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给水排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

关兴旺

月刊

1002-8471

gsps@vip.163.com

010-68302907;68362263;68316321;883754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A座402

给水排水/Journal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设有城市给排水,工业给排水,建筑给排水,施工、材料与设备,策略研讨,科技信息综述,标准规范交流园地,计算机技术,研究生论文摘要,信息市场等栏目。主要报道内容:给水排水行业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新规范、新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法规等。主要读者对象 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工业设计院、自来水公司、运行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安装公司、设备制造厂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江苏省城乡统筹供水规划模式研究

    陈桂顶朱建国蒋彬张苏枢...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充分调查江苏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每个供水片区水源地布局及取水规模、水厂布局及供水规模、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法,以单个水源地服务面积、单个水源地服务人口和单个水源地取水规模为主要分类指标,综合考虑每个供水片区水厂数量、供水服务面积等因素,将江苏省供水规划模式分为适度集中、中度集中及高度集中供水规划模式,分析不同供水规划模式特征及适用范围;采用FISH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区域供水规划模式判别函数,为规划模式的选择提供数学函数.

    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模式分类聚类分析数学函数

    不同紫外光源对耐氯菌灭活特性研究

    吕炳琪孙文俊刘础铭张元娜...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不可避免会加剧耐氯性细菌的筛选和强化.与传统汞灯相比,紫外线发光二极管(UV-LED)和KrCl准分子灯作为灭活微生物的创新技术具有多项优势.以给水管网中筛选出来的假单胞菌和琼式不动杆菌2种致病性耐氯菌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紫外波段包括传统紫外灯LPUV(254 nm)、新兴UV-LEDs(265 nm、285 nm)和222 nm KrCl准分子灯对耐氯菌的灭活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紫外波段对2种耐氯菌均具有较高的灭活效果,在较低的剂量内(8~10 mJ/cm2)2种菌灭活率达到2~5 log.2种耐氯菌从灭活率和灭活速率常数比较4种光源的灭活效果依次为:265 nm>254 nm>285 nm>222 nm,而2种菌对不同波段敏感度比较得出:265 nm>254 nm>222nm>285 nm,综合来说UV-LED 265 nm对2种耐氯菌灭活效果最佳.同时基于研究结果从耐氯菌处理效果和应用场景适配性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新兴紫外消毒技术工艺应用建议.

    耐氯菌紫外消毒灭活效果UV-LEDLPUV

    长江下游典型城市水源水中农药分布及水厂工艺去除效果研究

    王荣茂熊兴安汤钊张海峰...
    13-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能同时分析水中190种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方法,并选取长江下游5个城市13个饮用水厂,调查了农药在进水中的分布及水厂工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仪器检出限为0.01~7.2 ng/L,回收率为50.8%~130.1%.水源中共检出53种农药,总浓度为198.8~759.2 ng/L.其中,多效唑、γ-六六六、异丙甲草胺、环嗪酮和戊唑醇在水源水中检出率为100%,平均浓度为11.5~63.8 ng/L;多效唑、马拉硫磷、三硫磷、地茂散和γ-六六六为平均浓度最高的5种农药(30.4~101.2 ng/L).γ-六六六作为一种被禁用的有机氯农药被广泛检出,表明有必要加强对农药生产过程的监管.水厂净水工艺对农药仅有部分去除效果,相对于4个仅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平均去除率30.0%±13.8%),9个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水厂的农药平均去除率较高(54.4%±10.1%).

    长江水源水农药饮用水厂去除

    改良斜管沉砂和旋流除砂在汉江中下游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谢润欣李飞雄谢益佳王伟...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江承担着重要的水资源供应任务,其下游含有较多粒径在200μm以下的微细砂,给水厂处理系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以汉江中下游原水迁改工程为例,介绍了"改良斜管沉砂+旋流除砂"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旋流除砂工艺对废水进行除砂回用,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微细砂沉降去除及废水回收利用工艺,既满足了标准要求,又实现每天节约水量约1.7‰,为含微细砂预处理设计提供经验.

