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研究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研究与管理
江西省能源研究会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经贸委节能技术中心
能源研究与管理

江西省能源研究会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经贸委节能技术中心

熊继海

季刊

1005-7676

pengyou218@sina.com

0791-88175707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能源研究与管理/Journal Jiangxi Energ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党和国家以及本省能源政策和法规,介绍省内外有关能源研究开发,综合利用、能源转换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以及省内外工矿企业节能成果和实用技术。读者对象为厂矿企业能源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能源经济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能源规划和管理干部及能源科技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HP-CRI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排污权交易评价——以江西省为例

    黄文胜魏天杰王有远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江西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实现环境资源合理高效配置。通过构建排污权交易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CRITIC、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排污权交易综合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为例计算排污权交易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分与等级评定。结果表明:江西省排污权交易总体评定分值为3。495 2,处于中等水平靠上位置,几乎达到良好水平,折合百分数为69。904%,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具体来看,监督有效性评定分值为3。585 6,处于良好稍微偏上水平,高于江西省排污权交易总体水平,但政策弹性、环保品创新速度和市场投机程度3个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评分依次减小且均低于总体水平,分别为3。4509、3。396 6、3。372 8。为进一步提升江西省排污权交易水平,达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还需加强跨地区的协作联动、推行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支持地区间合作模式的探索。

    排污权交易AHPCRITIC模糊综合评价法江西省

    南昌市某高校绿色步道的光伏智慧化改造设计

    张文展陈秋香邱小林廖丹...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大众带来更好的现代化运动体验,对南昌市某高校道路两侧的传统绿色步道进行了光伏智慧化改造设计。基于光伏智慧步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合理化设计了光伏智慧步道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对光伏智慧步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设计结果显示:独立的智慧步道系统需选用1 398块定制的高强度耐磨防滑组件排一行进行铺设,其内部呈现40路并联,除两路并联采用34串联外,其余38路并联均采用35串联进行接线,并通过2台70 kW的光伏并网逆变器、8个5进1出的汇流箱、双向电度表与公共电网连接,以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该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在满足系统自身用电的同时,还有248 427 kW·h/a的结余电量。第1年在获得111 983。34元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相当于97 238。96 kg标准煤的消耗。该系统的建设将光伏发电系统和绿色跑道相结合,既可以促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提高城市居民健康运动的参与度,又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智慧步道"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南昌市

    生命周期理论下光伏组件回收碳指标政策现状及破解策略

    唐小明袁杰辉李铁斌徐康骏川...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快速发展,优化现有光伏组件回收政策结构和效应。基于对光伏组件回收相关文献和政策的分析,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通过编制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图,观察产品碳足迹,梳理分析光伏组件回收过程中碳指标政策现状及困境,探究挖掘碳指标政策优化方案及策略。结果表明:近年来,各级政府针对光伏组件回收制定不少政策,取到了引导和支持作用。但是光伏组件回收碳指标政策不健全、碳指标数据系统未建立、碳资产管理机制缺失、碳经济效益未兑现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光伏组件回收碳数据追溯监管体系、碳指标分布式体系、碳资产管理体系、碳指标奖惩体系、碳指标评估体系等策略,发挥碳指标在各方利益主体中政策杠杆作用,完善光伏组件回收政策体系,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油生命周期理论光伏组件回收碳指标政策机制

    江西新能源产业人才情况调查及人才引育破解之策

    朱杰华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江西新能源产业人才情况,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引育工作,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集中座谈的方式深入上饶、宜春、新余、赣州等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调查人才引进、培养、流失情况。结果显示:江西新能源企业存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引才政策缺乏吸引力、自主培养人才政策少、产教融合缺乏互动等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加快出台专项政策、加强人才招引激励、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养、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等途径加强新能源产业人才引育。

