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高跃

双月刊

1009-8348

jxsyhgjz@sina.com

025-58985645;58985672

210033

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金陵分公司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Fine Petrochemicals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石化集团金陵分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精细石油化工科技情报中心站联合主办的《精细石油工进展》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月刊,每月25日出版,刊号CN32-1601/TE,邮发代号28-142。《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坚持以新颖性、实用性、及时性特色,致力于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报道国内外精细石油化工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以及产品市场状况的研究、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先进经验等‘主要面向全国相关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专业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致密油水平井用高效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高文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非常规等油气藏发展,在辽河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面临大段泥页岩井壁坍塌、超长水平段岩屑携带困难、摩阻大等难题.本研究构建了高效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的微纳米封堵性、抑制性、抗温性和抗污染性能均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可有效解决微裂缝普遍发育地层井壁失稳、垮塌及携岩等难题.在辽河重点风险探井钻探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封堵和防塌能力,低温稳定性较好,为非常规致密油地层钻探提速和规模开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致密油高效封堵油基钻井液非常规致密油地层水平井

    渤海油田槽口置换技术分析与应用

    王赞吴占民王攀贺占国...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油田是我国海上重要能源基地,调整井钻井作业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有效手段与关键支撑,而高效利用槽口资源是实现调整井钻井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针对老油田低产低效井增加、槽口资源日益稀缺的问题,通过分析渤海油田成熟的侧钻工艺技术,开展槽口置换技术研究,形成了槽口置换的流程与方法.现场实施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降低钻井作业难度及费用,预留出的空槽口以备后续油田调整井需要,为渤海油田高效利用槽口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指导方法.

    渤海油田槽口置换钻井设计降本增效侧钻工艺

    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孔隙特征

    冯雄雄陈景杨
    11-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大部分油田储层储集空间相对复杂,储层微观孔喉结构不清,导致储层储集及渗流机制不明,不能针对性地提出稳产治理对策.为准确评价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恒速压汞法研究延安组储层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等,并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储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粒间孔、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进汞短,主要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为喉道,但这类储层排驱压力低、分选系数小、储集性能及渗透性能较好.结论对延安组储层孔隙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了解储层孔隙特征,精准实施增产措施,有效进行储层保护等相关工艺,最终提高采收率.

    孔隙结构孔喉关系压汞法提高采收率恒速压汞

    水气交替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潘佳莹闫健佀彬凡孙晓东...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气交替(WAG)注入技术是一种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已经在多种类型的油藏中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WAG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根据注入方式、流体类型和混相状态对WAG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分别阐述了各类WAG技术的优缺点和驱油机制;分析水的矿化度、滞后效应、油藏非均质性、润湿性和WAG比例等因素对WAG技术效果的影响.基于WAG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气体提前突破、设备问题和沥青质沉积等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提高采收率水气交替注入非均质性驱油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清洗体系的研制与应用

    刘长松杜永慧裴欣刘晶...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在检修前需清洗因腐蚀产生的FeS以及H2S、SO2等有毒有害气体.针对现有清洗剂清洗效果有限、废液中含有锰铬等重金属离子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以FeS转化率与H2S吸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建立了以氧化剂F、过硫酸钠、乙二胺四甲叉膦酸、Na2SO4与分散助剂D为主要成分的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化学清洗体系.该清洗体系的FeS转化率为85.86%,H2S吸收率为95.4%.现场应用表明,该清洗体系清洗效果良好,废液中总磷含量仅0.24 mg/L,无锰铬等重金属离子,且成本节约40%以上.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FeSH2S化学清洗

    LiVPO4F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邓超柏玮琦孙小飞孙丽侠...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Tavorite型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锂(LiVPO4F)拥有高安全性能、高比能量、高工作电压、低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等优势.该材料具有三维通道结构,使得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更多、扩散速率更快,经过改性的LiVPO4F材料能够满足未来动力电池快速充放电的需求.与磷酸铁锂(LiFePO4)相比,LiVPO4F有着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更好的安全性能,未来有望成为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重要的正极材料.本文在综述近年来LiVPO4F材料相关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后发现,聚合物模板法、水热法及溶胶凝胶法能够合成结晶度较高的LiVPO4F材料,从而使得材料的电子迁移速率更快、倍率性能更佳,但这3种方法都无法批量生产LiVPO4F材料;高固相法操作简单,能够批量合成LiVPO4F材料,但该合成方法使得材料形貌不均匀从而影响其导电性;采用碳包覆和离子掺杂进行改进,可以改善LiVPO4F材料性能.

