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张国良

半月刊

1008-3855

jyfz@263.net

021-64034596;64038342;64186212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教育发展研究/Jour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形成逻辑及战略导向

    史秋衡孙昕妍金凌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牵动国家战略人才力储备与高等教育强国底色的关键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预备与深化的核心工程."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NCSS)十二年的规律探寻证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在结构上以社会通用能力为稳定核心,元认知与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导向作用下进步明显,但专业知识与技能长期低水平发展,反映大学专业教育办学质量不足与定位迷失;高水平就业能力的养成与保障年级成长过程连贯性、重视第二课堂学以致用密切相关,而现行人才培养制度中就业能力发展规律应用的缺位现象较为突出.为弥合现实与目标的差距,高校亟需在推进通专融合培养模式、分类精准提供就业指导、一二课堂联动育人与优化大学生就业评价等方面寻求突破,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能力专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特征及范式变革

    蒋晓蝶阙明坤王芳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源于长期知识生产与经验累积,大学生就业能力总体研究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深入微观走向分类视角,是相关领域学理创生与实践拓展的又一起点.依托"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NCSS)"大规模数据,多重呈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类特征:基于外部身份属性的自然性分类线索,以个体特征和院校因素为坐标的大学生类别群体在"元-专-通"要素指标上总体表现层叠分化现象;基于内部能力型构的实证化分类线索,聚类判别就业能力结构异质的分类群体,在横向上相对联结不同就业能力表现,呈现"全面型>通用型>专精型>游离型"的发展格局,在纵向层面体现趋于"整全"取向的变化趋势以及就业能力总体提升,反映分类群体的可变性和可塑性,深化高校教育的可为空间.对此应深化分类范式变革,强调因材施教,促进针对性的分类培养,实现合和共生.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类特征分类范式NCSS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机理及优化机制

    李玲玲梁晶晶许洋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求职择业观面临重新定向,深层次剖析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NCSS)数据库,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结构演变,发现:正常时期大学生把经济收入和个人兴趣作为择业并重的首要因素;极端应激情况下工作轻松和社会贡献共同成为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直接就业依然是大学生最普遍的毕业去向选择,但慢就业趋势逐渐增强.借用大学生社会化模型,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形成一般是平衡个人背景、院系制度、校外环境等多重规范性压力的结果;基于就业意向的强弱和自主性高低,当代大学生就业取向分化为开创型和保守型、顺应型和从众型四类,呈现多元趋势.对此,高校优化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机制,需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建立全员联动机制,坚持全过程分阶段引导,并落实就业价值取向的分人分类精准引导的"三全"路径.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质量NCSS

    能力增值对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邱文琪岳昌君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重点群体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尤为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探讨本科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能力增值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在高等教育期间的能力增值对其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能力增值和非认知能力增值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且认知能力增值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能力增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起薪上,而对"双一流"高校学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建议高校和学生结合实际加强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同时强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能力增值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就业质量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与职业技能开发支持多案例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

    郑爱翔李黎丹陈文平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技能开发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的基础.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以其职业成长为逻辑主线,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支持的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在职业技能开发的支持和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呈现跨越上升型、锯齿上升型和稳步上升型三种形态;(2)在职业成长的起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开发来源和技能类型具有强地域偏向性的特征;进入职业成长初期,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通过参与企业端技能培训开发获取经验技能;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聚焦于特定岗位方向的持续技能投入更有助于应对技能碎片化和去技能化的挑战;为获得职业进阶,提升就业质量,可利用多渠道进行职业技能的深度开发;为适应环境动态性挑战,应加大对新技能的识别、习得和迁移,以提升个体就业韧性.

    职业技能开发职业成长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理论案例研究

    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执行过程、样态特征与优化方略

    韩娟乐传永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大力鼓励农民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以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政策距离视角分析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执行过程,可将其分为高位推动、府际沟通、互相调适三个阶段.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样态特征,体现在政策文本的依附性、政策供给的差异性、政策载体的滞后性、政策实施的变异性以及学历性政策入场.为此,应增强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探索专项考核和监督机制,赋予政策工具多元化,升级政策终端课程载体.

    农民工创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执行过程样态特征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时代要义、逻辑转向与实现进路

    卓泽林周文伟黎泓燕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展现出知识生产视角下拓展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多赢共生"机制、国家治理视角下增强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科教创新主体视角下优化科教资源配置实现协作性跨越的时代要义.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需要重塑逻辑指向,在使命目标上实现从"经济使命"向"战略使命"的转换,在构成主体上实现从"分立语境"向"整合语境"的转变,在合作模式上实现从"政策导向合作"向"价值导向合作"的转型.基于此,以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为依托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以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助力国家与区域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的必然进路.

    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战略科技人才

    跨学科合作、政府支持与科研生产力——基于高校人工智能学术组织的实证分析

    陈艾华吴伟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合作是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动力之源,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单一理论展开,未对"跨学科合作如何且在何种条件下能促进科研生产力的发展"予以合理解释.本文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框架,以高校人工智能学术组织为例,考察了跨学科合作推动科研生产力提升的逻辑过程以及政府支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跨学科合作中组织异质性和组织科研生产力呈正向关系,政府对跨学科合作的支持在两者关系中未发挥调节效应;组织与产业界联系、组织跨学科研究评价和组织科研生产力之间分别存在U型关系和倒U型关系,而政府对跨学科合作的支持均强化了这两种关系.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厘清科研生产力来源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同时对高校跨学科组织搭建与内部管理革新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跨学科合作科研生产力政府支持高校人工智能学术组织

    一体两面:高等教育扩张对毕业生就业的抑制与促进效应

    吴颖李西顺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运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从职业生涯中后期看,高等教育扩张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扩张在数量上显著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扩张水平对就业质量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即先有抑制后有促进之效;扩张下的高等教育内部学历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化给毕业生就业状况带来的差异凸显;这一长期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地区异质性;并且受到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显著调节.据之,政策建议包括:坚定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走"有质量地扩张"之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同时,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构建学生从学校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育人全过程增值评价跟踪监测体系;进一步筑好有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环境基础.

    高等教育扩张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质量充分就业

    基于行政法学视角的法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评《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行政法学理论与实务为视野》

    张月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