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查宝珠曹佳菲秦倩雯吕俊超...
    1016-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诱导前静脉注射阿芬太尼6 μg/kg.随后,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记录两组无痛胃肠镜检查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 d时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有效率、检查时间、麻醉时间、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药物追加次数及阿芬太尼使用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后1 d时QoR-15评分为145.00(142.00,149.75)分,高于术前的138.00(133.00,142.75)分(P<0.05);P 组术后 1 d 时 QoR-15 评分为 145.00(142.00,149.75)分,高于术前的140.00(136.25,143.00)分(P<0.05);而两组术前及术后1 d时QoR-15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组比较,R组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阿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与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仿,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无痛胃肠镜阿芬太尼瑞马唑仑术后恢复质量

    肥胖患者胃减容术后麻醉恢复室延迟转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敏范婧婧许一凡陈晓东...
    1020-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肥胖患者胃减容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延迟转出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减容术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PACU停留时间≥120 min(延迟组),1 057例患者PACU停留时间<120 min(非延迟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减容术患者发生PACU延迟转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将性别、年龄、体重、BMI、病态肥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吸烟史和术前合并症作为协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与非延迟组相比,延迟组舒芬太尼用量、补液总量、出血量增加,停肌松药至手术结束时间、拔管时间延长,PACU补救镇痛比例及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时间延长[OR=1.085,95%CI(1.059~1.111),P<0.05]、PACU 补救镇痛[OR=6.537,95%CI(1.992~21.452),P<0.05]和苏醒期低氧血症[OR=8.598,95%CI(4.501~16.426),P<0.05]是PACU延迟转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拔管时间延长、PACU补救镇痛和苏醒期低氧血症是肥胖患者腹腔镜胃减容术后PACU延迟转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肥胖胃减容术

    改良皮内缝合法在面部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

    段炳辰曹宸沈唯长李玲巧...
    1025-1027,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皮内缝合法与单纯间断缝合法在面部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4例行面部色素痣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单纯间断缝合组(对照组,28例)和改良皮内缝合组(观察组,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闭合切口后,分别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法或改良皮内缝合法对皮肤外层进行精确对合.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及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观察组术后6个月V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常规单纯间断缝合法,采用改良皮内缝合法可明显减轻患者面部色素痣切除术后瘢痕,提高愈合美观度及患者满意度.

    色素痣皮内缝合美容缝合

    SAA、HBP水平和NAP积分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关系

    张宁施振华唐文学王磊...
    1028-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未继发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SAA、HBP水平和NAP积分;绘制ROC曲线分析SAA、HBP水平和NAP积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根据感染组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SAA、HBP水平和NAP积分.结果 入院第3天,感染组SAA、HBP水平和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AA、HBP水平和NAP积分联合检测预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AUC为0.991[95%CI(0.972~0.998),P<0.05].治疗1周后,预后良好组SAA、HBP水平和NAP积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患者SAA、HBP水平和NAP积分较高,且在预后不良患者中更高.同时检测SAA、HBP水平和NAP积分对评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具有临床意义.

    血清淀粉样蛋白A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预后

    牙线牵引金属夹辅助缝合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大创面的临床应用

    陆文晓张永强
    1032-1034,103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牙线牵引金属夹辅助缝合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大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结直肠ESD患者40例,创面直径2.5~6.0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牙线牵引金属夹辅助缝合结直肠ESD术后大创面,对照组使用传统金属夹缝合结直肠ESD术后大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面完全闭合率(100%vs.90%)高于对照组,金属夹使用数量[(7.10±1.07)个vs.(8.55±2.06)个]和住院时间[(8.00±1.12)d vs.(9.85±1.98)d]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直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牙线牵引金属夹辅助缝合结直肠ESD术后大创面具有创面闭合率高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牙线牵引金属夹结直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运动前收缩压与心肺运动试验心电图阳性结果的关系

    田颖严连喜曹华娟陈法言...
    1035-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前收缩压与心肺运动试验(CPET)心电图阳性结果的关系.方法 199例成年受试者行CPET,39例心电图阳性结果(A组),160例心电图阴性结果(B组).记录两组运动前和运动过程中心率、血压、心电图ST段波形及代谢当量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阳性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运动前收缩压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运动前收缩压对心电图阳性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B组相比,A组年龄、运动前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运动中最大心率、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最大代谢当量、最大ST段抬高、最大ST段下降和最大ST段改变均增加(P<0.05).年龄较大、运动中最大心率较高和运动前收缩压较高是CPET心电图阳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运动前收缩压与年龄、体重、BMI、体表面积、运动前舒张压以及运动中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最大ST段抬高、最大ST段改变、最大代谢当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运动中最大ST段下降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运动前收缩压诊断心电图阳性结果的AUC为0.690[95%CI(0.601~0.780),P<0.01],取最佳诊断界值为115.50 mmHg时,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5%和53.1%.结论 运动前收缩压与CPET心电图阳性结果密切相关.

