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科学

江西省科学院

黄亲国

双月刊

1001-3679

sciencejx@126.com

0791-88177801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江西科学/Journal Jiangxi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双月刊,为江西省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主要介绍江西省特别是江西省科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科研总结,发表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的理、工、农、医及某些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有关江西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考察报告;报道国内外新理论、新学科的研究动态,本省和本院的重大学术活动;刊登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和译文。本刊辟有学术栏目: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宜丰县2012-2022年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洪丽霞
    1047-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做好宜丰县短时强降水"1 小时风险叫应"标准研究,使用宜丰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统计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和方法,对宜丰县 2012-2022 年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2-2022 年18 个气象观测站共出现短时强降水 273 站次。最多的是板坑水库(19 次),最少的是双峰林场(8 次);2)在大片絮状回波带中(层状云与积状云混合),存有大于 45 dBZ的短带回波,在短带回波覆盖地方,多处会出现短时强降水。絮状回波带大于 45 dBZ的短带回波面积都在 500 km2 以上;3)块状单体回波尺度较小,基本孤立存在,回波强度CR在 50~60 dBZ。有时几个块状单体回波聚在一起,但之间有间隔,有时块状单体回波存在于大范围絮状回波团中。块状单体回波在小时平均回波图上的反映差距较大;4)雷暴回波群的 45 dBZ回波面积都≥100 km2,这个指标为识别短时强降水提供量化阈值。研究结果对宜丰短时强降水"1 小时风险叫应"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短时强降水1小时风险叫应回波特征小时平均回波图

    基于GIS的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朱慧肖斌
    1055-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资料是我国投入大量勘查资金所获得战略性信息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采用纸质记录、现场查阅的方式,一旦档案损坏是不可逆的,同时也不利于共享与利用,发挥不了地质档案资料的价值。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系统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汇交、受理、验收、入库、目录著录、检索、管理、借阅以及服务为一体,实现地质资料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促进地勘单位数据交流共享,将提升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

    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GIS档案

    基于POI数据的西宁市住宿业空间分布研究

    杜冰可
    1060-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宿业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建设、旅游发展中的关键内容,探究城市中住宿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各项设施的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宁 5 个主城区的住宿服务设施类型POI(兴趣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西宁主城区不同类型住宿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宁主城区住宿业总体上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态势,呈现显著集聚的分布格局,表现出"条带状集中,点状分布"的特征。各类型住宿服务设施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其中三星级酒店和普通型酒店走向显著趋同。五星级酒店与经济型酒店呈点状分布,四星级酒店与普通型酒店呈条带状分布,三星级酒店呈片状分布。城市功能指标与住宿服务设施类型多数呈显著正相关,观察到住宿业总体上与餐饮服务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商务住宅和生活服务。

    西宁住宿空间分布POI

    山东近海地区CORS系统定位性能的测试方法与分析

    张路杨韩保民
    1067-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海洋应用场景下的导航定位性能评估方案,解决海上CORS站架设成本高、航行时间成本高等问题,为海上CORS系统定位性能测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陆地网络模拟沿海地区组网条件,对不同基线距离下的初始化时间、固定率和定位精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基线距离在 50 km以内时,初始化时间短、固定率高且定位精度较优;当基线距离超过 50 km时,定位精度逐渐下降,定位性能与PPP定位性能相近。

    海洋RTK定位海上定位仿真基线距离定位性能分析

    基于三维时空图像的高阻小电流接地选线研究

    唐冬来龚奕宇谢飞周朋...
    1074-1078,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对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日益增高。为解决配电网高阻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时空图像的高阻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首先,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高阻小电流接地故障行波的时域特征,并进行故障行波提取;其次,构建小电流接地故障行波时、频域的三维时空图像,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多个故障行波周波的关联比对,降低单个故障行波周波识别不准确的问题;最后,在某供电公司进行了 5 kΩ高阻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验证,其选线准确率为 95。7%。所提出的基于三维时空图像的高阻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可提高单相接地线路选线准确率,对于快速处置配电网故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维时空图像高阻全卷积网络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暂态电流行波行波提取透视变换

    基于卡尔曼滤波在连续图像配准滤波的研究

    卢金勤李诗宇宋利君
    1079-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扫描笔是一种便携式的文字和图像采集工具,图像拼接技术在扫描笔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图像配准方法是基于图像特征点匹配完成图像配准的,但在扫描笔图像拼接中受到采集图像分辨率的影响,该方法不仅耗时长,而且由于特征点的不足,导致难以配准成功。基于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相位相关算法对扫描笔图像进行配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卡尔曼滤波对配准结果进行二次滤波处理。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图像拼接算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图像拼接的速度,而且经过卡尔曼滤波后,减少了偏移量中的噪声信息,提高了图像拼接质量。

    图像拼接卡尔曼滤波相位相关算法扫描笔

    站用电开关数据采集装置设计分析

    梁业青刘成
    1084-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设计和分析站用电开关的数据采集装置,以实现对站用电系统的在线监测,提高站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分析了站用电系统的特点,然后从系统构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方案。结果表明,设计的数据采集装置可以有效地监测站用电开关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站用电数据采集在线监测设计分析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研究

    谭艳
    1089-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构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支持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要求该课堂教学评价模型适应多样化的智能化教学场景,以此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方法:构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综合考量环境、数据、角色和流程 4 个维度,具备多反馈循环的特性。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际课堂教学为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评价的需求,随后设计包含评价工具开发、数据收集与分析、报表呈现以及教研员解读等关键环节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结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多个维度,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了评价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模型

    赣鄱历史园林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以东林寺为例

    魏绪英王子燕易雁南吴国训...
    1096-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鄱历史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性历史文化与造园特点,承载着古代江西文化记忆及对该地域的特色人居环境回味。历史园林的保护是活化的前提,而活化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旨在通过提炼其内在的核心价值与文化特色以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在梳理历史园林保护与活化相关概念及其原则的基础上,以江西庐山的东林寺为例,提出 3 项活化策略:1)优化功能,丰富业态布局,加强佛教文化资源的利用;2)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激活公众保护潜能,增强游客体验;3)融入数字化技术,强化多平台宣传,挖掘特色文创产品。为赣鄱其他类型的历史园林保护和活化提供有益参考。

    赣鄱历史园林东林寺保护活化策略

    哈尔滨市城乡社区参与式冰雪景观营造探索

    王崑高瑶曲嘉焱陈诺...
    1101-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雪景观作为冬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特殊复合形态,正在逐步走进东北城乡居民的社会日常生活中,冰雪景观营造也日渐成为社区治理的一种手段。尝试在社区治理层面上,使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嵌入式治理、参与式设计、冰雪景观营造相结合,将城乡社区视为复杂系统进行研究,确立多元主体的多向联结关系,并基于嵌入式治理机制系统归纳出创造社区集体文化记忆以及促进社区空间创新的冰雪景观的构成及营造策略。然后,以哈尔滨市铁城社区为例,进行了设计案例实证研究。

    嵌入式治理城乡社区参与式设计冰雪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