    新能源产业人才调查人才引育江西

    浙江省用户侧储能项目在新分时电价政策的盈利态势分析

    邱志辉袁梦扬颜裕明陈建国...
    31-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户侧储能通过在低谷时段储存电能,在高峰时段释放供应用电设备使用,依靠峰谷差获取收益。为分析2024年1月新分时电价政策对用户侧储能收益的影响,采用对比分析法计算出浙江省实行新分时电价政策前后的用户侧储能项目收益情况。分析得出:实施新分时电价政策对110kV大工业用户储能影响较大,收益率有所下降,10kV大工业用户储能项目基本不受影响。建议110kV大工业用户储能项目开发单位选择适合的储能产品,并密切关注分时电价政策。

    用户侧储能盈利态势分析分时电价峰谷价差浙江省

    "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挑战和路径选择

    任佳杰刘中林丁子涵刘强...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双碳"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地提出契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农业绿色发展相关对策。结果表明:农业绿色发展是基于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一种协调化发展模式,"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政策法规不健全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从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多管齐下,能够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最终达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碳达峰碳中和农业绿色发展实践路径

    大型变压器散热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杨忠原张杰饶兴宁张正康...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大型变压器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变得愈加重要。为此,重点探讨了大功率变压器散热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分析了如何通过优化散热结构、使用新型冷却介质以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提升散热效率。结果表明:传统风冷和油冷技术逐渐暴露出效率不足问题,近年来散热技术在热传导和热辐射优化、新型冷却介质的应用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散热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变压器散热技术将面临材料科学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快速响应和适应性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变压器散热技术导热材料纳米流体智能控制

    某新能源电厂运维精益化管理优化分析

    高中豪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国网哈密某新能源电厂运维精益化管理水平,针对该新能源电厂在运维管理精益化流程方面的实际问题,结合电厂实际发电量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些年该新能源电厂"重建设、轻运维",运维精益化管理的发展还存在着安全生产理念不够完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滞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对该电厂运维精益化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进行系统的优化,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人员运维水平和安保意识;增加供电可靠性,降低设备停机次数,减少损耗;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设备的损耗和维修次数,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达到电厂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新能源电厂运维管理流程优化数据分析AHP模型

    天然气掺氢对终端用户的影响

    李小龙
    57-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现有终端用户设备的掺氢适应性情况,通过案例调研和模型试验分析的方法,评估天然气输送系统中氢气掺混对终端用户设备——居民设备(如燃气灶、热水器、壁挂炉)和工业设备(燃气锅炉、燃气轮机、压缩机、发动机)在燃烧稳定性、热效率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氢能够改善燃烧性能,降低污染物排放,然而掺氢比的提高也引入了如火焰稳定性下降、材料兼容性问题等安全风险。掺氢比10%以内时,对居民燃气设备燃烧特征及稳定性影响较弱,并一定程度降低了污染排放物。因工业设备的运行原理差异,其对掺氢比也表现不同的适应性。燃气锅炉的示范应用表明23%左右是最佳掺氢比,而燃气轮机在掺氢比介于10%~20%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防止回火并且满足排放标准;掺氢可以解决发动机初期点火所需能量大、稀燃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排放尾气成分则受多种因素影响;压缩机的转动速率和构造的稳固性在混入氢气后会受到显著影响,目前建议掺氢比在10%以下。

    天然气掺氢终端用户燃烧性能排放物

    锂云母提锂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

    王贺礼余美莹彭霈捷刘雪颖...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电动汽车市场对碳酸锂巨大的需求驱动下,江西宜春丰富的锂云母资源被开采并迅速形成碳酸锂产能。为研究锂云母提锂的环境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工具构建了锂云母在选矿和碳酸锂生产2个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模型,基于CML-IA Baseline方法分析了锂云母提锂从摇篮到大门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在锂云母提锂过程中,主要的原材料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均发生在碳酸锂生产阶段,非生物消耗、化石燃料消耗、全球变暖等11个类别影响值是选矿阶段的13~25倍;在碳酸锂生产阶段,电力、生石灰和硫酸是各环境影响类别的主要贡献者。锂矿石运输对矿石提锂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贡献不大,直接从澳大利亚进口锂辉石精矿是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考虑到锂离子电池只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中占15%的比例,因此,采用锂云母生产碳酸锂不会造成额外的环境负担。

    锂云母锂辉石碳酸锂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