茎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K2SO4与MgSO4·7H2O、KH2PO4与NH4NO3的交互作用对茎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构建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5种大量元素优化配方为:K2SO4 2 257 mg/L、MgSO4·7H2O 907 mg/L、KH2PO4 481 mg/L、NH4NO3 200 mg/L与Ca(NO3)2·4H2O 1 963 mg/L.在该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获得试管苗的增殖系数、株高、茎长与叶片数分别为2.43、4.62 cm、1.30 cm、6.75张,略高于Design-Expert试验得出的预测值,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本研究成功优化了皇冠牡丹的专用增殖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不仅能大幅提高皇冠牡丹的增殖效率,也为其他牡丹品种增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改良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牡丹微繁殖响应面法增殖WPM培养基

    普通核桃与深纹核桃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特征对比

    朱艳韩长志
    1507-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普通核桃与深纹核桃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对普通核桃与深纹核桃中各53条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开展预测分析,明确上述2种核桃叶绿体基因组中的最优密码子,为未来开展核桃物种的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等分析普通核桃与深纹核桃中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获得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有效密码子数(ENC)、G+C含量等参数,再进行中性绘图分析、有效密码子数分析及奇偶偏好性分析.普通核桃与深纹核桃中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适应指数均为0.167,ENC均在45.00以上,表明密码子偏好性弱.普通核桃与深纹核桃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含量整体表现为:基因中所有密码子第1位碱基G+C的含量(GC1)>基因中所有密码子第2位碱基G+C的含量(GC2)>基因中所有密码子第3位碱基G+C的含量(GC3).进一步分析发现,第3位碱基的使用频率表现为T大于A,G大于C.从普通核桃中筛选出14个最优密码子,从深纹核桃中筛选出17个最优密码子,其中共有23个最优密码子在第3个位置偏好以A/U结尾.总之,普通核桃和深纹核桃中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索核桃抗性遗传基因的改良和表达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普通核桃深纹核桃叶绿体基因组同义密码子偏好性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乌桕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

    王晓晓郑旭赵文静缪美华...
    1521-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桕(Triadica sebifera)耐盐碱能力强,叶色随季节变化显著,尤以秋季观赏性最佳,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彩叶植物.为揭示乌桕叶片呈色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自主选育的3个乌桕品种连桕1号、云台红桕、云台金桕转色前后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23.78 GB测序数据,70 815个高质量单一基因序列(Unigenes),其中48 367个Unigenes得到了功能注释.将3个乌桕品种转色前后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各比较组之间鉴定出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2 674个.GO分析发现,DEG主要与细胞过程、细胞、结合等生物学功能相关.通过KEGG Pathway功能分析,筛选出53个与乌桕叶色相关的DEG,包括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14个,与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有关的基因22个,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17个.其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乌桕转色后相对表达量上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该结果与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乌桕叶片呈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乌桕叶色变化转录组基因挖掘分子机制呈色

    外源亚精胺对酿酒葡萄叶片氮代谢、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李斗王宇航杨江山金鑫...
    1533-1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亚精胺(Spd)对酿酒葡萄叶片氮代谢、内源激素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适于葡萄生产的Spd处理方法.本研究以10年生雷司令葡萄为试验材料,于开花期、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3 mmol/L(T1)、0.6 mmol/L(T2)、0.9 mmol/L(T3)、1.2 mmol/L(T4)]的亚精胺溶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不同时期叶片氮代谢、内源激素含量和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pd处理能增强葡萄叶片氮代谢能力,提高叶片激动素(KT)、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并提升果实品质;T3处理在转色期显著提高了叶片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含量,较CK分别提高37.84%和21.52%;T3处理叶片KT、IAA、GA3含量在开花期、转色期及成熟期显著高于CK;T3处理与CK相比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和富马酸含量.综上所述,适宜浓度的Spd处理可以增强雷司令葡萄叶片氮代谢能力,提高叶片KT、IAA、GA3含量,降低ABA含量,提升果实品质,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使用0.9 mmol/L Spd处理效果最佳.

    雷司令葡萄亚精胺氮代谢内源激素果实品质

    基于UPLC-MS/MS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猕猴桃果实中代谢物差异分析

    王前菊王宇仲伟敏徐特...
    1542-1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金猕为试验材料,探究氯吡脲(CPPU)和赤霉素(GA3)对果实中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代谢组进行分析,共检测到代谢物411种,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及醇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5 mg/L CPPU处理、10 mg/L CPPU处理果实中水平下调代谢物数量高于水平上调代谢物数量,而50 mg/L GA3处理、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果实中水平上调代谢物数量高于水平下调代谢物数量.与对照相比,5 mg/L CPPU 处理、10 mg/L CPPU 处理、50 mg/L GA3处理、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果实单果重、横径、侧径显著提高(P<0.05).50 mg/L GA3处理、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果实单果重显著低于5 mg/L CPPU处理、10 mg/L CPPU处理(P<0.05).综上所述,10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金猕产量和品质相对更佳,本研究结果可为金猕栽培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猕猴桃UPLC-MS/MS氯吡脲(CPPU)赤霉素(GA3)代谢物品质

    柑橘果实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算法研究进展

    赵玉清贾奥莹王白娟邓航宇...
    1552-1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果采摘机器人作业是提高水果采摘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重要途经.准确高效的柑橘果实采摘机器人已成为农业机器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标识别是柑橘果实采摘机器人精准高效完成采摘作业的首要任务与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柑橘果实采摘机器人中的传统目标识别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阐述了不同目标识别算法的特征及应用情况,最后指出当前柑橘果实目标识别算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柑橘果实目标识别算法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柑橘采摘机器人目标识别研究进展

    微塑料和抗生素对水生生物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席珍华刘彦东张婵
    1561-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引起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于粒径小、分布广、疏水性强、难降解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水环境中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往往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更严重的环境效应,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综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与抗生素的来源、污染现状,阐述了微塑料和抗生素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微塑料和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并对未来微塑料与抗生素复合污染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和水体复合污染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同时为水体中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微塑料抗生素水生生物联合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