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医药
江西医药

李利

月刊

1006-2238

jxyy6258724@126.com

0791-86258724,86207587,86217591

330046

南昌市省政府大院西二路6号

江西医药/Journal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R4A1调节PD细胞模型凋亡进程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

    康钦周勇良万月红方素素...
    805-808,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孤儿核受体超家族成员NR4A1 调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模型凋亡进程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 通过SH-SY5Y细胞培养、转染和MMP+处理,建立PD细胞模型,分别将NR4A1 过表达载体、空载体、NR4A1 特异性沉默载体,转染至细胞模型中,测定不同组别细胞模型NR4A1、caspase-3 活性、Bcl-2 及Bax蛋白水平,并分析不同组别下拨模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活性氧(ROS)产生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NR4A1 过表达组细胞NR4A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R4A1 空载体组,NR4A1 空载体组表达高于NR4A1 沉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4A1 过表达组细胞的 Bax 蛋白、caspase-3 活性值、LDH、ROS 以及 SOD 水平低于 NR4A1 空载体组,NR4A1 空载体组Bax 蛋白、caspase-3 活性值、LDH、ROS 以及 SOD 水平低于 NR4A1 沉默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4A1 能够对PD细胞模型凋亡进程产生影响,过表达NR4A1 有助于抑制PD细胞凋亡,同时对缓解PD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也具有积极效果.

    NR4A1PD细胞模型凋亡进程氧化应激蛋白表达神经保护

    高浓度等容量局麻药在经产妇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李欢欢肖斌艳宗园宋劼...
    809-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高浓度等容量局麻药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程序性间歇性硬膜外输注(PIEB)镇痛方式,观察其在经产妇自然分娩镇痛效果,为临床分娩镇痛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选择方案.方法 选择本院拟经阴道分娩经产妇12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浓度组(H组)、中浓度组(M组)和低浓度组(L组),每组 40 例.H组产妇硬膜外镇痛泵配药方案为 1%舒芬太尼+0.12%罗哌卡因;M组产妇硬膜外镇痛泵配药方案为 1%舒芬太尼+0.1%罗哌卡因;L组产妇硬膜外镇痛泵配药方案为 1%舒芬太尼+0.08%罗哌卡因.选取L2-3 为硬膜外阻滞穿刺点,操作成功后,即行PCEA+PIEB分娩镇痛.如分娩过程中出现爆发性疼痛,产妇主诉需麻醉医生再次介入镇痛,则经硬膜外导管快速给与 1.5%利多卡因 5 mL,作为补救镇痛措施.结果 H组、M组产妇宫颈口全部开放、胎头娩出时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PRS)评分均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M组产妇PCEA次数均少于L组,H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理局麻药浓度下,高浓度等容量局麻药联合PCEA+PIEB分娩镇痛效果在经产妇经阴道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提高经产妇分娩镇痛满意度,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高浓度等容量经产妇PCEAPIEB分娩镇痛

    玉屏风对小鼠哮喘模型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李建李岚陈强张帆...
    813-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屏风颗粒对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评估其在哮喘治疗中的潜在疗效.方法 实验选用 24 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玉屏风组.通过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并在玉屏风组小鼠中每日灌胃给予玉屏风颗粒.使用PAS染色分析肺组织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5、IL-13、IL-10、IFN-γ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的比例.结果 玉屏风治疗显著减少了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PAS染色显示,与哮喘模型组相比,玉屏风组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减少.ELISA结果表明,与哮喘模型组相比,玉屏风组促炎细胞因子(IL-4、IL-5、IL-13、IL-17)的水平显著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显示,玉屏风能够恢复Th1/Th2 平衡,减少Th2 和Th17 细胞的比例,增加Th1 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论 玉屏风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展现了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表明其在哮喘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玉屏风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龙葵碱在骨肉瘤143B细胞中的治疗机制

    刘宁顾后筠殷俊
    817-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龙葵碱对骨肉瘤 143B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究龙葵碱治疗骨肉瘤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龙葵碱(0、20、40、80、160 μg/mL)处理骨肉瘤 143B细胞,通过CCK-8 试验检测龙葵碱对 143B细胞增殖影响.采用浓度分别为 0、40、80 μg/mL龙葵碱处理 143B细胞,通过克隆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龙葵碱对 143B细胞克隆能力、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及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 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龙葵碱能够明显抑制 143B细胞增殖、克隆、迁徙及侵袭能力(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龙葵碱处理后143B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升高,Bcl-2 表达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P62 表达下降,Beclin-1 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龙葵碱能够抑制骨肉瘤 143B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且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促进细胞自噬的方式发挥抗骨肉瘤 143B细胞作用.

