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于凯生

月刊

1672-6758

jxdx.xb@163.com

0467-2395013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和平南大街99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集文、理、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所设栏目内容广阔,覆盖上千个学科。《学报》将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急鸣”的学术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宗旨,直接面向科研、面向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哲人贤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螺旋理论下政府推动黑龙江省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刘西涛孙雨萌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是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性强大支撑,是"十四五"时期强化国家科技力量、完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重要布局.拟以黑龙江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双层三螺旋模型对高校双创教育从"政府、高校、企业"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从中剥离出政府在其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层三螺旋机制中政府主要有宏观引领、资源配置、指导监控、环境营造的作用,政府应从自身职能和与高校、企业联动的角度完善推动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三螺旋理论政府职能高校双创教育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魏星朱宏元杜涛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专创融合则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拟从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着力强调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主体层面,以强化政策保障、营造双创文化、优化师资队伍、重构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成效评价、激发潜能为举措等方面,研究专创融合的有效路径,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范式.

    高等学校专创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实践进路研究

    贾红梁广东唐玉蛟赵爽...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发展的价值体现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二者的融合存在机制不够完善、思想淡漠、师资不足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坚持"机制为要"强化融合顶层设计的引领力、强化"内容为王"提升融合资源内容的感染力、坚持"隐性为本"提升融合环境的浸透力、强化"科学为要"提升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评价的导向性等四个方面构建实践进路,以更好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教育高质量发展劳动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张微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不仅需要认知营销活动,掌握相关的专业应用性知识,更需要职业精神的夯实与培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如何关注行业的动态发展,如何与企业营销活动对接,推动课程内容与营销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协同育人.

    "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强国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能力的内生路径探究

    高萍美王肖雨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建设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能力直接关乎高校思政课的质量成效与教育强国树人根基的夯实稳固,必须挖掘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职业道德能力的内在力量,以本体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调节提升职业道德能力;深入探究责任与担当的互动关联,以责任担当的鲜明导向振奋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职业道德能力;充分利用良好职业效能感的驱动力为提升职业道德能力蓄能增效,焕发教师热心从教、终身从教、自信从教的躬耕活力.

    教育强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能力

    "第二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四链"同构模式研究

    杨丽丁永红郝驰原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第二个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关性出发,围绕两者存在的"四链"——融合链、逻辑链、价值链与创新链,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四链"同构模式.分析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的深厚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处处表达思政教育的功能.同时,思政教育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质资源,思政教育的部分内容也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同构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

    王玉萍李忠勤郑爽汤旭日...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根本目标.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政资源建设入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于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大国工匠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使之成为专业课程思政开展的新模式.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价值引领

    译者信息素养培养中的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郑东方张瑞娥韩名利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引领传统翻译行业步入信息化时代,译者的信息素养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课堂的当下,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和翻译教学有机结合,提出译者信息素养培养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译者的文化能力培养、信息意识引导和信息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手,为课程思政融入翻译教学提供建议.

    课程思政信息素养融入路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舆论态势及改善路径分析

    任旭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舆论态势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舆论导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且还保持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思想舆论态势整体是积极向好的,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评价都相对较高,但是对于个人发展评价持相对谨慎保守的态度,思想舆论态势在大学生群体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与不平衡性.笔者拟对A省 12 所高校1153 名大学生的思想舆论态势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多个维度探索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思想舆论态势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思想舆论改善路径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与价值意蕴

    王海亮吕鹏程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奋斗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创造美好人生的精神动力,其生成是一个贯通理论、历史与实践的逻辑进程.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主要内涵体现为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接力奋斗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奋斗精神.新时代呼唤奋斗精神,奋斗精神已然成为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动力、永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精神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撑,三者共同指向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奋斗精神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