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唐维新

双月刊

1005-7803

jswssygl@163.com

025-83620738 025-83620735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42号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Journal Jiangsu 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疗投诉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行为选择的影响

    吕俏丽张凯凌卓江明洁...
    95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典型医疗投诉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行为选择的影响进行概括性描述,总结分析医疗投诉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行为选择的具体影响,为改良医患关系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以某三甲医院2019-2021年发生的295例较为典型医疗投诉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投诉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行为选择的具体影响。结果:不同类型的医疗投诉对医务人员心理影响存在差异。因医方原因引发的投诉与非医方原因引发的投诉对医务人员的行为选择影响差异明显。医疗投诉一定程度上能端正医务人员对待患者及诊疗活动的态度。结论:医疗投诉对医务人员心理及行为选择既有正面引导作用,也有负面导向作用,当患方正当、合理行使医疗投诉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重视、正视患方的投诉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医疗投诉的正面引导作用,减少医务人员违法执业行为及对医疗机构的投诉量。

    医疗投诉医务人员心理及行为选择

    三级甲等医院医疗器械(耗材)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策略

    蒋田华杨惠红王巧红林建琴...
    957-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在医疗器械(耗材)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综合性管理策略,提升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质量,为确保患者用械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不良事件上报数据平台,收集某三甲医院2022年-2023年的上报数据,运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后医疗器械(耗材)不良事件上报总量、质量及上报群体的数据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2023年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分别为184例、395例;审核通过数量分别为154例、369例,上报量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P<0。001);严重不良事件上报总量分别为7例、54例,严重不良事件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医院对不良事件采取综合性管理措施后,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健全并完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在确保患者的用械安全、维护患者的根本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上报主体单一、上报品种局限,未涉及试剂类不良事件上报等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继续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全面提升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策略

    某三甲专科医院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茜夏曼高行健
    961-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探寻有效的预防策略,增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2021年至2023年天津某三甲专科医院通过OA系统上报的401起不良事件进行级别、数量、类别等方面分析。结果:2021-2023年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Ⅲ级与Ⅳ级不良事件,器械管理类不良事件的上报量最多,占比35。16%。结论:不断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激励上报机制,强化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挖掘工具平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管理对策研究

    某三甲综合医院2023年上半年12345热线工单分析及处置

    唐正远苏颖奇柳俊斌
    965-967,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优化医院对12345热线工单的处理,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方法: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3年上半年12345热线工单数据进行归纳,包括投诉次数、投诉时间、投诉原因,分析投诉存在的原因。结果:2023年上半年12345热线工单原因主要包括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未落实知情同意制度、医院部门间的合作效率低、热线工单系统粗糙、热线处理流程过于简易等方面。结论:医院要畅通投诉渠道,落实首诉负责制;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保障诉求人的知情同意权;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落实院内管理制度,提高部门间的合作效率;提升办理工单人员工作能力。

    12345热线工单三级医院投诉

    加强患者期望值管理在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束璇刘虹虞森森
    968-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加强患者期望值管理,对患者期望值进行合理引导与有效干预,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水平,让患者切身体会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方法:抽取江苏省9家三甲医院作为研究单位,对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就医期望值问卷调查,并对患者期望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患者选择医院、患者就诊过程、诊疗效果、医疗服务和医患关系五个方面的期望值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注重加强患者期望值管理,通过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就诊流程,加强患者公众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下最大程度实现患者期望值,提升满意度,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期望值理论医患关系患者期望值高质量发展医院管理

    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ICD-10编码探讨

    路畅王洪涛杨晓宇高丽娜...
    972-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编码完整性和准确率进行分析,探讨常见问题,以期提高编码质量。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主要诊断编码为乳腺癌相关ICD-10编码,且住院期间诊断为静脉血栓的患者1 731例。对静脉血栓相关编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措施。结果:401份病案静脉血栓形成编码错误,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病案ICD-10编码错误原因主要归类为编码漏编、编码亚目分类错误、编码类目分类错误,占比分别为85。29%、12。97%、1。74%。结论: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层级管理、开展ICD-10编码培训、病案首页质控常态化、建立评价机制、增强编码员责任心、实现首页编码复审机制、健全信息化质控手段等,以确保医师所填病案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切实提高病案编码质量。

    乳腺癌静脉血栓ICD-10编码质控分析改进措施

    2018-2023年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分析

    盛华江淑芳龚浩冯诚怿...
    976-979,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识别感染风险,为科学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8-2023年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率、医院感染病原菌和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多重耐药菌检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3年共收治21 274名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例次感染率为9。76%。医院感染率由2018年的15。53%下降至2023年的5。93%。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占74。39%;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8。43%)。不同年份的感染部位趋势比较,呼吸系统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下降趋势(P<0。001),其余感染部位无明显变化。共检出1 9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 153株(60。05%),每年均位于首位;革兰氏阳性菌595株(30。99%),年度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前五位检出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19。06%)、鲍曼不动杆菌(16。77%)、金黄色葡萄球菌(16。20%)、铜绿假单胞菌(9。43%)、真菌(8。96%)。医院感染MDRO检出依次为CRAB(1。26%)、MRSA(0。39%)、CRPA(0。26%)、CRKP(0。27%)、CR-Ero(0。03%)、VRE(0%)。年度趋势比较,CRAB和CRPA有明显下降趋势(P<0。001),MRSA有明显上升趋势(P<0。001),CRKP、CR-Ero和VRE无明显趋势变化。结论:分析神经外科监测数据有利于帮助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趋势,对照监测指标,找准风险点,可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监测

    三级公立医院除颤监护仪质量检测实践与改进措施

    唐局郑瑞强张勤仲辉...
    980-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除颤监护仪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美国福禄克(FLUKE)专业检测设备对某地市级公立医院45台在用除颤监护仪的外观、开机、电气安全、能量精度、充电时间、同步延迟时间和心率误差共7个项目进行检测。结果:45台除颤监护仪初检合格率73%。其中外观合格率93%,开机合格率75%,能量精度合格率97%,电气安全、充电时间、同步延迟时间和心率误差合格率均为100%。针对不合格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纠正后二次检测全部合格。结论:对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可有效降低其使用安全风险,对区域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公立医院除颤监护仪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精准感控"理念在P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陆晨沈波
    985-987,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精准感控"理念在P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某三甲专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为对照组,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进行院感防控,观察组运用基于ORTCC模型的"精准感控"理念管理模式强化院感防控。比较两组在医院感染发生率、理论知识掌握、手卫生依从性及环境物表擦拭消毒合格率等方面的院感防控效果评价。结果: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医院感染率较理念运用前下降了5。31%;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理念运用前的51。95%提高至86。3%,上升34。35%;工作人员(包括工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知晓率上升44。38%;病区环境物表清洁消毒质量提升了23。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上所述,各项措施均得到有效落实。结论:"精准感控"理念的实施对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ORTCC模型精准感控重点部门改进实践

    危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能力提升的质控节点管理

    史跃芳董晟葛新薛明宇...
    98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PDCA管理原则于急诊危重创伤救治流程改进的应用。经复盘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计划,包括强化医师培训、优化检查流程。执行中利用信息平台,建数据库。每月定期举行质控会议,评估救治节点时间。结果显示,改进后抢救室滞留时间明显缩短。最后通过绩效考核,确保流程持续优化。

    PDCA严重创伤质量控制创伤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