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

黄新宪

双月刊

1004-1109

0591-87272726 87842091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教育评论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中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级教育、教育综述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

    姚溧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凝练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先进品质、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论断、新要求。教育家精神在出场时即被置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语境中,包括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为教育家精神的生成发展提供了背景、平台和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野,基于重要理论支撑、历史成就基础和现实发展需要而形成和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对引领人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面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作用的发挥和巩固,需要这一精神在教师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和国际社会交往等场域中得到广泛弘扬和践行。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建设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邓光平范周莹郭华桥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下部分教师存在理想信念缺失、使命感不强,职业压力较大、教育热情衰退,教学能力不足、创新精神缺乏等问题,掣肘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应切实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以终身从教为志业,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足实践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育家精神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赵明刚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矢志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做好理论阐释,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该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又要抓住重点内容,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砥砺奋斗精神教育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入。一要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论阐释;二要善用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教育家精神具象化;三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深奥的教育家精神生动化。

    教育家精神高校思政课科学内涵

    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培训模式重构

    牛旭峰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的教师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有效实施的前提。我国现有教师培训模式面临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视角单一且欠缺深度、教师培训技术特征不利于参训教师诊断等困境。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突破当前教师培训模式困境的关键在于把握教师身处的"两难境地",获取真实需求,扭转意义观点。以科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估系统、丰富的教师需求理论研究、数字技术为支持,将全面深入、即时灵活、长效开放诊断环节分别融入教师培训的前、中、后阶段以构建新型教师培训模式,能够在培训实施中有效地确认需求、支持反思与对话、产出意义观点、促进行动实践。

    转化学习理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模式重构

    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协同供给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视角

    朱许强李兴娥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具有挖掘学生潜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公共利益价值等多重功能。目前,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还存在主体单一,客体未形成合力等难题。主客体协同,构建由策略、方式、管理、内容、空间与地域构成的供给体系,有助于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得到高质量发展。

    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协同供给体系历史合力论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一流大学自主培育拔尖人才路径研究——基于服务学习的视角

    温丽杰孙明娟程友娟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流大学提升自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质量,增强反哺国家、引领地区的服务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扎根中国大地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一流大学在自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进程中,仍然存在理念困境、制度困境及实践困境,制约着一流大学自主培育拔尖人才的进程。重塑服务学习的理念与认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构建课程——研究——服务共生循环系统,充分发挥服务学习的育人功效,能推进一流大学拔尖人才的自主培育。

    服务学习一流大学自主培育拔尖人才中国式现代化

    遗传与环境的双重律动:校地融合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王中教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本科高校与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对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地融合发展在规划政策体系、合作内容与形式、机制与体制等方面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需要在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国家发展的"大逻辑"。校地融合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于以共同利益为连接点,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模式。高校应不断加强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校地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专业集群建设与产业集群紧密联系,助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局面,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新高度。

    产教融合地方高校校地融合发展产业创新集群

    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问题、路径及对策

    陈建超何秀凤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探究是贯彻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无乐趣、无体验、无获得等问题。"环境共创、课程共生、家园共育"三支持体系下的"职业体验式"劳动,契合幼儿劳动体验特点,为幼儿自主参与劳动、培育幼儿劳动情感和习惯提供坚实保障,能有效解决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推动幼儿园劳动教育高品质发展。

    幼儿园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教育策略

    从契约经营到协商共治:现代化教育治理的突破路径

    王世铎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公共行政的实践背景日益复杂,面临着涉及多元主体、多方利益的教育问题,其治理再也无法依靠单一的社会力量寻求利益矛盾的解决。突破新公共管理的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管的契约化经营模式,谋求新公共治理的主体间互动合作、政府参与协商的共治模式,是现代化教育治理的逻辑转向。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探索新时代教育治理建设的突破路径,是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教育治理新公共治理理论逻辑转向现实桎梏突破路径

    高校教育惩戒的实践困境及其突破

    张晨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育惩戒是教育惩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教育惩戒在制度构建层面存在着校规校纪规定模糊、越权创设、标准不一等困境,具体使用层面存在过度使用、过轻使用以及补偿性不足等问题。惩戒目的异化、上位立法缺失以及校规制度程序不当是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破除高校教育惩戒实施困境,需要明晰惩戒理念,明确惩戒原则,完善上位立法,明确基本范畴,修正制定程序,保障校规效力。

    教育惩戒高等教育教育法