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几何变换在圆柱度评定优化算法中的研究

    尹浩田郑鹏曹满义吴江昊...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利用最小区域方法评定圆柱度时速度慢、算法复杂等问题,采用降维策略进行优化.在原有最小区域法几何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拟合轴线,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圆柱度评定几何模型.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几何变换,将三维圆柱面转化为二维平面,根据最小条件原则将转换后的平面度误差,等效为原始测量数据的圆柱度误差值.经实验验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圆柱度误差计算速度相较于现有最小区域法提升了约20%.实验结果表面,利用几何变换方法进行误差评定具有实用价值.

    形位误差几何变换圆柱度误差评定

    新型无井道双立柱电梯纵向振动特性分析

    李彦彦张柳郭志强张志刚...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曳引式电梯占用空间大、土建要求高、对一楼用户遮挡光线多、费用高等缺点,提出一种新型无井道双立柱电梯结构.为确保该新型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考虑双立柱的刚度及曳引绳刚度具有时变特性,建立该电梯的纵向振动模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多自由度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组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谐波响应,探讨了该电梯在不同承载质量、轿厢处于不同位置时各阶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及振动响应幅值随激振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电梯在谐波激励下的动力学特性,为电梯的动态特性优化、减振降噪、故障诊断等提供了依据.

    电梯纵向振动动力学模型固有频率共振谐波响应

    接触件结构参数对连接器插拔特性的影响分析

    骆燕燕段红玉马旋杨静宇...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航空航天、国防等不同系统中,电连接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对某型号电连接器的插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对该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插孔簧片的开槽宽度对电连接器性能影响最小,一般不考虑;而簧片的长度、缩口量和簧片厚度均对连接器的接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铍青铜触头材料的整体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材料(锡青铜和黄铜);另外,用圆角槽底代替直角槽底后,三种材料的最大等效应力减小约23%,最大插入力和接触压力都略有增加(约2.17%,3.2%),槽底应力集中的现象得到较大改善.

    电连接器有限元插拔特性优化仿真

    楔形织构对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

    崔忠承乌日开西·艾依提阿依古丽·喀斯木
    17-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对流体动压润滑状态下的表面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下楔形结构对表面织构动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参数对织构的动压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对称及楔形收敛织构的动压性能随深度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而相反的楔形结构使织构表现出相反的动压性能,因此当深度比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楔形发散织构表现出较楔形收敛织构更优的动压性能.此外通过正交模拟得出,相同工况下,对织构动压性能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表面形状>面积率>截面形状>深度比,对负压幅值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深度比>截面形状>表面形状>面积率,为织构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表面织构楔形结构动压润滑CFD

    Q学习博弈论的WSNs混合覆盖漏洞恢复

    张鸰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恶劣环境下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降低成本与恢复能力,提出了一种Q学习博弈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混合覆盖漏洞恢复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能够以分散、动态和自治的方式缩小覆盖差距的混合算法,该方法利用基于Q学习算法的博弈论概念,融合了节点重新定位和功率传输调整两种覆盖控制方案.对于所制定的潜在博弈论,传感器节点可以仅使用局部熟悉来恢复覆盖漏洞,从而减小覆盖间隙,每个传感器节点选择节点重新定位和调整感知范围.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这里的提出的方法能够在存在连续随机覆盖漏洞条件下保持网络的整体覆盖.

    无线传感器网络Q学习博弈论覆盖漏洞

    车辆自适应巡航下的MPC方法的研究

    何臣修郭世永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保障跟车距离的同时,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进行ACC的上层控制器搭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斯过程回归(GPR),网格搜索(GS)和自适应方法进行三轨参数调整,将控制域和预测域调整到最优状态.此外,为了减少计算量并提高稳定性,系统采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PC控制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可以在保证良好跟踪性能的同时降低燃油消耗率.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模型预测控制(MPC)高斯过程回归(GPR)网格搜索(GS)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四驱电动汽车变附着路面行驶操稳性控制研究

    顾柳恒张军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轮驱动电动汽车行驶时路面峰值附着系数和附着利用率变化的问题,提出利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提高操纵稳定性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分层控制,上层控制器负责目标车速的追踪、滑移率调整力矩的计算、以及根据行驶危险程度实现对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的协调控制,下层控制器包括以轮胎利用率最优为目标的分配算法及集成滑移率控制的分配算法,根据滑移率大小实时切换.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在对开路面行驶时,相比于转矩平均分配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使车辆具有良好操稳性的同时保持各车轮处于最佳滑移率区间内,有效改善了车辆性能.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分层控制附着系数滑移率控制

    发电机组新型叠片联轴器传扭特性研究与应用

    闵旭光陈棋徐剑萍方军...
    41-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领域使用的叠片联轴器加工工艺要求高以及没有连接螺钉强度、叠片刚度校核公式难题,设计了一种加工工艺性好、加工成本较低、装拆快速方便的新型叠片联轴器;采用动力学、电磁学、摩擦学及接触力学等经典力学理论,分析研究了其叠片螺孔端面、叠片内外圆以及螺钉在传扭过程中的力学模型,证明了这种新型叠片联轴器结构的可行性,推导出了联轴器连接螺钉直径及叠片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且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理论公式的使用方法.对设计、推广使用这类新型叠片联轴器具有实用的理论指导意义.

    叠片联轴器传扭螺钉直径叠片厚度公式

    非道路柴油机冷却水套流动传热分析与优化

    刘明健雷基林宋国富刘康...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却水套作为柴油机的核心结构,其流动与传热特性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某两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为了解该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动与传热性能,以水套速度场、温度场、换热系数等空间分布参数为判据,重点对冷却水套关键区域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整体冷却液流动性差,平均流速低于0.5m/s,缸体进气侧冷却水套上部出现了流动死区;通过对冷却系统性能参数和冷却水套结构进行优化,冷却水套进出口压力损失减小,整体冷却液平均流速较原方案提高了173.91%,整体平均换热系数较原方案提高了41.93%,整体冷却水套流动均匀性得到改善.

    高压共轨柴油机冷却水套优化流动特性仿真分析

    某SUV车辆平顺性建模研究及其悬架参数优化

    文强陈嘉健柴牧
    50-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View建立了某SUV车型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其次,开展了车辆平顺性实验,利用数据采集装置分别采集了车辆通过粗糙水泥路面及减速带时,车身沿纵向、横向及垂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并通过车辆加速度振动响应验证了所建车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ADAMS和isight的联合仿真技术,以提高车辆平顺性及稳定性为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车辆前、后悬架刚度及阻尼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所得车辆悬架参数不仅能提高车辆平顺性,且有限改善了车辆行驶稳定性,较好解决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平顺性及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ADAMSisight悬架平顺性稳定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