    龙葵碱骨肉瘤增殖迁徙侵袭自噬凋亡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预后的meta分析

    文淑慧尹博文陈建勇
    822-829,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各个数据库自建立起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发表的关于肝硬化伴随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并收集,在质量评估合格后予纳入meta分析中,评估抗凝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制定检索策略,以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抗凝、liver fibrosis、portal vein thrombosis、anti-coagulation等词在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获得最终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 软件来进行meta分析,通过Stata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992 篇,筛选后共有 14 篇文献纳入本研究中.Meta 分析结果显示抗凝组有更高的门静脉血栓再通率[OR=3.47,95%CI(2.69~4.48),Z=9.54,P<0.001]和生存率[OR=0.43,95%CI(0.28~0.67),Z=3.81,P=0.000 1],抗凝组血清白蛋白更高[MD=2.23,95%CI(1.08~3.38),Z=3.80,P=0.000 1],同时抗凝组Child-Pugh 评分更低[MD=-0.62,95%CI(-0.98~-0.25),Z=3.32,P=0.000 9];而抗凝组和对照组相比,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6,95%CI(0.74~1.53),Z=0.34,P=0.74].在抗凝方案的亚组分析中发现,华法林、那曲肝素钙-华法林序贯疗法、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都能有效提高门静脉血栓再通率.结论 抗凝治疗可以使肝硬化PVT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再通率和生存率升高,改善此类患者的肝功能和白蛋白水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抗凝Meta分析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喻小艳张翀旎李鸿艳王静...
    830-835,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素养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和专家函询法,初步形成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素养量表;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 353 名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最终量表包含 4 个维度,共 35 个条目,各维度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68.286%、58.527%、48.820%、67.647%;量表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 0.952,校标关联度为 0.678(P<0.001);总体Cronbach's α系数是 0.947;重测信度为0.908(P<0.001);分半信度系数为 0.897.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测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素养水平.

    腹膜透析营养素养量表编制信效度

    13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雷晓真于江燕樊小艳孙仙娥...
    836-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出现的新生儿窒息病例,探讨新生儿轻度窒息脐动脉血pH截断值及第二产程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单胎孕周≥34 周分娩中诊断为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进行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病例总数 268 例,其中轻度窒息组 242 例(阴道分娩 130 例,剖宫产 112 例),重度窒息组 26 例(阴道分娩 18 例,剖宫产 8 例).通过对比新生儿轻度窒息阴道分娩 130 例与正常组 130 例(出生无窒息的单胎孕周≥34 周阴道分娩新生儿)新生儿脐动脉pH行ROC曲线分析,找到这些新生儿窒息病例脐动脉血气分析pH的截断值,并分析上述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长短.结果 (1)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绘制ROC曲线找到这些新生儿轻度窒息病例出生后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的截断值为pH<7.15,7.10≤pH<7.15 的频率最高,为最佳的判断阈值,作为评估新生儿安全和轻度窒息的有效阈值.(2)比较阴道分娩中轻度窒息组(130 例)与正常组第二产程时间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新生儿窒息病例中新生儿脐动脉血pH及第二产程时间,对比目前诊断标准下新生儿窒息标准,为制定更加完善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提供数据支持;细化新生儿窒息诊断,积极处理第二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新生儿结局,减少围生儿死亡.

    新生儿窒息第二产程时间脐动脉血pH

    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疗效分析

    胡梁深谈荣珍范少勇周明...
    839-84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6 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28 例.对照组给予封闭针刺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4 周、治疗结束后 6 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钙化灶消失情况,评估出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 4 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 6 个月的VAS评分、CMS评分和钙化灶消失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CMS 评分、钙化灶消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 6 个月,观察组CMS评分和钙化灶消失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局部封闭针刺治疗,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肩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活动恢复以及钙化灶消失情况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体外冲击波超声引导

    优化配置模式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配置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鑫连范科群查诚宜
    842-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配置模式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8 月间,连续在我院静配中心实施配置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60 瓶,按照随机数字表以 1∶1 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实施优化配置模式前配置的注射用紫杉醇 30 瓶[100 mg/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观察组为实施优化配置模式操作后配制的注射用紫杉醇 30 瓶,药品规格同对照组.比较两组配置过程中西林瓶内泡沫产生情况、药液溶解后重新注入输液袋内泡沫产生情况、配制完成且无泡沫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配置过程中西林瓶内泡沫产生率低(6.67%vs 30.00%,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配置过程中药液溶解后重新注入输液袋内泡沫产生率明显降低(10.00%vs 43.33%,P<0.05),而观察组配制完成且无泡沫所需时间明显缩短[(5.98±0.88)min vs(11.47±1.15)min,P<0.05].结论 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配置中采用优化配置模式,可以降低西林药瓶及输液袋内泡沫产生率,提高成品质量,缩短配制时间、保证患者按时用药、提高治愈率.

    紫杉醇白蛋白优化配置模式泡沫产生率配制时间

    利多卡因麻醉对无抽搐电休克麻醉后肌震颤及肌痛的影响

    卢园张荣洪涂小芳
    845-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麻醉后肌震颤及肌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 7 月间本院收治的精神病住院患者 82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均进行MECT,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41,麻醉前注射生理盐水 2 mL)和观察组(n=41,麻醉前静脉注射 40~60 mg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MECT麻醉后脑电发作时间、苏醒时间、肌震颤程度以及术后 1 h(T1)、2 h(T2)、6 h(T3)的肌肉疼痛程度,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MECT麻醉后大脑发作持续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肌震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T1至T3 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依次升高,但观察组VAS评分升高程度较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ECT麻醉后,利多卡因的应用已显示出明显干预效果,不仅可降低肌震颤程度,还能缓解肌痛情况,且安全性较为良好.

    利多卡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肌震颤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