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全共同体,助力协同育人提质增效

    汪文华谢小伟
    1页

    "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研究

    刘炳燧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认知不够清晰,劳动教育目标设定单纯指向"育技",劳动课程内容单一,并未充分发掘劳动教育的价值。然后分析"以劳育德"视域下劳动教育蕴含的道德教育的意蕴以及道德教育实践路径的价值探析。针对"以劳育德"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重新定位,明确"以劳育德"方向,强化认知,明确"以劳育德"教育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构建"以劳育德"课程体系,期待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以劳育德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价值

    优化中学生德育效果的三重路径

    杨坤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当前中学生德育存在家庭德育之"短"、德育视野之"短"、德育方法之"短"的"三短"现象。提出强化家庭德育,优化德育环境;拓宽德育思路,注重心理健康;提高教师能力,丰富德育方法的优化中学生德育效果的路径,以期提升中学生德育的总体效果。

    中学生德育问题解决路径

    小学音乐学科育人路向的转型

    牟进霞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音乐学科"育人新路向"探寻,要从目标、内容、架构、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着眼展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从"教"转向"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从"课时"转向"单元";音乐课堂教学方式要从"教师牵引"转向"任务驱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关注结果"转向"持续跟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尊重音乐学科的课程育人规律,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规律。新时代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要让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要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之花美丽绽放。

    "学习性"目标"单元性"载体"任务群"架构"跟进式"评价

    STEM理念下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研究

    尹玉刚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M教育理念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点,加入小组探讨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善当下信息科技课程面临的困境,增强学生对于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与了解,并帮助教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从当前信息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STEM理念下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构建等多个方面探讨STEM教育理念对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影响。

    STEM教育理念信息科技课程项目式学习

    浅论"以教促考"的实践路径——"群文阅读"与高考试题的结合

    田伟宁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考衔接是高考试卷命题的重要标准之一。课程改革前的语文高考试题为避免出现划重点式的押题及模式化的死记硬背,高考命题组的考官们会在高考试卷的出题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开教科书中的内容,而这样的出题模式就会造成学生们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无所用处,从而使得教考衔接的命题要求更多体现在口号上的响应,无法真正地在高考中得以实现。在近些年的课改过程中,新课标逐步实施与完善、语文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与应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推广与使用,使得教考衔接这一要求具备了理论性的基础和应用于教学实践与高考衔接的现实条件。将"以教促考"的群文阅读设计路径与教学改革紧密连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依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群文阅读"与高考真题相结合的教学角度论证,分析"以教促考"的可操作性,阐释"教考衔接"的可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语文教学群文阅读高考真题以教促考

    以书润德:在小学书写教学中涵养学生品格

    俞爱红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小学书写教学中,教师应潜移默化,以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品格;循序渐进,用书写法则塑造学生品格;润物无声,借书写文化涵养学生品格;持之以恒,以书写评价提升学生品格,进而实现以书润德。

    小学书写教学明德育德养德立德学生品格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设计逻辑

    张先辉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学"跨学科学习"设计研发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学+"的总体设计逻辑。"数学+"的"跨学科学习"在理论上要遵循辩证性逻辑,在实践上要遵循生本性逻辑。只有遵循辩证性逻辑和生本性逻辑,才能引导学生展开高质量、高品质的"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使数学学科课程的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成为一种可能,能培育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设计逻辑

    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历史课程育人实践与思考

    闻得有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这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强化了实践性要求,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因此,将历史与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融合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将历史与地理、道德与法治、艺术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历史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融合实践课程育人

    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邹易娜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旨在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落实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探索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需坚持注重主题选择的合适性、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过程和结果双重评价的三个原则。文章提出以跨学科主题为切入点,实现课程融合,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库等活动实施措施。

    高中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