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周善乔

双月刊

1009-8860

Jsxyxb@263.net

025-83322219;025-83382247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水佐岗49号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或文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行学术奠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经验启示

    周建超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考察分析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总体趋势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它为批判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发展弊端,准确把握东方落后民族国家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语境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创造的具有中国气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是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历史产物,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外矛盾运动符合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彻底改变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统治人的历史,确立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新征程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深化"两个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以宏阔的世界眼光沿着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勇毅前行,以更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式现代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动实践经验启示

    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中的伦理变革

    李建华刘畅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形态的伦理变革是其内在社会秩序变革与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文明形态演化发展的显著标志.作为一种建构与维系社会秩序的价值形态,这种伦理变革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呈现出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全景式理解和把握,也顺应了人类生存状况改善与提升的时代诉求,标示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理念与价值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性成果.这种新文明形态的伦理整合与挑战,意味着它不仅实现了对自身民族精神与价值体系的重铸与创新,而且昭示着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能性进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伦理变革是深入民族内在特性之中的历史性实践,它在日常生活秩序、生态秩序、文化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等五个领域彰显出开放包容、和谐共生、守正创新、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独具中华民族价值特色的伦理精神.

    人类文明新形态伦理变革伦理标示伦理整合伦理精神

    西方政治哲学的价值、局限及启示

    李婉芝江畅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政治哲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丰富而深刻,尤其是注重为政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哲学论证,阐明政治的目的和价值及其与社会美好、人生幸福的内在关联,研究和回答以国家为形式的政治社会的深层次问题,揭示国家治理必须遵循的应然法则和基本原则.它告诉我们政治哲学研究要注重对重大时代政治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批判和回应,彰显政治哲学的规导特性,注重政治哲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重视个性化政治哲学体系的构建.但它也存在着诸如缺乏天下情怀、轴心时代以后不重视政治本然本质的探讨、忽视国家的实体和主体性质、对西方历来存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问题缺乏应有的反思和批判等问题和局限.今天,深化政治哲学研究要立足于宇宙本体和人类本性揭示政治的本性或本然本质,着眼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未来探索政治哲学真理,把人作为整体人而非仅仅是作为政治人对待.

    西方政治哲学国家政治社会国家治理政治哲学真理

    当代世界如何想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书写及其国际传播

    陈奇佳宋鸽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与重要载体.目前,网络文学传播已初步形成全球布局,其文化书写在海外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女性情感和未来想象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播能力,需要突出中华文明特性、打造文化符号、强化精准传播、提升出海企业文化战略意识.

    网络文学中华文化书写国际传播

    家祭、礼俗互动与汉人的精神世界——以云南腾冲汉人家祭活动为阐释对象

    宣朝庆李聿翻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民家祭是浸润伦理精神的礼仪实践,关乎社会善治与生民立命.通过考察云南腾冲汉人家庭祭坛"家堂"的社会构成与伦理内涵,讨论儒家式家祭与 日常生活规范及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祭祀"天地君亲师"、家宅之神和祖先,是国家礼制、儒教礼义与民间信仰互动的产物,这一信仰系统虽深具宗教性,但根柢是私人道德与 日用伦常;人与神和祖先的沟通掌握在普通人的手中,"家"成为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唯一庙宇,独立和绵延的"家"成为社会生命的安置之所.因此,作为最有生命力的礼教手段,家祭仍是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主题.

    家祭天地君亲师礼俗互动社会生命

    跨国公司碳中和行动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影响

    王孝松崔雨阳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国际社会复杂局势和气候变化等严峻问题,中国鲜明地提出双碳目标,提振全球减排信心,贡献了多边可持续发展议题.随着各国提出碳达标碳中和目标,跨国公司也纷纷开展低碳化转型.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的公司,其低碳化措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望促进产业链低碳化、形成绿色产业、带动绿色投资,同时存在协调执行难度大、尖端低碳技术壁垒、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间绿色博弈挫伤全球化等挑战.跨国公司应当注重调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减碳、积极开发低碳技术与绿色产业、推动供应链形成统一的碳足迹计算口径、加强绿色投资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议题,推进构建绿色、高效、安全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碳中和跨国公司

    欧美"去风险化"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亢梅玲张竞夫洪文凤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全面脱钩"到"小院高墙",面对逆全球化、国际关系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确保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不被"卡"和"断";面对外部冲击受到影响时能够迅速恢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和开放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从全面认识"脱钩"、"去风险"政策入手,揭示全球价值链"本土化"、"区域化"、"复杂化"的演变趋势,通过处理数据,结合贸易的增加值视角分析欧美"去风险化"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实质影响与威胁,发现我国出口优势产业发生的变化,解剖"去风险"过程中我国双链最脆弱、最单薄的环节在于高新技术产业,提出未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从容面对外部挑战,实现"补链"、"强链"的重要对策,对于我国双链持续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去风险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技术科技创新

    作为文化的法律与法律文化——基于整体论视角的法律人类学思考

    赵旭东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在文化之中是作为一种文化整体性而存在和发生的,因此与文化之间必然有着相互缠绕且无法分离开的关系.法律的文化整体性的呈现经由一种文化的自我修饰而体现在人们具体的生活之中,并作为一种文化的法律向度反映在实际发生的习俗生活实践之中.我们因此需要将法律文化看成是搜寻问题发生的线索性的存在,找出诸多线索之所以发生的轨迹联系,并寻求在事件发生的整体和过程中去理解法律文化的存在.而基于法律问题向度书写下来的线索民族志,实际便属于法律文化之所以发生的根由并因此而体现着一种语义学丰富性的文化表达和文化示范.

    文化整体性作为文化的法律法律文化法律人类学文化的表达

    流动人口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研究

    杨菊华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流动本质上是禀赋要素的空间重新配置.将流动人口置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背景中,检视其与现代化的内生关系,流动人口与"五化并联"的中国式现代化可谓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现代化建设依赖于流动人口的磅礴力量,现代化成就促进流动人口共同富裕、提升他们的现代性,推动他们全面自由发展.没有流动人口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五化并联"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流动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可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改善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可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力资本;关注流动人口家庭化和市民化,可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心理资本与基座底盘.

    流动人口人口流动中国式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

    面向共同富裕的城乡信息分化治理:观念、规制与技术

    黄新华SHI Shu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进步与城乡体制机制耦合形成的城乡信息分化现象,在造成新的城乡不平等的同时,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相容.必须通过观念变革、政府规制和技术赋能,实现城乡信息分化治理的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和场域创新,在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城乡信息分化治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