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殷富

月刊

1008-2549

daxue@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091,8806021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俗文化是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常山
    1页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的"双一流"建设政策文本分析

    刘莹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功利化倾向愈演愈烈,很可能引发学科生态失衡问题.对"双一流"政策文本的全面分析,能够揭示文本的话语意义和价值追求,追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行为逻辑.对中部六省"双一流"建设政策文本分析得出,行政逻辑、社会需要逻辑、经济逻辑使得高校倾向于选择重点学科建设战略和学科发展措施,进而形成非均衡的学科发展观.

    学科建设双一流文本分析行为逻辑研究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本科专业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王全全李峻峰邵曦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在当前深化思政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改革教育评价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江苏省在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各类本科专业评估的实践中,发现了立德树人与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与职称评聘、产教融合与服务地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本文探讨了相关原因,并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法治工作水平、提高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优化专业评估组织程序、加强评估对外交流合作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专业评估中外合作办学思政教育产教融合学衔

    论在线教育的三重意蕴

    吉顺育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其利弊如何,在线教育都将与学校教育并行进入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具有便利性、机械性与狡黠性特征.学校教育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主动融合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既不像技术乐观主义者所鼓噪的那种无所不能,也不像技术悲观主义者所担心的那般无能为力,其意义、作用和价值完全取决于人,使用人文化概念来分析、揭示和描述在线教育的深层本质,概括为宿命、性格和存在形态三重意蕴.

    在线教育后疫情时代融合发展新型教育生态

    从服务育人到劳动育人——高校后勤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思考

    游飞吴卿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内涵建设背景下,审视剖析后勤劳动实践教育理念、认知偏颇的深层原因,论述后勤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条件优势以及将劳动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资源需要克服的客观困难,并对江苏某高校后勤部门在学校"五个一"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指引下整合劳动资源、打造"后勤工作坊"、规范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从服务育人到劳动育人的探索进行总结思考.

    服务育人劳动育人后勤平台劳动教育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薛锐欢郭玲霞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在新时代继续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劳动教育却面临着在家庭被软化、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被淡化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劳动教育的现实推进,这就要求在新时期必须重申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明确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责任,深度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有效协同机制,多管齐下,开创劳动教育新局面.

    劳动教育价值意蕴困境路径构建

    基于思政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学生国家认同建构

    梅易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伴随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高校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建构开始变得愈发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群体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逐渐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意义.通过探讨高校思政课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国家认同建构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当前思政教育在促进学生国家认同上面临的三方面挑战,提出了开发整合课程体系,加快校际交流共享;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创新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生活实践,创设校园文化氛围等具体路径,以期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大学生国家认同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思政课校园文化高校学生国家认同

    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研究

    石建梅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利用激励理论不仅能够使得管理对象的内在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还能够使得管理对象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有更强的热情以及动机,而将激励理论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则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配合度,促进学校优秀的文化特色环境的形成,要想使得激励理论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学生管理,不仅要实现学生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构建完善的教师奖励机制,还需要能够从多个维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及奖励,将多种激励措施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促进和谐以及公平校园激励环境的形成.

    激励理论高校管理学生管理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教学工作网格化管理初探

    申秀梅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行各业在不同程度上按下暂停键,高职院校工作开展也面临巨大挑战.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抗疫工作精神,高职院校很多工作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正常运转.本文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来阐述新冠疫情对高职院校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尝试在实践中借助城市网格化管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网格化工作系统,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下沉至"网格末端",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疫情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网格化管理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刘春侠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实施的有效载体.要全面实现"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有必要厘清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面临的困境,明晰"三全育人"视域下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从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和重构课程思政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三全育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