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预防医学
江苏预防医学

汪华

双月刊

1006-9070

jsyfyx@126.com

025-83759436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172号

江苏预防医学/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江苏省预防医学领域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及时反映江苏省预防医学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将江苏省及其它地区预防医学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最新信息反馈给各级预防医学工作者,是江苏省预防医学领域各学科进行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内容侧重于预防医学领域内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及方法探讨,兼顾基层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4-2023年镇江市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趋势

    秦平朱月兰徐璐王宏宇...
    445-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镇江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4-2023年镇江市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LLs)、YLLs率,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3年,镇江市因恶性肿瘤死亡73 92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8.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2.33/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x2值分别为6 087.30、199 262.00,P值均<0.05).总人群、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91%、1.19%),全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YLLs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19%、-1.01%、-1.43%,P值均<0.05).2023年死因顺位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占20.35%)、胃癌(占20.19%)、食道癌(占13.19%)、结直肠癌(占9.73%)、肝癌(占9.47%),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2.93%.相比2014年,肺癌全人群和男、女性YLLs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癌、食道癌、肝癌全人群、男、女性YLLs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直肠癌全人群、男性YLLs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论 镇江市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s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关注肺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防控.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

    江苏省40~69岁居民胃癌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陆凤安刘付东孟显峰吴玲玲...
    450-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胃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胃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7-2022年"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中19 491名40~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4匹配.匹配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胃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1 295例,病例组259例,对照组1 03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BMI、高血压、饮酒和胃肠炎史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的危险因素为高龄(OR=2.22,95%CI:1.66~2.97)、超重(OR=1.75,95%CI:1.02~2.97)、高血压(OR=1.60,95%CI:1.19~2.15)、饮酒(OR=1.50,95%CI:1.07~2.08)和胃肠炎史(OR=1.56,95%CI:1.03~2.36).结论 应针对高龄、超重、饮酒、高血压和胃肠炎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

    胃癌倾向性评分匹配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某肿瘤医院2002-2017年原发小肠癌生存分析

    张歌行陈海珍蔡波林玲...
    453-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南通市某肿瘤医院原发小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收集该医院2002-2017年间新诊断的南通户籍小肠癌病例资料,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 x2检验.当生存曲线有交叉时,对交叉前后分别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性别、诊断年龄、户籍、肿瘤解剖部位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病例181例,男性105例,女性76例,无失访;诊断年龄60~<80岁的占58.6%.患者5年观察生存率为38.1%,平均生存期为6.11(95%CI:4.96~7.25)年.不同性别、户籍、肿瘤解剖部位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诊断年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6,P<0.01),诊断年龄35~<60岁患者生存率较高.结论 小肠癌生存率较低,应加强高年龄人群小肠癌综合防治工作,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原发小肠癌生存率南通市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外周血脂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对白内障发病风险的影响

    程春霞刘军谷薛姣
    45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外周血脂水平对白内障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从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BMI、7种外周血脂指标及4种次要指标工具变量.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R)的逆方差加权法(IVW)、MR-PRESSO和MR-Egger方法,探讨上述暴露对老年性白内障(ARC)和其他白内障发病风险的影响,采用MR-PRESSO、Cochran's Q和MR-Egger intercept检验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BMI水平升高与ARC风险增加相关,IVW法MR-PRESSO法OR值(95%CI)分别为1.142(1.068~1.220)、1.137(1.068~1.211)(P值均<0.001),与其他白内障风险增加间具有名义上相关性,OR值(95%CI)均为1.115(1.014~1.226)(P值分别为0.025、0.026);未发现血脂指标与白内障风险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次要指标中外周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与ARC风险增加间具有名义上的相关性,OR值(95%CI)分别为1.057(1.011~1.106)、1.057(1.011~1.106)、1.067(1.008~1.130)(P值分别为0.014、0.015、0.028).未发现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尿酸与白内障发病风险间的相关性(P值均>0.05).逐一调整TG、LDL-C、ApoB和Lp(a)后,BMI水平升高仍与ARC风险升高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177(1.090~1.272)、1.164(1.083~1.251)、1.245(1.015~1.529)(P值均<0.05).敏感度分析未发现显著的水平多效性.结论 BMI升高和炎症可能参与了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外周血脂代谢可能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致病过程.

    白内障体质指数C反应蛋白血脂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10-2023年仪征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周荦琳张进顾云翟桂琴...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仪征市梅毒流行特征,为控制梅毒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3年仪征市梅毒报告数据,采用流行病学集中度、圆形分布法分析梅毒发病特征.结果 2010-2023年共报告新发梅毒3 012例,年均发病率为37.97/10万.病例男女比为1.05∶1.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1 836例,占60.96%).14年间,早期梅毒、隐性梅毒历年发病季节性特征均较弱,早期梅毒报病高峰日为6月19日,高峰期为2月23日-10月12日;隐性梅毒报病高峰日为7月18日,高峰期为3月4日—12月1日.早期梅毒发病,男性集中在≥50岁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1.56/10万;女性集中在15~49岁人群,年均发病率为22.3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14.6%,P<0.05);隐性梅毒发病,男、女均集中≥50岁人群,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8.25/10万、32.25/10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20.4%、16.1%,P值均<0.05).病例职业以农民(占48.41%)、家务及待业(占19.99%)为主,地区主要集中在真州镇(占32.20%).结论 仪征市早期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隐性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需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进行多维度防控.