    心肺运动试验收缩压心电图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郭梦玲郭雨凡
    1040-1043,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36例AS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36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D-D、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AS合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更小,炎症反应程度更高,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异常及心功能下降更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冠心病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

    童恒沈璐艳
    1044-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5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后,A组和B组分别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评估两组术前1 d和术后48 h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麻醉恢复室观察期相关指标.结果 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HAD抑郁分量表评分升高,而QoR-40的行为独立评分和总分下降(P<0.05),B组术后HAD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评分均升高,而QoR-40的情绪、行为独立评分和总分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HAD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评分均降低,而QoR-40的情绪评分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术中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拔管后VAS疼痛评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苏醒期呛咳发生率以及补救镇痛率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改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艾司氯胺酮垂体瘤焦虑抑郁

    动态对比增强MRI参数与三种方法评估食管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

    严建李丹明
    1048-1050,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参数与三种方法评估食管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关系.方法 23例食管癌患者行DCE-MRI检查,获取DCE-MRI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容积分数(Ve)].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肿瘤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PS)、联合阳性评分(CPS)和免疫细胞阳性评分(ICS)]评估PD-L1阳性表达,分析三种方法评估食管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与DCE-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患者Ktrans为0.20(0.16,0.27)min-1,Kep为 0.42(0.29,0.51)min-1,Ve为 0.46(0.36,0.62).TPS、CPS 和 ICS评估 PD-L1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34.8%和47.8%.TPS评估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Ktrans升高,而Kep降低(P<0.05).CPS评估中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Kt_升高,而Ve降低(P<0.05).评估食管癌组织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CPS与DCE-MRI参数Ktrans呈负相关(P<0.05),与Ve呈正相关(P<0.05);评估食管癌组织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TPS与DCE-MRI参数Ktrans和Kep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E-MRI参数与TPS和CPS评估食管癌组织PD-L1蛋白阳性表达关系密切.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程序性死亡配体1食管癌

    不同孕前BMI和妊娠期体重增长初产妇妊娠和新生儿结局分析

    杨彩霞
    1051-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孕前BMI和妊娠期体重增长(GWG)初产妇的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3 531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前BMI,初产妇分为A组(低体重,BMI<18.5kg/m2,373 例)、B 组(正常体重,18.5 kg/m2 ≤BMI<24.0 kg/m2,1 986 例)、C 组(超重,24.0 kg/m2≤BMI<28.0 kg/m2,766 例)和 D 组(肥胖,BMI≥28.0 kg/m2,406 例);根据 GWG,A 组进一步分为 A1 组(GWG<11.0 kg)、A2 组(11.0 kg≤GWG≤16.0 kg)和 A3 组(GWG>16.0kg);B组进一步分为 B1 组(GWG<8.0 kg)、B2 组(8.0 kg≤GWG≤14.0 kg)和 B3 组(GWG>14.0kg);C组进一步分为 C1 组(GWG<7.0 kg)、C2 组(7.0 kg≤GWG≤11.0 kg)和 C3 组(GWG>11.0kg);D组进一步分为 DI 组(GWG<5.0 kg)、D2 组(5.0 kg≤GWG≤9.0 kg)和 D3 组(GWG>9.0 kg).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B、C、D组年龄、分娩前体重、分娩前BMI和新生儿体重高于A组,D组GWG低于A、B、C组,C、D组分娩前体重、分娩前BMI高于B组(P<0.05).A、B、C、D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糖、早产、巨大儿、低体重儿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GWG初产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糖、早产、巨大儿、低体重儿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孕前BMI和GWG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密切相关.加强孕前及妊娠期管理,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合理控制GWG,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体重指数妊娠期体重增长初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