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嘉应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嘉应学院学报
嘉应学院学报

邱国锋

月刊

1006-642X

JYUJED@JYU.EDU.CN

0753-2186639

514015

广东省梅州市梅子岗

嘉应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l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反映该校各学科及带有地方特色的科研成果,与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领导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泰戈尔与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相似性及其美学意义

    卢赛男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戈尔的诗歌中充满着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情怀,泛神论思想在泰戈尔的诗歌中影响深远.郭沫若是中国"五四"时期深受泛神论影响而出现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代表了"五四"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呼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笔者将试从泰戈尔和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形成历程,泛神论思想在他们诗歌中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与人的融合三个方面来论述泰戈尔与郭沫若诗歌中泛神论思想的相似性及其美学意义.

    泰戈尔郭沫若诗歌泛神论思想相似性

    从"幽人"内涵变迁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贬谪心态

    郭春林刘潇涵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幽囚"心态的矛盾徘徊,促成"幽愤"心态的萌芽,从而彻底落于"幽愤之人"的自我体认,皆足以洞察苏轼演"易"所带来的痕迹,生动地展露其贬谪心态的复杂演变.从易学视角入手,为我们理解"幽人"的多重含义及其嬗变脉络指明方向,由此窥测苏轼贬谪黄州的心态,理解其贬谪心态由惊惧避祸转向自我疏解与自我观省,从而实现自身文化人格自立的内在成因.

    幽人苏轼黄州时期《东坡易传》

    北京话及普通话阴平式强化变调补说

    温昌衍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话及普通话里存在小称变调,其根本形式是阴平式小称变调(由非阴平调变来),补充形式是阳平式小称变调和去声式小称变调(主要由阴平调变来),它们都衍生出了强化变调.本文补充论述其中的阴平式强化变调.它既体现在个体性的词语上,又体现在成类别的词语即形容词的各类生动形式上.

    北京话阴平式变调强化变调形容词生动形式

    《经传释词》"为"字条辨析

    孙洪伟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犹使也""犹则也""犹与也""犹有也"五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犹于也""犹谓也""语助也"虽可成立,其中部分例句分析有误.文章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犹将也""犹如也""语助也"三个义项的来源.

    《经传释词》"为"义项准系词语法化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刘那日苏苗长青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抓手,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明晰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内涵、总结国内外高校的实践经验以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的独特属性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对提升管理类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促进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多学科交叉融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探析

    张小媚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部分的教学,既有利于充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学理基础,又有利于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时代实践发展扩充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内容和资源,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实效.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

    课程思政概念重构及行动路向

    高原袁源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土生土长的概念术语,是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课程思政是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语境下,探索课程育人价值的中国本土方案,蕴含了对现行课程制度的反思和课程应然状态的新时代设想.本文从学术研究、政策文本、实践探索三个角度梳理国内外课程思政的演变历史,并重构二维度(广义与狭义)三层面(理念层、政策层、操作层)的课程思政概念体系.依据此概念体系,提出政府(设计者)、高校(推动者)、教师(实施者)利益相关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共同建设体系.

    课程思政概念重构行动路向

    教师培训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

    丁云华范远波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调研发现,教师培训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表现为:教师培训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脱节、教师培训难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目标、"外铄式"的教师培训难以转化为教师个体"内生式"的自主发展.将教师培训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之上、为教师培训提供系统的组织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自主发展的氛围等策略能够促使教师培训更好地助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支持自主发展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融合教师教育的价值导向

    赖志超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领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转型,尤其是融合教育的推行,促进了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更广泛地融入普通教育体系.深入分析了融合教师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突出了教师教育在推动教育公平和包容性方面的关键作用.认为融合教育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其价值观的培养,即包容意识和对教育公平的承诺.通过探讨融合教师教育的基本特征、核心价值和实践方向,强调了其跨学科性、多元化及对促进教育公平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进一步,讨论了价值导向在融合教师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深化课程设计、加强教师自我反省与职业发展、创新教育实践和加强社区家庭合作等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

    融合教育融合教师教育价值导向实践策略

    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刘奕涛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碎片化""脱节化"和"封闭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聚集与创新创业教育功能释放.从整体性、系统性和战略性视角探析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更加体现"育人"价值,朝着集体学习和生态创新转变,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目标融合、主体协同和资源整合,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