    梅毒流行特征集中度圆形分布

    一起耐多药福氏1a志贺菌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分子特征

    彭杰夫姜仁杰董晨徐士林...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发生在江苏省某精神病院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实验和二代测序,对二代测序数据进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溯源和传播路径分析.结果 从5例病人和1名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了6株耐多药福氏1a志贺菌,携带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磺胺类耐药基因和喹诺酮类高水平耐药突变位点等多种耐药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6株菌高度同源,菌株可能来自于本地或者周边设区市,分离自无症状感染者的菌株的耐药差异来自于质粒的丢失.结论 本次疫情由耐多药福氏1a志贺菌引起,应关注该型别的耐药菌株,加强特殊场所、特殊人群的菌痢防控,并在未来疫情调查中推广二代测序和相应生物信息学分析.

    志贺菌精神病院耐多药分子特征分析

    榄香素诱发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探讨

    李弈白逸飞张逸张展...
    469-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榄香素(elemicin,Ele)诱导小鼠脂质代谢异常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200 mg/kg Ele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28 d,基于非靶代谢组学分析筛选血清差异代谢物;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肝脏、肠组织中相关代谢酶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Ele暴露可扰乱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和叶酸一碳池,使小鼠血清中二十二烷六烯酰基肉碱(cervonyl carnitine)、磷酸胆碱(phosphorylcholine)和 16-羟基棕榈酸(16-Hydroxyhexadecanoic acid)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 47%、71%、32%.Ele 暴露显著上调肝脏 Slc22a5、Cyp4a12a、Cyp4a12b 的基因表达,抑制十二指肠 Slc22a5、Slc25a20、Chkb 基因表达,上调回肠中Chkb和结肠Slc22a5、Slc25a20基因表达,抑制结肠Enpp7基因表达(t=2.494~4.575,P值均<0.05).结论 Ele暴露可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扰乱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和叶酸一碳池通路,诱发小鼠脂质代谢异常.

    小鼠榄香素脂质代谢代谢组学基因表达

    淮安地区市售熟制坚果籽类产品和冲调谷物制品霉菌污染状况

    刘靓杨鹏飞陈大伟李双姝...
    474-476,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地区市售熟制坚果籽类产品和冲调谷物制品中霉菌污染状况,并比较18S rRNA测序和微生物飞行时间质谱两种方法在霉菌种属鉴定中的一致性.方法 2022-2023年在淮安地区采集熟制坚果籽类产品和冲调谷物制品进行霉菌检测,并对检出的霉菌利用18S rRNA测序和微生物飞行时间质谱方法进行种属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对检出率最高的青霉菌属进行进化分析,用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 检测样品179份,26份检出霉菌,检出率为14.5%.熟制坚果籽类产品霉菌检出率13.2%(10/76),1份霉菌超标;冲调谷物制品霉菌检出率15.5%(16/103).26株霉菌经18S rRNA测序,种类为青霉菌属9株,曲霉菌属7株,枝孢霉属5株,交链孢属2株,小孢根霉、烟草赤星病菌、玫瑰黄链霉菌各1株.微生物飞行时间质谱共鉴定出14株,在属水平上与18S rRNA测序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种水平鉴定结果一致率为64.3%.9株青霉菌属进化分析显示,9株主要分为两大支,来自坚果和来自谷物制品的青霉菌属在同一分支,不同年份的菌株也会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淮安地区市售熟制坚果籽类产品和冲调谷物制品中霉菌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监管和风险评估.

    熟制坚果籽类冲调谷物制品霉菌18SrRNA测序微生物飞行时间质谱进化树

    2017-2021年苏州市食品致病生物因子监测结果分析

    刘珈显黄飞飞郑艳敏谢颖珏...
    47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苏州市不同环节食品中致病生物因子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1年,在苏州市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环节共采集27类食品样品,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虫及病毒等致病生物因子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5年共采集27类2 797份食品样品,323份检出致病生物因子,总检出率11.55%,1种和≥2种致病生物因子检出率分别为10.48%、1.07%.种养殖环节检出率最高(14.29%),其次为流通环节(13.37%)、餐饮环节(5.05%)、生产加工环节(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0,P<0.05).流通环节各采样点以网店检出率最高(17.57%),其次为农贸市场(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4,P<0.05).有16类样品检出致病生物因子,以动物血液检出率最高(35.00%),其次为双壳类、甲壳类及螺类(34.13%),再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4.21%).监测24种致病生物因子检出14种.356个阳性结果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占41.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13.48%)、蜡样芽胞杆菌(12.92%)为主.散装食品检出率(14.29%)高于预包装食品(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0,P<0.05).结论 苏州市部分环节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致病生物因子污染,动物血液、双壳类、甲壳类及螺类、冲调谷物制品等食品中致病生物因子污染较为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异尖线虫等生物因子为主,应加强网店、农贸市场和散装食品的监管.

    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虫病毒风险监测食品安全

    382名医务人员工作倦怠调查

    汪娜钱怡男佘香花袁磊...
    48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背景下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2022年以南京市、苏州市和上海市382名参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工作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382名参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中检出有工作倦怠237人,检出率为62.0%,轻度检出率33.0%,中度19.9%,重度9.2%;社会支持得分(33.57±8.22),社会支持得分与工作倦怠得分呈负相关(r=-0.366,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10年工龄、每日工作时长<10 h是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保护因素;本科及以下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是危险因素;与其他职业的相比,疾控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倦怠(P值均<0.05).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率较高,相关部门应着力于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重点关注疾控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

    工作倦怠医务人员社会支持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