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发展与评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发展与评估
高教发展与评估

张安富

双月刊

1672-8742

hede2005@whut.edu.cn

027-86534382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1178号

高教发展与评估/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是我国首家公开出版的高等教育评估类学术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其办刊宗旨是传播优秀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探讨国内外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为发展和繁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事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服务。本刊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学术方针,注重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一轮审核评估高校选择第二类第一种的困惑——人才培养转型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何转、向何转和如何转

    李志义宫文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一大特点即分类评估,提供了"两类四种"的分类评估方案.大多数高校作为第二类评估对象,在如何选择评估类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和困惑.从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分类原则出发,针对部分选择第二类第一种类型(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高校,分析转型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何转、向何转、如何转,为高等学校明确办学定位、转变人才培养类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审核评估分类评估人才培养评估类型

    本科专业评价的"内卷"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王恩浩
    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本科专业评价是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一个需要付诸行动并且将改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实践问题.解析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项目,可以清晰呈现出现阶段专业评价的"内卷化"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办学目标异化、操作自我矛盾和评建功能失位等现实困境.从学术理想与行政需求相冲突的二元角度辨析其内在机理,评价标准的学术探讨、专业办学的主权之争、参与评价的主观意愿等在现实中均屈从于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与期待,在此二元互动之下评价体系主动引发了"内卷".秉承调和妥协之原则,定量监测与增值评价相配、行政意志与专业主权相依、多元评价与核心诉求相融应是未来高校本科专业评价的优化路径.

    本科专业评价以评促建内卷化竞争增值评价多元评价

    第三使命视域下高校应用型发展的分类路径

    牛媛媛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驱动的知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大学作为社会主体需要发挥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西方大学第三使命与中国应用型大学内涵总体一致.基于大学在区域产业类型发展中不同的角色,大学实现第三使命路径的多元化,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应用型大学发展应有创业型、创新型和参与型三类路径.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可根据院校实际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契合的发展路径来提升大学的应用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直接更重要的贡献.

    第三使命应用型大学高校类型大学发展

    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

    崔照笛张璐瑶姜思羽胡艳...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述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对2000至2022年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及口述史方法的应用路径,发现:以口述史方法开展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人"两类主题,前者着力探究学校场所中的教育政策实施、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学校内的课程与教学三部分内容,后者聚焦学校领导与精英教师、普通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成员四类参与者的教育生活经验、观念或实践行动.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教育研究中有三种应用路径,分别是史料互证,补充、修正教育史;重构历史,构建个人经验与教育环境的交叉叙事;创造历史记录,凸显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

    教育研究口述史教育口述史学校教育教育政策

    "有组织科研"政策历程及其中国特色性发展

    王天健李兰媛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组织科研"经历了四大阶段:"国家主导"与"任务驱动"结合阶段,"国家需求"与"市场导向"结合阶段,"国家引领"与"自由探索"结合阶段,全面建设高水平"有组织科研"阶段.在"有组织科研"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导向渐进性增强、自主创新性稳步提升、组织目标不断明确、任务重心向"攻关"转变、科研文化发展日益均衡、改革经验持续总结.随着"有组织科研"的阶段性发展,其在概念上也呈现出"动态渐进性"与"内核恒定性"的特征,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建构出"有组织科研"的概念形态.国家立场与科研导向在"有组织科研"发展历程中逐步合理化与均衡化.展望未来,寻求"有向度开放"、破除"系统性障碍"、建立"制度性优势"、构筑"层次化布局"以及推动"嵌套式发展"将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有组织科研"的可能路径.

    有组织科研科研文化科研导向科研政策

    有组织科研视域下产研合作经费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效应

    金红昊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组织科研期待构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体系,以强化科研成果对产业现实需求的回应.在此背景下,产研合作经费的配置规模与配置结构对研究协作及高校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数据,实证考察产研合作经费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产研合作经费规模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线性的正向关联,而产研合作经费占比则呈现为倒"U"型影响;同时,产研合作经费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间异质性和显著的顶端互促特征.

    有组织科研产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经费

    交叉学科建设的学理分析与实践转向

    郁悦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叉学科"门类的设置,标志着交叉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合法权的确立.从交叉学科设置的政策动因看,不但是学科内生发展逻辑、科技进步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带来的社会需求逻辑及个体发展逻辑,同时也是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制度逻辑共同作用推动的结果.在政策文本向实践转化中,面临着学科的边界意识与知识融合意识、学科组织的稳定性与交叉学科的灵活性、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与由内而外的内生需求、显性政策的断层与隐性制度的不足等四重困境.促进交叉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亟需推动从学科中心主义向问题中心模式转向、从单一学科组织向学科生态雨林转向、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转向、从政策牵引向制度供给转向.

    交叉学科学科设置学科制度

    院校研究在日本大学扩散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史旭峰魏署光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日本大学纷纷成立院校研究机构,日本院校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日本院校研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及以前,学生运动背景下,具有院校研究特征的活动开始出现;1991-2007年,质量保障和国立大学法人化背景下,院校研究机构正式出现;2008年至今,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政府强势推动院校研究,院校研究迅速扩散.日本院校研究的发展经过了由缓慢开展到迅速扩散的历程;日本院校研究的迅速扩散源于强制性、模仿性、规范性等多重机制的共同作用;院校研究在日本大学扩散的主导力量已开始逐渐从"合法性"因素向有效性因素转变.

    院校研究日本大学大学管理高校内部治理

    美国巴布森学院广域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王新俊孙百才于红波
    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业思维与行动"课程观指导下,美国巴布森学院的本科生创业教育确立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其创业教育既有专业性的商业课程,也有陶冶素质的文理课程,还有注重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和个性化的选修课程.巴布森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以广域式课程体系培养创业思维,以丰富多样的科学、人文及艺术知识涵泳创业精神,以开放的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协同创业实践,以多样化的国内外合作凝聚创业教育合力,以精深的创业教育研究深化创业教育实践.

    美国巴布森学院创业教育广域式课程课程体系创业思维创业精神

    合作学习如何促进深层学习

    杨媛邢磊王竹筠马莹...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合作学习走向深层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合作学习前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层学习水平显著提升,并且伴随着表层学习可能性的增加;讨论与互教合作学习类型、教师主导分组并进行过程干预、合作学习持续2-3个月等特征可以促进深层学习;课程任务量与学习方式呈正相关,合作学习增加了课程任务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问题选择合作学习方法;设计富有情境性和体验性的活动;主导分组,提供适当干预,动态调整任务量.

    合作学习深层学习教学质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