    预处理改良斜管沉砂旋流除砂微细砂沉降去除废水回收利用

    改进型单轨式水下刮泥机在污泥浓缩池中的应用

    黄诚陈伟雄刘敏尧罗会峰...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进型单轨式水下刮泥机针对污泥浓缩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牵引装置、刮泥台车机构、张紧装置进行改进优化,改进后的刮泥机不仅可在高含固率及厚泥层的运行工况下正常运行,而且具备双向刮泥能力,刮泥机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操作、维护和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实现了给水厂污泥减量的目标.结合改进型刮泥的在给水厂的应用实例,为推进给水厂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

    改进型单轨水下刮泥机污泥浓缩给水厂排泥含固率

    污泥炭化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解析

    林英李骏飞余涛徐友...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市某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土建规模10万m3/d,设备安装规模5万m3/d,污泥处理规模35 t/d(80%含水率).污泥采用板框脱水+一体化连续干化炭化工艺,含水率从98%降到5%,实现了污泥处理厂内极度减量化.污泥经炭化过程形成比表面积大、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稳定热值的生物炭,资源化用途广泛.经测算,污泥处理处置全流程直接运行成本约234~295元/t湿泥,可为其他污泥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设计参考.

    污泥炭化生物炭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综合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王文倩赵福祥任心欣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主要通过进厂BOD5浓度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考核评价.基于进厂BOD5浓度、污供比、雨晴比、高危河流四项指标,构建了片区层面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综合评估体系,并在深圳市进行了具体应用.实践表明,该综合评估体系可以较客观、公正的反映污水收集效能,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问题的发现与整改.评估结果不仅可以支撑相关的考核工作,也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综合评估体系收集效能

    市政污泥焚烧过程中温室气体N2O排放特性研究

    王丽花董宇航
    39-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平管式炉对上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燃烧试验.主要开展了燃烧温度、污泥中N含量以及污泥粒径对污泥燃烧过程中N2O的排放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N2O和NO排放的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750~950 ℃),燃烧反应更加剧烈,烟气中N2O的排放下降,而NO的排放量上升,高温会促进N2O的自分解和NO的形成;但当温度继续上升到1 000℃,N2O的排放量有所升高,NO的排放量有所下降.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蛋白质N和季铵盐N的比例基本维持在70%和30%,基本不随污泥中N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N含量污泥中燃料N向N2O转化的比例相似.在粒径为1.25 mm时N2O和NO排放较高,而粒径在2.5~4 mm之间N2O和NO排放较低.污泥中燃料N向N2O和NO的转化率之和维持在10%以下.

    管式炉燃烧温度燃料氮污泥粒径

    AAO/A-MBR工艺在乡镇污水处理厂中的设计应用

    沈晓铃程方奎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无锡市某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新增处理能力需求,设计新建了处理量为2万m3/d的污水处理系统.针对进水波动、工业水混入、高排放标准和场地限制等客观影响因素,开展了以一体化AAO/A-MBR为主体的处理工艺系统工程设计和应用.项目建成运行后,进行了 6个月跟踪监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乡镇污水处理厂AAO/A-MBR设计应用

    多模式AO-MBR工艺在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陈浩林史大林赵媛安东...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方某设计规模为6万m3/d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多模式AO-MBR工艺,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中B标准要求.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6 276万元.单位水量处理总成本为3.26元/m3,其中可变成本为0.918元/m3,固定成本为2.342元/m3.自投入运营以来,设计工艺处理高效且稳定,出水COD、TN、NH3-N、TP平均排放浓度为13 mg/L、10.6 mg/L、0.24 mg/L、0.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3%、78.6%、99.5%和 96%.水厂高质量保证所在规划服务区域的再生水供应,有效保障该地区再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多模式AOMBR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