    LiVPO4FTavorite型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离子掺杂

    有机硅磺基琥珀酸双酯钠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孙东阳陈洪龄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来酸酐(MA)、七甲基三硅氧烷(HTLX)、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水、NaHSO3为原料经硅氢加成、环氧开环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双酯钠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产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考察产物渗透性能、泡沫性能、乳化性能.结果表明: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37 g/L,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20.55 mN/m,接触角在石蜡表面由61.58°降至30.37°;与磺基丁二酸-1,4-二辛酯(AOT)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制备的有机硅磺基琥珀酸双酯钠盐具有一般渗透性、较低起泡性和较好稳泡性,对玉米油的乳化性能优于液体石蜡.

    马来酸酐磺基琥珀酸酯钠盐酯化环氧开环渗透性硅氢加成

    丙烯磺酸钠产品中关键组分的测定

    李艳荣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溴加成法、莫尔法和碘量法确定了丙烯磺酸钠产品中丙烯磺酸钠、氯化物和亚硫酸盐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为了考察相关测定方法和试验条件等对待测丙烯磺酸钠产品中丙烯磺酸钠、氯化物、亚硫酸盐测定结果的影响,在丙烯磺酸钠待测溶液中加入相应的标准溶液,结果发现:丙烯磺酸钠的加标回收率为98.5%~101.6%、氯化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7.3%~100.6%、亚硫酸盐加标回收率为98.0%~101.0%;对同一试样进行8组测定后发现,平行测定丙烯磺酸钠质量分数最大允许差不大于0.40%、氯化物不大于0.05%、亚硫酸盐不大于0.03%.所选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测定丙烯磺酸钠产品中主要成分的有效方法.

    丙烯磺酸钠溴加成法莫尔法碘量法

    DNT水洗塔改造研究

    谢华生杜小岭周镔王红星...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硝基甲苯(DNT)生产过程中,合成的DNT中含有少量酚盐,酚盐杂质能否去除直接决定了DNT的纯度.为了进一步提高DNT产品品质,降低酚盐的含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水洗工艺的脱除效率.通过两次实验,证明经过原水洗塔水洗的DNT原料,可通过进一步水洗不同程度地降低其酚盐含量,说明原水洗塔尚有改造空间;通过多级逆流萃取和多级错流萃取,酚盐含量都能够达到分离要求;多级错流萃取需要的理论板数更少,成本更低,确定了错流萃取的理论级数为4.基于实验结果,进行流程模拟、物料平衡分析,最终塔底酚盐质量流量降至1.13×10-5 kg/h.针对现有水洗塔,改造方案为塔径1 100 mm,和原塔保持一致,塔板间距选择450 mm,法兰等预留空间500 mm,最终需要增加5 000 mm的塔节.

    二硝基甲苯水洗塔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酚盐

    单级闪蒸-卡琳娜循环发电热力学性能分析与优化

    李晚君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卡琳娜循环的基础上,根据梯级用能理论开发单级地热闪蒸-卡琳娜循环技术,分析循环工质的热力学物性,确定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并建立热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基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借助Aspen HYSYS软件,在氨质量分数为48%、50%和52%时对系统的热效率和㶲效率进行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的单目标优化和带精英保留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in Genetic Algorithm)的多目标优化.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氨水混合物蒸发压力、液化天然气(LNG)气化压力、天然气输送压力、地热水蒸发压力和氨质量分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单目标优化结果显示,系统在氨质量分数为52%时获得的最大热效率为34.46%,最大㶲效率为50.65%,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2.47%和3.43%;采用LINMAP决策方法从多目标优化结果中搜索获得的系统最优热效率为32.14%、㶲效率为45.31%,对应的氨水混合物蒸发压力、LNG气化压力、天然气输送压力、地热水蒸发压力和氨质量分数分别为1 627.80 kPa、3 232.85 kPa、503.40 kPa、582.55 kPa和52%.

    LNG冷能地热能热力学分析卡琳娜循环单级闪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