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学习时延感知的无人机操作模式识别

    罗丽霞常金勇许颖聪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到加密WIFI流量下的时延特征与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的时延感知无人机操作模式识别方法.首先提出的机器学习框架将加密数据流视为一个时间序列,利用重新加权的l1范数正则化将特征选择和性能优化集成为期望总代价函数,该函数综合了误分类/误检测和延迟代价.另外为了解决在估计时延代价函数时数据包到达时间的不确定性,使用最大似然估计得到数据包到达时间.最后利用私人无人机真实WIFI数据流量对提出的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WIFI流量无人机操作模式识别机器学习

    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噪声特性及优化控制研究

    吴冬梅梁涛
    67-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混合动力车辆加速过程中变速箱的噪声特性,研究了牵引力矩对混合动力变速器振动-声学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混合动力变速器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复合行星齿轮组的功率分流混合传动的振动声特性,估计了由行星齿轮、支承轴承、传动轴和齿轮箱壳体引起的声辐射功率的贡献率,通过系统模态振动方法分析了牵引电机的可控转矩对传动误差激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噪声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混合动力车辆的真实道路性能测试,行星齿轮的噪声显著降低,验证了所提噪声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流振动噪声优化控制

    面向工业用户的混合DWT-DE-RNN电力负荷预测

    陆心怡关艳高曦莹王馨璐...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对于电力行业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发展,电力负荷的短期预测对于工业制造型企业有效降低用能成本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实际荷载序列数据体现出多重复杂特性,例如非线性、非平稳性和时间变化等因素影响.这里提出一种由离散小波变换(DWT)、差分进化算法(DE)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组成的三级混合集成短期负荷预测方法.DWT用于分解负荷数据以获得良好的用电特征;DE用于获得RBFNN预测所需的最佳可调参数.使用PJM公用数据集2001年负荷数据和辽宁省某地工业园区2015年整年数据对这里混合集成方法(DWT-DE-RBFNN)进行了评估.将DWT-DE-RBFNN方法与其他三种主流耦合方法(RBFNN、BPNN、SaDE-ELM)进行了比较.统计分析表明,这里所提方法在MAPE、MAD和RMSE的三种标准尺度上表现出更好的预测精度,体现了该方法的先进性.

    混合短期负荷预测离散小波变换差分进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农业自动卷管机设计与试验

    刘港韦锦张婷婷熊继芬...
    79-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农业喷灌作业过程中通过人工收放水管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导向机构、收放管机构、排管机构及控制系统组成的自走式农业自动卷管机,提出了基于步进电机的精密排管系统以及基于增量式PID的恒张力收放管控制方法,开发了自动卷管机实物样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自动卷管机的排管效果良好,能够适应多种管径的水管且水管排列整齐紧密;卷管机的恒张力控制性能良好,在4.0km/h小时车速工况下,水管张力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7%;在(0~4.0)km/h速度阶变工况下水管张力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3%,收放管的速度能够自适应车速变化,水管的张力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

    喷灌卷管机自动排管恒定张力PID步进电机

    多工序制造过程的几何偏差表示与变动传递建模

    彭和平周志鹏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多工序制造过程的变动传递模型对于评估加工零件的尺寸和几何质量、监控其制造过程、诊断加工变动源以及实现工艺方案的评价和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零件加工过程中误差源及传递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微分运动矢量描述定位基准、夹具和加工操作引起的各种变动偏差,再通过对各种变动偏差源进行一系列坐标变换来实现变动在工序间积累和传递,建立关键产品特性与各种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误差传递、误差积累和耦合的定量分析,从而建立起多工序制造过程的线性显式变动流模型.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多工序制造过程几何偏差微分运动矢量变动传递建模

    电动汽车电池组全生命周期最优寿命均衡策略

    秦龙张峰
    89-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电池组差异引起成组协调性下降以及系统寿命的缩短问题,开发了 一种能够改善电池组一致性的均衡控制方案,之后对此均匀策略进行了可靠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偏低SOC部位进行循环测试时可以使老化程度的变化速率达到最慢,在中间偏低SOC区间中循环测试时老化速率达到了最慢.随着△DOD的上升,引起电池容量的显著衰减.电动汽车在运行阶段超过90%的△DOD取值在80%范围内.达到较高的SOC均值后有助于形成容量更大的衰减系数,以实现电池最小SOC区间中的循环处理.循环处理150次后,电池实现均衡控制效果,电池组容量一致程度也从0.0075的初始值降低至0.0023,能够有效改善均衡状态.该研究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使用寿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电池组工作区间容量衰减一致性寿命均衡

    径向开孔空心轴的扭转应力计算和结构改进

    佘勃强董领峰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满足工程应用实际需求出发,依据材料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了开有多个径向孔的空心轴的极惯性矩和扭转应力的近似计算公式,利用推导公式进行了不同开孔方式下空心轴的扭转应力计算,确定了空心轴段径向开孔结构的改进方案,完成了工程应用中某驱动转轴断轴问题的技术改造.然后再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验算,ANSYS计算结果与近似公式计算结果偏差小于10%.近似计算公式对工程应用中径向开孔空心轴的扭转应力的近似计算和便捷设计校核具有参考意义.

    扭转应力极惯性矩空心轴径向开孔计算公式

    基于融合知识迁移网络的变工况轴承故障模式识别

    马琰贺宗平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迁移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无法充分利用目标域数据,并且要求运行条件平稳,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知识迁移网络的变工况轴承故障模式识别方法.将输入瞬时转速作为工况信息输入到稀疏自动编码器中,从而充分利用目标域信息,使操作信息不必只利用局部振动数据集,而可以将整个操作信息纳入模型进行训练,并且通过模型训练大大降低了学习过程中负迁移的风险.然后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从原始振动中提取特征,通过两种知识迁移模型的结合,建立了融合知识迁移模型.最后,在滚动轴承实验测试台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在变工况条件下实现有效的故障识别.

    滚动轴承迁移学习故障模式识别稀疏自动编码器

    减震建筑钢结构框架优化设计研究

    谷玲培李谦
    105-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粘滞阻尼器在钢结构框架中的能量耗散能力来降低建筑钢结构框架随地震振动的响应加速度,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减震钢结构框架优化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分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在不考虑楼层间相对位移约束前提下,对钢结构框架的梁和柱进行优化设计;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获得的钢结构框架内安装粘滞阻尼器来控制钢结构框架对地震荷载的响应加速度,在第二阶段,考虑楼层间相对位移约束前提下优化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通过构架和求解一7层1跨度的减震建筑钢结构框架的优化设计问题,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将楼层间最大相对位移与楼层高度之比控制在不超过0.25%,且与已有方法相比,通过所提方法优化设计的建筑钢结构框架随地震振动的加速度明显降低.

    钢结构框架粘滞阻尼器减震优化设计差分进化算法

    汽油增程器起动、停机策略的匹配优化

    马帅营朱利李英亮孙国辉...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飞轮断裂故障,在增程器台架上的频繁起动试验使故障得以复现.对飞轮受力、轴系振动情况的实测及计算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增程器轴系的共振转速区间持续时间较长,飞轮受到冲击使初、次级飞轮间的相位差达到了极限,且发动机做功激励更加剧了轴系的振动.通过优化设计起动策略避开了增程器轴系共振转速区间,有效地减弱了飞轮所受的冲击;优化停机策略,实现了快速停机,提高了停机过程的NVH性能,降低了轴系的振动.优化后的起动、停机策略经过了增程器台架5万次起停及整车3万公里的道路耐久性试验验证,拆解后均显示飞轮完好.

    增程器起动策略停机策略飞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